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墨制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电油墨,水性树脂,油墨性能
油墨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迟聪聪,夏亮,卢金锋,王曌,张萌[1](2019)在《纳米银线基水性导电油墨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丙烯酸乳液、助剂及去离子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加入制备好的AgNWs/PVP(纳米银线/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物,以一定量的水和乙醇作为溶剂,研磨后得到纳米银线/水性丙烯酸树脂导电油墨,探讨不同条件对导电油墨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纳米银线含量15%、水性丙烯酸树脂含量25%、其他物质60%时,混合体系研磨15 min后涂覆于铜版纸上,在150℃下干燥30 s,方块电阻低至0.176Ω/,且涂布表面平整.当纸基材料上的导电涂层在100℃~150℃烧结后,分别经2 000次摩擦、40次撕拉或1 000次耐弯曲后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海生,皮阳雪,官燕燕,屈贞财,陈显颂[2](2019)在《基于茶多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水性抗菌油墨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波法制备茶多酚/β-环糊精包合物,制定L9(34)正交试验表,研究芯材(茶多酚)与壁材(β-环糊精)的质量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及时间对包埋率的影响。通过FT-IR和TGA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测试了水性抗菌油墨的黏度、细度、附着力、初干性和抗菌性。研究结果表明:当茶多酚/β-环糊精包合物添加量为7%(相对于油墨总质量而言)时,可制备黏度为528.0 mPa·s、细度为35μm、附着力为4B和初干性为10 mm的水性抗菌油墨;该油墨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可达81.33%。(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9年08期)
丁辉[3](2019)在《用于RFID标签印刷的石墨烯导电油墨制备及其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非接触式数据自动采集技术,被认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万物互联5G时代的到来,市场对RFID电子标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现阶段,国内普遍使用铜导线绕制法和铝箔蚀刻法制造RFID电子标签,国外基本使用陶瓷烧结法,都存(本文来源于《标签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王振廷,张永柯,尹吉勇[4](2019)在《超临界法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水性导电油墨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石墨烯的电导率,采用超声辅助超临界乙醇流体的方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插层处理天然鳞片石墨剥离制备出石墨烯,研究工艺参数对石墨烯产率的影响。利用XRD表征石墨烯结构,利用AFM、SEM、TEM分析石墨烯的表面形貌及厚度。结果表明:在280℃、20 MPa、反应1 h条件下,该方法能够快速制备出尺寸约20μm、厚度4.2 nm、层数小于六层的石墨烯;以丙烯酸树脂为黏结剂制备的水性导电油墨,当石墨烯质量占水性导电油墨总质量的35%时,其方块电阻为9Ω。该研究为石墨烯量产提供了可行途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曾慧,张诗浩,谢勇,蒋海云,李曼川[5](2019)在《聚噻吩基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印刷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具有高导电性、环保性、热稳定性等优点,将其制备成导电油墨,在印刷电子和智能包装等领域中极具应用前景。本文以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导电炭黑(CB)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主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EDOT-CB/CMC导电油墨。系统地研究了连接料、辅助添加剂及烧结温度等对油墨黏度、附着力、分散性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借助于丝网印刷技术对油墨的印刷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导电油墨具备良好的分散性和附着力;印品经烧结处理后,其电阻值明显下降并随墨条长度、宽度的增加呈现规律性变化。另外,导电油墨在纸、塑料、棉布等不同基材上均能满足丝网印刷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凌华,龙浩,姜慧娥,李小海[6](2019)在《一种胶版防伪油墨稀土发光材料制备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吡啶二甲酸铕的稀土配合物,将其加入胶版油墨中,并对荧光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以稀土材料Eu盐为主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与2,6-吡啶二甲酸反应形成一种光致发光的稀土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物质结构进行表征。将合成的稀土配合物添加到白色胶印油墨中,通过印刷适性仪将油墨打印在纸张上。结果通过荧光检测确定了该物质的主要激发波长为365 nm,发射波长为617 nm;在紫外灯照射下,加入质量分数为3%~4%发光材料的油墨所打印图案的油墨颜色接近于稀土材料的荧光颜色;在D65光源下,该油墨的色度与之前相比变化不大,且可以在加网的条件下完成印刷。结论稀土发光材料在胶印油墨中发光性稳定,且稀土材料荧光体在油墨中可发光,实现了稀土发光油墨对有机荧光油墨的替代,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王振廷,李洋,戴东言,王燕魁,孙嘉豪[7](2019)在《石墨烯/乙基纤维素导电油墨的制备与导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需要各种符合要求的导电油墨的制备。以超临界二氧化碳剥离天然鳞片石墨制备的石墨烯为导电剂,用乙基纤维素作为黏结剂制备石墨烯/乙基纤维素导电油墨。通过SEM、TEM、AFM对石墨烯进行形貌表征和层数分析,采用热重分析、四探针电阻测试分析导电油墨涂层的导电性。结果表明:超临界法制备的石墨烯表面形貌完整,石墨烯层数小于四层;导电油墨的干燥温度在300℃时方块电阻最低,为15.5Ω。制备的导电油墨涂膜后电阻稳定,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在智能穿着和智能理疗等领域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诗浩[8](2019)在《基于聚噻吩/导电炭黑原位聚合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在包装防伪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具有高导电性、环保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等优点,将其制备为高聚物系导电油墨,在印刷电子和智能包装等领域中极具应用前景。本文以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和导电炭黑(CB)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方式制备聚噻吩/导电炭黑导电油墨,研究组分配比、实验条件对其物理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借助于丝网印刷技术在包装防伪领域进行探索性开发设计,为高聚物系导电油墨的理论研究和在包装防伪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首先,采用共混法制备聚噻吩/导电炭黑二元导电油墨,系统地研究连接料种类、辅助添加剂以及烧结温度等因素对油墨粘度、附着力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墨具备良好的附着力性能,当PEDOT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凝胶的比例为5:1,与水性聚氨酯的比例为5:3时,油墨粘度为23.587 Pa·s,能够满足丝网印刷的要求。经60-100~oC的热烧结后,导电油墨的电阻值明显下降,在烧结温度为80~oC时,电阻率为10.8?·cm。另外,电阻值能够随着印品长度、宽度的增加呈现规律性变化。其次,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噻吩-导电炭黑(PEDOT-CB)导电复合材料,并进一步地制备为PEDOT-CB/CMC导电油墨。探讨复合材料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并利用热重分析研究炭黑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聚苯乙烯磺酸的情况下炭黑限制了PEDOT的聚集行为,其可加工性和分散性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多孔和海绵状结构增加了比表面积,这有助于提高储能密度。此外,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当CB和PEDOT的比例为5:5时,电导率可达1.33 S/cm。另外,油墨在纸、塑料、棉布等不同基材上均能满足丝网印刷的要求。最后,利用制备的PEDOT-CB/CMC导电油墨,结合导电油墨电阻值的可变性和可控性以及二维码自身的防伪特性和交互便利性,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可变二维码技术的导电二维码,实现多重防伪功能。该导电二维码完全实现或不影响现行二维码的功能。导电二维码不仅能够应用在可变二维码领域,对于静态二维码同样适用,这将使其在包装防伪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广,成本更低,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8)
王小菊,王琪,于艺铭,陈茜[9](2019)在《纳米银导电油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银、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主要原料,通过多元醇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粒子,与羟丙基纤维素(HPC)溶液混合,并将该纳米银导电油墨通过丝网印刷在玻璃板表面形成印刷电极,研究该油墨的流变性和电学性质。基于HPC的纳米银导电油墨具有出色的剪切稀释和触变行为,且以非常低的聚合物浓度即可制备高粘度纳米银导电油墨,经200℃烧结后印刷电极电阻率约为0.75 m?·cm,导电性良好。(本文来源于《贵金属》期刊2019年02期)
曾凡聪[10](2019)在《水性石墨烯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丝网印刷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性导电油墨是一种既具有水性油墨特性又具有导电性能的新型功能性油墨。在水性油墨配方中,添加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作为填料,从而使其具有一定导电性的功能性油墨,广泛应用于薄膜开关、加热元件、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等工业领域。石墨烯是由碳原子sp~2杂化形成类蜂窝状的二维晶体,其每个碳原子都与邻近的3个碳原子相连,形成σ键,这些C-C键赋予石墨烯优异的力学性能;每个碳原子都贡献一个未成键的π电子,它们可以在石墨烯晶面上自由移动,其电子迁移率高达2×10~5cm~2/(V·S),电子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同时,石墨烯具有稳定的晶格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利用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能,将其作为导电填料应用到水性导电油墨中,制成性能优异的水性石墨烯导电油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研究了以水性聚氨酯树脂为连结料,水性石墨烯分散液为溶剂,导电石墨与导电炭黑的混合物作为导电填料的水性导电油墨的制备,并测试和分析了其性能以及丝网印刷工艺印刷适性。本论文第一章综述了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表征方法,并介绍了导电油墨的定义及组成、导电油墨的分类、导电机理、导电油墨的印刷工艺以及导电油墨的研究近况,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本论文第二章主要研究了超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粉体,然后在添加一定分散剂的情形下采用高能量密度介质搅拌磨将其制成水性石墨烯分散液,并对石墨烯粉体及其水性分散液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石墨烯的片层厚度约为3nm,属于层数少于10层的多层石墨烯(MLG);其粉末电阻率为1.13mΩ·cm;所制备的水性石墨烯分散液分散性良好,干膜电阻率为2mΩ·cm,粘度仅有145.3cP,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本论文第叁章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颜基比、导电填料填充量、石墨与炭黑的混合比例、分散剂用量对导电油墨的电阻率和附着力诸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配比组合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当颜基比为3:1、导电填料填充量为35%、石墨与炭黑的混合比例为3:1、分散剂用量为16%时,导电油墨的性能最佳。本论文第四章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油墨粘度、刮板硬度、刮板角度、网版目数对油墨印刷适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当油墨粘度为30Pa·s、刮板硬度为75度、刮板角度为75°、网版目数为120目时,其印刷性能最佳。最后,本论文给出了研究工作所获得的主要结论和今后工作展望。(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油墨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超声波法制备茶多酚/β-环糊精包合物,制定L9(34)正交试验表,研究芯材(茶多酚)与壁材(β-环糊精)的质量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及时间对包埋率的影响。通过FT-IR和TGA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测试了水性抗菌油墨的黏度、细度、附着力、初干性和抗菌性。研究结果表明:当茶多酚/β-环糊精包合物添加量为7%(相对于油墨总质量而言)时,可制备黏度为528.0 mPa·s、细度为35μm、附着力为4B和初干性为10 mm的水性抗菌油墨;该油墨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可达81.3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墨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1].迟聪聪,夏亮,卢金锋,王曌,张萌.纳米银线基水性导电油墨的制备与性能[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2].陈海生,皮阳雪,官燕燕,屈贞财,陈显颂.基于茶多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水性抗菌油墨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9
[3].丁辉.用于RFID标签印刷的石墨烯导电油墨制备及其应用分析[J].标签技术.2019
[4].王振廷,张永柯,尹吉勇.超临界法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水性导电油墨的性能[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
[5].曾慧,张诗浩,谢勇,蒋海云,李曼川.聚噻吩基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印刷适性研究[J].包装学报.2019
[6].郭凌华,龙浩,姜慧娥,李小海.一种胶版防伪油墨稀土发光材料制备的研究及应用[J].包装工程.2019
[7].王振廷,李洋,戴东言,王燕魁,孙嘉豪.石墨烯/乙基纤维素导电油墨的制备与导电性能[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
[8].张诗浩.基于聚噻吩/导电炭黑原位聚合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在包装防伪中的应用[D].湖南工业大学.2019
[9].王小菊,王琪,于艺铭,陈茜.纳米银导电油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贵金属.2019
[10].曾凡聪.水性石墨烯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丝网印刷适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