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县片角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云南674206
摘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解决农村最困难群众“住有所居”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保民生工程,是实现如期脱贫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中的基础保障性工程。本文通过对农村危房形成的原因、危房改造特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提出村危房改造工作的一些建议和对策,旨在唤起人们对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建设的重视和对提高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效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农村;危房改造;问题对策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深受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欢迎和拥护,也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政治任务。
1、农村危房形成的原因
1.1农村危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建筑都有内在的使用年限,一般普通房屋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农村住房由于条件限制,大都没有规范的设计、施工过程,实际使用年限会更低,如果后期使用不当、维护不及时便会极大的缩短房屋的使用年限形成危房。
1.2自身无力改造形成危房。农村危房主要集中在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户和贫困残疾人户这“四类对象”,这“四类对象”人员家庭经济基础较差,收入没有固定来源,缺乏劳动能力,导致住房年久失修无力改造形成危房。其次还有部分群众因病因故导致家庭经济收入大部分用于看病或还债,无力翻建或维修房屋形成危房。最后有极少部分群众好逸恶劳,等、靠、要的思想非常严重,总认为“粮要政府给,房靠政府建”,成为主动无力改造形成危房。
1.3自然灾害频发形成危房。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形成危房;其次由于部分人为因素(如开采矿产资源、地下水抽取等)造成的山体滑坡、地面坍塌等导致农村房屋形成危房。
2、农村危房改造特点
农村危房的成因决定了农村危房改造存在“偏、散、小、杂、繁”的特点。
2.1农村危房多集中在偏远山区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交通条件不便运输成本较高。
2.2农村危房一般较为分散,往往一个村小组只有几户危房,这就导致危房改造无法规模化施工,运输和材料成本进一步增高;
2.3农村危房改造就单户而言工程量较小,改造内容杂,每户危房的危险点不同改造内容也会不同,必须科学制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
2.4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繁”主要体现在改造过程繁琐和后期资料整理繁杂。农村危房改造流程和所对应资料如下图: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所需20份资料构成了危房改造农户“一户一档”资料,该“一户一档”因农户危房等级和家庭人口不同所需资料在30页左右。
3、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扶持力度,但危房户本身经济基础差,自筹资金难度大。从近几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情况来看,补助资金仍是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在21000元左右,C级加固改造补助资金还能基本满足,而D级拆除重建以1人户20㎡新建住房为例补助资金缺口基本在25%-50%,如果家庭人口越多建造面积也就越大缺口资金也将会越多。
3.2农村危房改造质量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偏、散、小、杂、繁”的特点决定了危房改造工程利润少,一些有资质规模大、运作规范的企业根本不愿意参加到危房改造工程中来,导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施工主要靠农村工匠和农户自行改造完成,农村工匠和农户大都施工技术薄弱,施工队伍往往凭借经验施工,危房改造质量难以保证;其次对农村工匠和农户自行改造管理难度大,即便乡镇提供了通用图集和技术规范指南,不按设计图纸和技术指南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之乡镇和村委会危房改造工作人员不足,对所有危房改造户施工全过程监控存在较大难度。
3.3农村危房改造基数难以固定。目前危房改造认定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指导性不强,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是导致危房改造基数难于固定的原因之一;其次从2016年开始农村危房改造主要聚焦到了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户和贫困残疾人户这四类人员,扶贫、民政和残联对基础数据实行动态管理、阶段性调整,这直接导致危房改造基数也需要随之调整难于固定。
3.4农村危房改造流程和资料需要进一步精简整合。目前农危危房改造主要有9大步骤,20份“一户一档”相关材料,其中大部分材料为过程痕迹资料和佐证材料,这些材料极大的占用了基层危房改造工作人员时间和精力。
4、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4.1统筹规划,集中统一施工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主要可分为C级危房加固和D级危房拆除重建(或无房户新建)两种,两种改造方式所使用资金不一样,存在部分C级加固资金使用不完而D级拆除重建资金短缺的情况,这就需要授权乡镇统筹使用全镇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其次集中统一施工便于施工技术培训、材料质量监管和施工过程监控,施工方也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和运输材料降低改造成本,建议可以乡镇为单位组建不超过3支由农村工匠组成的施工队伍,有条件的县市可以考虑以县为单位组建专业施工队伍。集中统一施工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和保障工程质量。
4.2科学组织,整合项目与资金
农村危房改造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各类资金,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将农村危旧房改造与生态移民、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水利、交通、林业、农业、文体、电力、通讯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制定扶持措施,千方百计加大投入,通过项目建设,借力推动危旧房改造,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为切实解决补助标准偏低、经费不足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大政府预算,确保尽快实现农村困难群众的安居工程。要把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问题彻底解决到位,首先要采取国家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对口帮扶一点、亲友帮助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模式,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
4.3科学制定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应包括明确的改造对象、实施主体、改造标准、技术规范、材料要求、验收标准和合理的改造时间。从保障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考虑,农村危房改造最佳施工期为当年10月至来年5月间,总之应尽量避开不利的天气条件。在不利于施工期间可以完成危房改造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改造对象的确定、“一户一策”的制定、施工队伍的组织、施工材料准备等工作。其次危房改造工期应该是动态的,也就是说不固定时限而是规定期限,比如农户从纳入危房改造对象到改造完成资金兑付应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而不是规定2018年的危房改造任务必须在2019年6月底完成这样固定改造工期,那么2019年6月中旬因其他部门基数调整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户必将不能如期完成改造,固定的时限必将成为一纸空谈。总之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只有实行动态管理才能实现应纳尽纳、应改尽改,确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住房保障。
4.3加强农村工匠培训和管理。
目前农村危房改造施工主体主要还是由农村工匠来完成,对农村工匠的培训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培训让农村工匠具备相应的改造技术达到农村危房改造要求,才能从源头保障好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和进度。同时还应建立县级农村工匠管理制度,对于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施工质量不达标又屡教不改的农村工匠纳入黑名单,使之逐步退出农村建筑施工队伍。
4.4简化危房改造实施流程,优化相关资料。
农村危房改造总量大、相关工作人员少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完全按照流程进行施工改造难度很大。简化流程优化资料势在必行,部分权限能下放尽量下放,资料能整合尽量整合,对于部分过程痕迹资料能由系统实现就不再整理到纸质档案中;其次危房改造“一户一档”应分级归档,可分为户档、村档和镇档,明确各层级档案应包含哪些资料,这样可避免目前户档多而杂的问题。比如《施工图集》、《主要材料合格证和出厂证明》、《改造对象和补助资金公示》等这些资料可归在村档和镇档中,没有必要所有的户档都需要这些资料,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资料整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4提升和优化危房改造信息系统。
目前危房改造系统很多,以云南为例危房改造就使用过《全国农村住房信息系统》、《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云南省住建厅综合统计工作系统》、《云南省脱贫攻坚4类重点对象危房电子信息系统》和《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农户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就目前使用的《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农户档案信息检索系统》而言,对危房改造资料生成、数据比对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倒反该系统需要上传所有纸质档案,而且是分类上传纸质资料图片,建议系统调整为上传PDF格式扫描文件,这样可以一次扫描一次上传单户所有纸质档案,可以极大减少上传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总之危房系统应实现数据的管理、统计、分析、差分、报表生成和资料生成等功能。系统是辅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而开发的,目前危房改造系统还有很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
5、结束语
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工程,解决了农村最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保障问题,同时将危房改造工作同提升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相结合,既改变了群众的住房观念和党群干群关系,带动了农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又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壬午.倡导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1)
[2]刘晓,韦铭.建设兼具“形态美”和“内在美”的都市美丽乡村[J].南京日报,2013-02
[3]陆宁海,吴利民,田雪亮,等.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2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