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532nm激光对兔视网膜生物效应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内科学
作者: 陈虹霞
导师: 顾瑛,刘凡光
关键词: 激光,视网膜,生物效应,热模型
文献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532nm激光是国产新型光敏剂血啉甲醚(HMME)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良性血管性疾病的首选光源。了解该波长激光对视网膜的作用特点是HMME-PDT用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治疗的前提。本研究拟探索PDT照射方式下,532nm激光对兔视网膜的剂量效应关系;数学模拟光照后视网膜的温度场分布,理论分析视网膜损伤机制,为532nm激光安全用于眼科PDT治疗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方法与结果:1.532nm激光对兔视网膜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选择新西兰白兔25只和青紫蓝灰兔4只,通过裂隙灯将532nm激光(或578.2nm激光)导入兔眼底,激光功率密度为500~2000mW/cm~2,光斑直径约2mm,照光时间100s、200s和300s,分别于照后1h、24h、3d、7d、14d和28d,进行眼底镜、荧光血管造影(FA)、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1) 当功率密度高于1600mW/cm~2,照射时间200~300s时,照后24h眼底镜下可见白兔视网膜灰白色凝固斑,大于照光面积,常伴有大片出血,FA示高荧光渗漏,荧光遮蔽,光镜下视网膜全层结构破坏,视网膜下可见大量血细胞或渗出,脉络膜血栓形成;当功率密度为1200~1600mW/cm~2,照光时间为100~200s,或功率密度为1000mW/cm~2,照光时间300s,照后24h白兔视网膜表现为与照光面积相近的灰白色改变,有时出现小片状或点状出血,FA示荧光渗漏,部分荧光遮蔽,视网膜内外核层细胞减少、固缩,内外节肿胀、崩解,视网膜下出现少量红细胞或渗出;当功率密度为1000~1200mW/cm~2,照光时间为100~200s,部分白兔视网膜可见淡灰色改变,小于照光面积,无出血,FA示低荧光渗漏,外核层细胞减少,光感受器肿胀。(2)能量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激光功率密度是影响视网膜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如同为200J/cm~2,功率密度2000mW/cm~2,照射时间100s组比功率密度1000mW/cm~2,照射时间200s组损伤明显严重(P<0.05) (3) 当t=100s时,532nm激光灰兔视网膜的损伤阈值ED50为76.47J/cm~2,白兔视网膜ED50为119.58J/cm~2,两者之比约为1:1.56。(4) 当t=100s时,光镜下白兔视网膜最小可见损伤剂量为80J/cm~2;电镜下可见60J/cm~2组部分外节膜盘排列紊乱,扭曲,但28d后恢复正常。(5)578.2nm对白兔视网膜的损伤较532nm激光为重,出现改变的时间要早于532nm激光,且以脉络膜损伤为主。(6) 532nm激光照后24h,视网膜损伤最重;之后
论文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532nm激光对兔视网膜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兔视网膜照光系统的建立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注意事项
二、532nm激光对白兔视网膜生物效应的初步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三、532nm激光对灰兔视网膜生物效应的对比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四、578.2nm激光对兔视网膜生物效应的对比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五、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532nm激光对兔视网膜热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引言
二、激光与组织热效应概述
三、激光视网膜热效应的数学模拟
(一) 视网膜光热模型概述
(二) PDT照射条件下,视网膜热效应的数学模拟
(三) 数值求解
(四) 视网膜温度模拟的结果
(五) 热损伤方程
(六)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图
附录2
综述1 激光视网膜损伤研究进展
综述2 视网膜的激光热损伤模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5
参考文献
- [1].Apelin-13对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模型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 张薇.河北医科大学2018
- [2].视网膜血氧测定技术在眼科的应用研究[D]. 陈斐斐.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 [3].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青春.武汉大学2016
- [4].HMGB-1-TLR4-MMP-9信号通路轴介导的神经炎症参与糖尿病眼病的实验研究[D]. 刘炳乾.南京医科大学2018
- [5].氧诱导视网膜病的基因表达谱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 胡宝洋.复旦大学2004
- [6].吸氧和血管生长因子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发病中的作用[D]. 石文静.复旦大学2004
- [7].蛋白激酶C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实验研究[D]. 朱琦.复旦大学2005
- [8].不同吸氧方式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D]. 王玉环.复旦大学2006
- [9].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定量蛋白质组研究[D]. 刘新玲.天津医科大学2007
- [10].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基础和临床研究[D]. 杨军.第一军医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中红外激光及其与生物硬组织作用研究[D]. 姚育成.华中科技大学2007
- [2].激光的生物学效应[D]. 降雨强.山西大学2004
- [3].视网膜色素上皮形态学改变对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转归的影响[D]. 姜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
- [4].激光照射下生物组织热效应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D]. 李小霞.天津大学2004
- [5].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新技术诊断与治疗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D]. 王玉.山东大学2004
- [6].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D]. 黄乃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7].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研究[D]. 孔怡淳.天津医科大学2006
- [8].国产光敏剂对家兔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光动力效应[D]. 韩丽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9].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视网膜激光损伤保护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 覃冬菊.中南大学2006
- [10].高功率脉冲激光汽化生物组织的研究[D]. 黄楚云.华中科技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