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ST制度是我国的特有制度,一方面是给上市公司一个生存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被ST的公司会通过各种途径扭亏为盈。因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应该关注收益的来源以及收益构成所占总收益的比例。这样才能够正确的把握ST公司真正的收益质量。本文提供的分析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正确分析ST公司的盈余质量,从而帮助其理性投资。通过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的盈余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对比,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盈余管理的操纵手段与盈余管理存在程度的证据,为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建议。同时也促进管理层正确认识我国证券市场理性化程度的现状,了解投资者是否真正关心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反省其原因;有利于引导投资者合理利用财务信息,引导资本合理流动与资源配置;还可以从根本上遏制假账,提高公众投资者对会计行业的信心。从而不断规范市场,使证券市场向着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理性化、富有效率的市场方向发展。本文首先对当前盈余结构、ST公司的盈余管理和股价之间的关系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对盈余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制度背景和理论背景,进一步对ST公司的收益结构进行研究,在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占净利润的比例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影响ST公司的股价,不同的收益来源,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反应深入分析。接着对ST公司的盈余结构是否反映盈余质量、进而影响股价的变动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设。本文采用配比检验的方法,结合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实施新会计准则前后,ST公司经营性净利润占总的净利润的比例前后的变化进行了检验,发现前后变化明显,显著增加;采取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的方法,证明了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例与股价的变动的无相关性;采取回归分析的方法,营业外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与股价的变动反比例关系存在,但并不显著;主营业务利润占净利润的比例与股价的变动正比例关系,但并非十分显著。在上述分析和实证基础上,从监管者的角度和制度建设方面、会计准则制定者和信息披露的角度、投资者角度和公司结构治理等几个方面针对ST公司盈余管理现象及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在制订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政策时不应该只考虑简单的净利润指标,而是应该结合其他的因素;对于会计准则制定者来说,要进一步的规范会计准则的制定;对于投资者来说,要特别注意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非经常性损益、营运资本变动、资产减值准备等项目的异常状况,并将其联系起来分析;针对ST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应加大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加快上市公司高管的职业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