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对松茸子实体多糖进行了系统提取和纯化研究。采用超滤对松茸子实体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对多糖浓度、压力、温度、pH等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研究,优化确定实验操作条件,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较佳的提取工艺,料水比为1:30;浸提温度:120℃;浸提时间:3h。提取次数以两次较经济,两次累计提取率可达93.10%。提取液浓缩后醇沉工艺条件为3倍体积95%乙醇醇沉6h。建立了松茸多糖纯化和分离的技术路线,主要步骤包括:超滤纯化、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法脱蛋白、分级醇沉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实验结果表明:松茸多糖脱蛋白可采用如下工艺:松茸粗多糖溶液→1万分子量截留率膜超滤→截留液→过阴阳离子树脂交换柱→冻干→松茸脱蛋白多糖精粉。采用阴阳离子树脂法来脱除松茸多糖中的蛋白质效果相当理想。用弱碱性阴和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串联,去离子水洗脱,条件温和,起到部分脱色效果,用阴阳离子串联1次,蛋白脱除率可达89.7%,多糖回收率达到了82.1%。该法具有交换容量大、产业化放大容易、树脂可长期反复利用、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等诸多优点。通过分级醇沉可以将松茸多糖初步分为两个组分:命名为ABMF1和ABMF2,得率分别为48%和46%。通过Sepharose6凝胶过滤从ABMFⅠ中分离得到两个多糖均一组分:分别命名为ABMPⅠ和ABMPⅡ。通过Sephacry S-300凝胶过滤从ABMF2中分离得到一个多糖均一组分,命名为ABMPⅢ,ABMPⅢ的含量为ABMF2的28.6%。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柴胡皂苷对石菖蒲醇沉液抗抑郁作用的影响[J]. 中外医疗 2008(05)
- [2].丹参注射液生产中一次醇沉上清液浓缩工艺质控指标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11)
- [3].不同工艺大黄醇沉物组分比较[J]. 世界中医药 2010(04)
- [4].丹参醇沉过程中多糖模型的建立和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09(05)
- [5].经舒宁颗粒的提取和醇沉工艺优选[J]. 中国药物警戒 2014(05)
- [6].一种中药醇沉前浓缩液关键质量控制指标的辨析方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11)
- [7].黄精总多糖醇沉纯化工艺研究[J]. 四川中医 2010(11)
- [8].芩杏缓释片醇沉除杂工艺研究[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8)
- [9].虫草发酵液胞外多糖的醇沉工艺优选[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18)
- [10].几种方法确定三九感冒灵中药提取浸膏醇沉液中乙醇含量的比较[J]. 海峡药学 2011(09)
- [1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华蟾素醇沉过程指标成分及其转移率快速测定方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18)
- [12].正交空间样本选择在金银花多批醇沉过程中的应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2(06)
- [13].金青醇沉生产工艺的关键质控风险因素辨识[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4(03)
- [14].醇沉条件对猴头菌多糖得率和品质的影响[J]. 食用菌学报 2011(02)
- [15].超滤和醇沉纯化当归补血口服液对比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05)
- [16].黄芪多糖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06)
- [17].板蓝根颗粒制备过程中有机酸的动态变化规律[J]. 中成药 2014(07)
- [18].正交试验优化再生丝素的醇沉脱盐工艺[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06)
- [19].中药醇沉技术应用与评价[J]. 中成药 2010(11)
- [20].红花醇沉液浓缩除醇过程中多元质控指标的近红外快速检测[J]. 药物分析杂志 2010(11)
- [21].广山楂叶水煎煮醇沉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J]. 广西医学 2013(11)
- [22].袖珍菇多糖提取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02)
- [23].当归水煎醇沉液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04)
- [24].大豆粕提取多种活性功能因子工艺的解析[J]. 粮油食品科技 2008(05)
- [25].四逆汤对离体蛙心收缩性能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09)
- [26].四角蛤蜊醇沉上清液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14)
- [27].复方苦参注射液醇沉工艺优化及醇沉颗粒沉降过程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22)
- [28].丹芪偏瘫胶囊植物药成分提取工艺中醇沉浓度的优选[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08)
- [29].蛹虫草乙醇分级多糖生理功能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09)
- [30].地黄益智颗粒水提及纯化工艺研究[J]. 中成药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