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至民国时期清唱场域研究 ——以拙政园鸳鸯厅与留听阁为例

晚清至民国时期清唱场域研究 ——以拙政园鸳鸯厅与留听阁为例

论文摘要

一般来说,老旧的建筑物和历史地区体现着不同时期的内涵和多次的演变,比如说拙政园。“过去建筑的建造方式、材料、结构体系和装饰造型都与特定文化相关”研究者针对晚清至民国时期拙政园西部(原补园旧址)中所保留下来的“卅六鸳鸯馆与十八曼陀罗花馆,以及留听阁”的人文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和解构。文中运用布尔迪厄“场域”和“惯习”理论贯穿这段时期苏州特有的人文地理与社会模式。这种独特的“特定文化”来自于文人对山林野趣响往的雏形,这样的雏形对后来的造园者张履谦、曲家俞粟卢其影响所显现出的关键作用相类似。例如以王羲之兰亭集序为代表的曲水流觞之特定文化,究其本质对补园西面迭水受到了这种意识的影响。是接受了整体内涵,或接受它的部分内涵,这些都证明了它对文人和士大夫阶级的创立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者将描绘补园在晚清至民国时期构建后的社会环境与同期活动的使用情形作为辅佐,分析在补园所发生的人文活动与最初补园设计者的安排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特定文化独有的表现在苏州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台湾科技大学博士论文中所研究出的音响性能测式办法,其理论对拙政园鸳鸯厅与留听阁进行套用,针对其三幢联栋式两对耳房与露台型式建筑中的音响性能与水域环境上方的木构式建筑物的保存和声场上的传导表现是否与唱曲活动场地上的选择有直接影响。并藉此构建出专属同期的场域和惯习,作为功能上的一种“整体性”。文章尝试用多元学科交叉分析的方法,为遗产修复计划提供不同的角度与面向,作为两岸共同为昆曲和园林所作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契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动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
  • 1.5 文献回顾
  • 第2章 清唱场域脉络
  • 2.1 清唱脉络概述
  • 2.1.1 明清以前
  • 2.1.2 晚清至民国时期
  • 2.1.3 以元末明初的“顾阿英”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张履谦”为例
  • 2.2 皮埃尔·布尔狄厄“场域”和“惯习”理论概述
  • 2.2.1 场域理论
  • 2.2.2 惯习理论
  • 2.2.3 客观性的“场域”和主观性的“惯习”两者密不可分
  • 2.3 清唱场域定义
  • 2.3.1 领域界定
  • 2.3.2 受众界定
  • 2.3.3 清唱场域的公与私
  • 2.4 以“拙政园鸳鸯厅与留听阁”作为清唱场域典型案例分析
  • 2.4.1 时间界定
  • 2.4.2 空间界定
  • 2.4.3 典型案例
  • 2.5 从私家园林走入公民社会
  • 2.5.1 晚清至民国时期苏州的时代背景简考
  • 2.5.2 以农立国到洋务运动的兴起
  • 2.5.3 盐税承包开放到地方商会崛起
  • 第3章 张履谦和俞粟卢生平简考
  • 3.1 张履谦造园
  • 3.1.1 商业考虑
  • 3.1.2 以张履谦为主的私园公用
  • 3.2 俞粟卢教曲
  • 3.2.1 武官世家金石之道
  • 3.2.2 清曲师承叶派唱口
  • 3.3 清和张氏立足东吴
  • 3.3.1 名园修建
  • 3.3.2 聘任西席
  • 3.4 曲家俞老坐镇补园
  • 3.4.1 留心曲艺精益求精
  • 3.4.2 以拙政园鸳鸯厅与留听阁为主的园林拍曲
  • 3.4.3 私园公用清唱风尚
  • 3.5 私园公用清唱风尚
  • 3.5.1 张紫东筹备苏州昆剧传习所
  • 3.5.2 俞振飞成为一代京昆表演大师
  • 3.5.3 洪陆状元提字补园
  • 第4章 拙政园鸳鸯厅与留听阁的环境构成
  • 4.1 追求濠濮间想天人合一
  • 4.2 拙政园鸳鸯厅与留听阁的视听环境
  • 4.2.1 从现代声学结构分析拙政园鸳鸯厅与留听阁
  • 4.2.2 拙政园鸳鸯厅与留听阁音响性能探究
  • 4.3 参照现代日本表演艺术场地案例
  • 4.4 拙政园鸳鸯厅与留听阁的视觉环境
  • 4.4.1 补园的装饰特点
  • 4.4.2 补园的名人效应
  • 4.5 总结
  • 第5章 结论
  • 5.1 拙政园鸳鸯厅与留听阁为苏州清唱教曲的一处重要场地
  • 5.1.1 私家园林走入公民社会
  • 5.1.2 清唱场域的环境特点
  • 5.1.3 唱曲惯习的人文效应
  • 5.2 重建历史观点
  • 5.2.1 还原现场的价值分析
  • 5.2.2 探索清唱场域和唱曲惯习的涵养与文化影响力
  • 5.2.3 由政府主导推动非营利性组织 NPO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附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拙政园冬雪[J]. 中国保险 2020(01)
    • [2].从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看拙政园设计风格的演变[J]. 中华文化论坛 2018(01)
    • [3].拙政园写生[J]. 美术观察 2016(03)
    • [4].拙政园[J]. 初中生世界 2020(Z5)
    • [5].苏州——拙政园[J]. 养生大世界 2018(12)
    • [6].游拙政园[J]. 阅读 2015(11)
    • [7].夏游拙政园[J]. 快乐作文 2013(28)
    • [8].古韵拙政园[J]. 小溪流(故事作文) 2019(12)
    • [9].拙政园记[J]. 中国铁路文艺 2018(02)
    • [10].解读拙政园中的景观空间环境[J]. 风景名胜 2018(09)
    • [11].《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与园林文化的流传[J]. 美术界 2014(11)
    • [12].手植紫藤,我心徵明——拙政园的诗情画意[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04)
    • [13].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看明中期文人园林风尚[J]. 艺术探索 2015(01)
    • [14].拙政园[J]. 广东第二课堂(中学生阅读) 2012(Z1)
    • [15].拙政园东有人家[J]. 缤纷 2009(07)
    • [16].拙政园的匆匆过客——拙政园往事之三[J]. 当代 2010(05)
    • [17].感受拙政园[J]. 同学少年 2011(08)
    • [18].明代王氏拙政园原貌探析[J]. 中国园艺文摘 2012(02)
    • [19].略论文徵明《拙政园图咏》[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2(04)
    • [20].从《拙政园图咏》看文徵明的书法艺术[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 [21].拙政园艺术境界探略[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3)
    • [22].拙政园[J]. 文史月刊 2014(02)
    • [23].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2(05)
    • [24].拙政园的荷[J]. 中学生 2008(Z3)
    • [25].拙政园的理水研究[J]. 美术大观 2009(03)
    • [26].拙政园[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8(05)
    • [27].分段暴走记[J].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8(Z1)
    • [28].分段暴走记[J]. 小学生时代 2018(Z1)
    • [29].张之万与拙政园及其它[J]. 苏州杂志 2013(01)
    • [30].拙政园往事[J]. 风景名胜 2009(03)

    标签:;  ;  ;  ;  ;  

    晚清至民国时期清唱场域研究 ——以拙政园鸳鸯厅与留听阁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