益生菌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应

益生菌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应

论文摘要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桃金娘科桉树属的总称,其原产地为澳大利亚和少数几个印度尼西亚及附近的岛屿。因其抗性强、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广、种植容易、萌芽力强、速生高产等特点,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速生商品林外来树种,在我国南方大面积种植。但是在大面积的发展桉树速生丰产林的同时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在病害方面桉树青枯病是比较严重的。因此,通过合理的试验找出合适的方法防治桉树青枯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研究益生菌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应为目的,主要在益生菌对桉树的生长效应和防治效果方面作了综合的研究。初步试验结果如下:1.从野外采样分离、筛选出四个致病力比较强的青枯病原菌菌株(Ⅴ-1-1、Ⅳ-1-1、Ⅴ-1-2、Ⅲ-2-2),其中菌株Ⅴ-1-1的致病力最强。分离获得24个马勃类真菌菌株,经试验可以看出对青枯病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本试验中固氮菌株N-3、解磷菌株P15、解钾菌株K4-3和K14对青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的试验去验证。2.供试的10个马勃类真菌对桉树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接种3个月之后测量苗高、地径和生物量3个指标,其中苗高比对照增加14.5%-68.1%;苗木地径比对照增加8.1%-49.7%;幼苗生物量(干重)比对照增加5.3%-58.8%。根据桉树幼苗的生物量、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3个指标选择对桉树生长效应良好的优良菌株,经综合比较后认为菌株1-6、2-1、2-3、5-6为优良菌株。供试的11个益生菌组合对桉树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接种3个月之后测量苗高、地径和生物量3个指标,其中苗高比对照增加21.7%-62.7%;苗木地径比对照增加13.8%-48.8%;幼苗生物量(干重)比对照增加2.3%-88.3%。根据桉树幼苗的生物量、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3个指标选择对桉树生长效应良好的优良菌株组合,经综合比较后认为菌株组合Z-3、Z-5、Z-8、Z-4、Z-2、Z-11为优良菌株组合。3.接种不同马勃类真菌和益生菌组合形成的菌根化苗木,在人工接种青枯病菌的条件下,均可降低青枯病的死亡率和病情指数,或者可推迟青枯病的发生期。除个别菌株外,多数菌株在降低桉树青枯病发生的作用方面,确有一定效果。接种马勃类真菌的苗木最早发病天数普遍推迟2-9d,死亡率比对照苗降低6.7%-40%;病情指数比对照苗降低9.1%-40.8%,其中以菌株5-6、1-6、6-1、2-1、4-1的防病效果较好;接种益生菌组合的苗木最早发病天数普遍推迟1-9d,死亡率比对照苗降低20%-46.6%;病情指数比对照苗降低15%-46.6%,其中以菌株组合Z-4、Z-3、Z-8、Z-5、Z-6、Z-9的防病效果较好。因此,下一步经田间试验验证后,利用桉树菌根化苗木造林,将使当前青枯病害发生面积和分布范围逐年增加的现状得到部分改善。此方法也是目前防治桉树青枯病的有效且可行的方法之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引言
  • 2 益生菌的概念
  • 3 国内外桉树青枯病研究现状
  • 3.1 青枯病分布与危害
  • 3.2 青枯病病原菌及发生症状
  • 3.2.1 青枯病病原菌
  • 3.2.2 桉树青枯病发生症状
  • 3.3 青枯菌侵染、致病因素及防治方法
  • 3.3.1 青枯菌侵染途径及致病因素
  • 3.3.2 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 4 国内外有关益生菌与桉树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4.1 益生菌促进桉树生长方面的研究现状
  • 4.2 桉树接种益生菌在防治其病害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桉树青枯病菌的采集、分离及致病力测定
  •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1 采样地概况、采样方法及发病情况
  • 1.1.1 采样地概况
  • 1.1.2 采样方法
  • 1.1.3 发病情况
  • 1.2 供试病原菌
  • 1.2.1 分离培养基
  • 1.2.2 病原菌的分离
  • 1.2.3 病原菌的培养
  • 1.3 病原菌致病性的初步测定
  • 1.4 病原菌对苗木致病性的测定
  • 1.4.1 接种试验
  • 1.4.2 病原菌侵染苗木的检验
  • 1.5 病原菌的保存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分离获得病原菌
  • 2.2 病原菌的致病性
  • 2.2.1 病原菌致病性的初步测定结果
  • 2.2.2 病原菌对苗木致病性的测定结果
  • 2.2.3 病原菌侵染苗木的检验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其获得方法
  • 1.1.1 马勃类真菌的采集分离和保存
  • 1.1.2 固氮菌的分离、保存及固氮酶活性测定
  • 1.1.3 解磷菌的分离、保存及解磷能力的定性测定
  • 1.1.4 解钾菌的分离、保存及解钾能力的定性测定
  • 1.2 试验方法
  • 1.2.1 马勃类真菌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 1.2.2 固氮菌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 1.2.3 解磷菌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 1.2.4 解钾菌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供试菌的获得
  • 2.1.1 马勃类真菌的获得
  • 2.1.2 固氮菌的获得
  • 2.1.3 解磷菌的获得
  • 2.1.4 解钾菌的获得
  • 2.2 各益生菌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 2.2.1 马勃类真菌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 2.2.2 固氮菌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 2.2.3 解磷菌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 2.2.4 解钾菌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益生菌(马勃类真菌)对桉树苗木生长的效应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地概况
  • 1.1.2 供试马勃类真菌
  • 1.1.3 供试苗木及培养基质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苗木菌根感染情况
  • 2.2 马勃类真菌对苗木生长的效应
  • 2.2.1 马勃类真菌对苗木的苗高生长效应
  • 2.2.2 马勃类真菌对苗木的地径生长效应
  • 2.2.3 马勃类真菌对苗木的生物量(干重)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益生菌组合对桉树苗木生长的效应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地概况
  • 1.1.2 供试菌
  • 1.1.3 供试苗木及培养基质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苗木菌根感染情况
  • 2.2 益生菌组合对苗木生长的效应
  • 2.2.1 益生菌组合对苗木的苗高生长效应
  • 2.2.2 益生菌组合对苗木的地径生长效应
  • 2.2.3 益生菌组合对苗木的生物量(干重)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益生菌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场地
  • 1.1.2 供试青枯病菌
  • 1.1.3 供试苗木及培养基质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接种益生菌(马勃类真菌)形成菌根的苗木接种青枯病菌试验结果
  • 2.2 接种益生菌组合形成菌根的苗木接种青枯病菌试验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 1 主要结论
  • 1.1 桉树青枯病病原菌的致病特性
  • 1.2 益生菌对桉树幼苗生长的促进效应
  • 1.3 益生菌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应
  • 2 问题讨论
  • 2.1 培养马勃真菌的感染问题
  • 2.2 采样时间问题
  • 2.3 接种益生菌促进桉树生长的关键问题
  • 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桉树青枯病的研究概况[J]. 绿色科技 2018(15)
    • [2].桉树青枯病林地根际土壤营养分析[J]. 桉树科技 2016(04)
    • [3].桉树青枯病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学 2014(11)
    • [4].议桉树青枯病发生规律与控制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 2016(06)
    • [5].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广东林业科技 2012(01)
    • [6].桉树青枯病的风险评估[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3)
    • [7].我国桉树青枯病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广西林业科学 2008(01)
    • [8].将两种抗病机制结合控制桉树青枯病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04)
    • [9].桉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5)
    • [10].柠檬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提取物的抗细菌活性[J]. 植物保护 2019(06)
    • [11].非寄主植物可培养内生细菌防治桉树青枯病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6)
    • [12].不同分子量壳聚糖抑菌作用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1)
    • [13].AXY22和苯并噻二唑的组合诱导对桉树抗病相关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影响[J]. 中国森林病虫 2016(06)
    • [14].海洋放线菌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南-148菌株的鉴定[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02)
    • [15].鱼腥草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细菌活性[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5)
    • [16].内生枯草芽孢杆菌CN181防治桉树青枯病及促生作用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 2015(04)
    • [17].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方法与对策探讨[J]. 广东科技 2012(03)
    • [18].赣南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方法与对策探讨[J]. 江西植保 2011(03)
    • [19].土壤及潜伏期桉树组织内青枯菌的PCR检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2)
    • [20].林木青枯病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 2009(06)
    • [21].桉树主要病虫害防治及诊断技术[J]. 农家参谋 2017(15)
    • [22].广西上思县桉树青枯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3)
    • [23].不同地区来源桉树青枯病原菌落生长及幼枝水培接种致病力的差异[J]. 广西林业科学 2013(01)
    • [24].桉树苗圃病虫害预防与监控体系的建立[J]. 广西林业科学 2009(01)
    • [25].广东桉树病虫害探究[J]. 南方农业 2018(35)
    • [26].桉树青枯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J]. 桉树科技 2016(04)
    • [27].灵山县桉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 农技服务 2017(18)
    • [28].桉树组培苗潜伏期和轻基质中青枯菌的PCR快速检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09)
    • [29].桉树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 现代园艺 2013(20)
    • [30].几种生化制剂诱导桉树对青枯病的抗性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4(03)

    标签:;  ;  ;  ;  

    益生菌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