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心理论文-张梦

和谐心理论文-张梦

导读:本文包含了和谐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环境,高校教育

和谐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1](2019)在《高校班级和谐心理环境的创建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创建高校班级和谐心理环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对建设和谐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创建高校班级和谐心理环境的途径有: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干部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创新心理疏导手段。(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3期)

那依力·库尔班[2](2019)在《和谐心理 素质教育——体育运动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我国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处于饱和状态,大学生毕业后的竞争程度日益加剧,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逐步加重。本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论述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结合体育运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过程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措施,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灌篮》期刊2019年12期)

刘爱梅[3](2018)在《构建学生和谐心理的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及压力,学生心理上容易存在许多问题,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心理就尤为重要。本文对构建学生和谐心理的内容和对策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8年12期)

邹志超[4](2018)在《茶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和谐心理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寻常百姓家都将茶认为是清新脱俗高雅闲淡的象征。步入21世纪后,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同时也导致了人们相互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人际关系变得波谲云诡,人们不断加快步伐以跟上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现实——实际上这已经导致了无数人的心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茶文化用它"和、静、怡、真"的内涵使人脱离混沌找到和谐,脱离浮躁找到宁静,脱离痛苦找到快乐,脱离做作找到真实。因此大学生可以从璀璨的千年茶道中寻求心理的和谐,帮助自身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达到身心健康。(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8年10期)

钱苗[5](2018)在《建构和谐心理契约,深度解读经典文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契约指一种主观的心理约定,原指雇佣双方对彼此应该付出什么、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的心理约定,虽然双方并未签订文本协议,但是由于心理契约的存在,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隐性期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契约,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建立起具有内隐性、主动性、变动性特点的心理契约,从而更积极地阅读文本,让学生的阅读效率变得更高。一、联系生活,走进感知境界心理契约具有内隐性的特点,而(本文来源于《作文成功之路(中)》期刊2018年08期)

谢丽萍,谭新进[6](2018)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和谐心理环境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一大影响因素~([1])。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和谐心理环境的特征出发,提出构建和谐心理环境的策略,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26期)

修稳君,张俊[7](2018)在《论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和谐心理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的构建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界定新媒体及大学生和谐心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心理不和谐现象,提出了通过理念更新、环境优化、队伍打造与模式创新来实现大学生和谐心理的构建,以达到为新时代培育心智健全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刘霄,张雪银[8](2017)在《大学生宿舍和谐心理建设实证研究——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的宿舍和谐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文章通过对南阳师范学院学生宿舍和谐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宿舍的心理氛围、宿舍不和谐心理的呈现及应对情况,运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宿舍和谐心理建设的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张媛媛[9](2017)在《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开展和谐心理素质教育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其中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有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因素。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本文来源于《新校园(上旬)》期刊2017年06期)

张贤静[10](2017)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和谐:心理一致感与乐观倾向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六届六中全会初次提出要重视增进人的心理和谐,增强人文关切。因此,心理和谐这一概念在中国特殊背景下受到了学者广泛的关注。而大学生处在人生重要的阶段,心理发展的还不够成熟稳定,面临生活事件尤其是负性事件,稍有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心理和谐。积极心理学作为现如今研究的一大趋势,着重强调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对心理健康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的内在资源。因此,本研究主要就是探讨心理一致感及乐观倾向等积极资源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和谐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提出针对性建议和借鉴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一致感、乐观倾向及心理和谐进行了测量,运用回归分析、Bootstrap等统计学方法,讨论了这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所示:(1)大学生心理一致感中的意义感维度、心理和谐的自我和谐维度在男女生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心理和谐及其自我和谐维度存在显着差异。(2)生活事件能够负向预测大学生心理和谐、心理一致感水平;而大学生心理一致感可以正向预测心理和谐。(3)心理一致感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和谐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即生活事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也可以部分地通过心理一致感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4)乐观倾向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和谐之间起调节作用。生活事件对心理和谐的影响,随着个体乐观倾向的增强而增强。(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6-01)

和谐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今我国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处于饱和状态,大学生毕业后的竞争程度日益加剧,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逐步加重。本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论述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结合体育运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过程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措施,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谐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梦.高校班级和谐心理环境的创建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2].那依力·库尔班.和谐心理素质教育——体育运动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行性分析[J].灌篮.2019

[3].刘爱梅.构建学生和谐心理的对策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

[4].邹志超.茶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和谐心理构建[J].福建茶叶.2018

[5].钱苗.建构和谐心理契约,深度解读经典文本[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

[6].谢丽萍,谭新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和谐心理环境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

[7].修稳君,张俊.论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和谐心理的构建[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刘霄,张雪银.大学生宿舍和谐心理建设实证研究——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

[9].张媛媛.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开展和谐心理素质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7

[10].张贤静.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和谐:心理一致感与乐观倾向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7

标签:;  ;  ;  ;  

和谐心理论文-张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