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的生产性受众

浅析网络的生产性受众

论文摘要

生产性受众是美国维斯康辛大学的费斯克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受众观。它认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能主动采取游击战术,获取自己的意义,创建自己的文化,从而有效避免意识形态的俘虏。这是在进一步强调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同时,更加突显受众巨大的生产力和无穷的创造力。虽然该理论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但当今的传播实践越来越印证了其合理性。最典型的传播实践莫过于网络传播。由于互联网本身交互性、参与性、去中心化等特性,可以说,它就是一张孕育生产性受众绝好的温床。在网络世界里,不仅传受双方的界限几乎被打破,而且更重要的是受众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不再仅仅只停留在自己主观的意识层面,而是转化成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成品,也就是说受众的生产力生产出了劳动产品。让受众的生产力有用武之地,可以说,这一点是网络最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反过来,通过对网络上受众生产的各种生产行为和成品的研究,我们应该可以对网络生产性受众进行大致地分析,然后对其中不健康或不规范的生产行为进行引导,最终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文章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生产性受众的概述和出现的原因。主要从六个方面分析其内涵,分别是谁是传播者?、生产性文本、受众的层理、受众具有“游牧式的主体性”、受众的生产力、受众生产的快感。第二部分论述网络的特性与生产性受众。先分析互联网的那些特性是生产性受众的天然同盟军。然后指出网络生产性受众的总体特征及与电视的生产性受众的区别。第三部分是网络生产性受众的典型代表。包括:BBS论坛、博客和恶搞。这些都是明显的生产性受众,且三者的发展轨迹也构成了网络受众逐渐成熟的过程。第四部分是受众生产行为的影响和引导。它探讨了生产性受众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对如何引导受众的生产性行为提出了些许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
  • 二、课题的意义及价值
  •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结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章 生产性受众概述
  • 1.1 生产性受众观的内涵
  • 1.1.1 谁是传播者
  • 1.1.2 生产性文本
  • 1.1.3 受众的层理
  • 1.1.4 受众具有“游牧式的主体性”
  • 1.1.5 受众的生产力
  • 1.1.6 受众生产的快感
  • 1.2 生产性受众产生的背景
  • 1.2.1 大众文化的出现
  • 1.2.2 电子媒介的崛起
  • 第2章 网络的特性与生产性受众
  • 2.1 网络的特性
  • 2.1.1 Web2.0——低门槛的参与平台
  • 2.1.2 超文本链接——开放的生产性文本
  • 2.1.3 意义的“去中心化”——受众解构的多样性
  • 2.1.4 匿名性——受众生产的最大动力
  • 2.2 网络的生产性受众的总体特点
  • 2.3 与电视的生产性受众的比较
  • 第3章 网络中生产性受众的典型代表
  • 3.1 “意见的自由市场”—BBS
  • 3.1.1 意见的自由市场——BBS 概述
  • 3.1.2 自由发表意见——网络生产性受众的初级代表
  • 3.2 “we media”的代表者——博客
  • 3.2.1 博客的相关概述
  • 3.2.2 自媒体(We media)的代表——受众生产力的最佳体现
  • 3.3 抵抗文化霸权的全民狂欢——“Kuso”
  • 3.3.1 关于Kuso 的简介
  • 3.3.2 受众的不断解构抵抗文化霸权
  • 第4章 受众行为对网络的影响及对受众的引导
  • 4.1 受众行为对网络的影响
  • 4.1.1 提高了受众的话语权
  • 4.1.2 诱发网络攻击行为
  • 4.1.3 造成另一种文化霸权
  • 4.2 对生产性受众的引导
  • 4.2.1 以质取胜:提供高质量的生产性文本
  • 4.2.2 抛砖引玉:在与受众的互动中不断引导
  • 4.2.3 实时监督:对受众的过激行为加强管理
  • 小结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浅析网络的生产性受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