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诗学研究为方法,从《野草》的“本文”出发,通过研究文本诗学要素的运作规则和功能,旨在探索鲁迅独特的感知方式和创作思维。通过重新厘清《野草》各文本之间的关系,发现结构背后更为复杂、隐秘的精神内容。《野草》动态地呈现了鲁迅自危机中走出的过程,在逻辑上存在着四层结构:以《秋夜》为序幕、无可把握的悲哀、穿透死亡以及重回人间。在梳理出《野草》的结构逻辑之后,本论文进而寻找支撑文本的结构固定点。在第三章中列举了三种结构手法,分别是寓言体、梦幻的时空以及变形的主体。此外,在《野草》中有一类互文性文本占了三分之一以上。这些文本可划分成五种不同类型,分别是仿作、戏拟、替换、续完和对偶、演绎。互文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其具体实现途径多种多样,可交替使用。《野草》中所使用的手法并不仅仅是个别的存在,而是渗透并内化到鲁迅长期的、整体的创作中。“《野草》诗学形式”的不断再现,具有一种本体性的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将野草的绿色燃烧成思想的天空——在鲁迅的《野草》中徘徊[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2].艺术主体表达位置的排练 策展《野草》[J]. 新美术 2019(10)
- [3].论《野草》的听觉艺术[J]. 新美术 2019(10)
- [4].“无精神个我之爱”,空空如也——《野草》精读之四[J]. 名作欣赏 2019(31)
- [5].悖论世界中的自我困境——以《野草》为中心[J]. 现代交际 2020(09)
- [6].必须要做的辨正——关于日本学者秋吉收的《野草》观[J]. 新文学史料 2020(03)
- [7].破《野草》之“特异”[J]. 鲁迅研究月刊 2019(04)
- [8].“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关于《野草》争鸣的研究[J]. 鲁迅研究月刊 2017(12)
- [9].奠基:开拓者和建设者——《野草》问世初期的反响[J]. 惠州学院学报 2018(01)
- [10].《野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独醒者与他的灯》为中心的研讨[J]. 当代文坛 2018(02)
- [11].战后日本《野草》研究的两种路径与一条副线[J]. 学术月刊 2018(03)
- [12].《野草》出版广告小考[J]. 文艺争鸣 2018(05)
- [13].“诗心”、客观性与整体性:《野草》研究反思兼及当下鲁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 文艺争鸣 2018(05)
- [14].《野草》的基调及其读法[J]. 中学语文教学 2016(07)
- [15].整体性与客观性的追求:汪卫东的《野草》研究[J]. 东岳论丛 2016(10)
- [16].启蒙的坚守与焦虑:《野草》重释[J]. 鲁迅研究月刊 2016(10)
- [17].当代芭蕾《野草》[J]. 舞蹈 2017(07)
- [18].《野草》[J]. 大众文艺 2017(06)
- [19].我与《野草》[J]. 人民司法(天平) 2016(03)
- [20].世纪转型时期《野草》研究综论[J]. 齐鲁学刊 2015(02)
- [21].《野草》研究史略[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2].抖落思想的尘埃——《野草》本事考[J]. 当代 2020(03)
- [23].《野草》研究的“实”与“虚”[J]. 绍兴鲁迅研究 2020(00)
- [24].从《野草》中的《复仇》文本说开去[J]. 青年文学家 2020(27)
- [25].改写:追索作者心曲的秘径——从《我的兄弟》到《风筝》的启示[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36)
- [26].《野草》两英译本对比赏析[J]. 校园英语 2018(42)
- [27].浅析《颓败线的颤动》[J]. 知识文库 2016(20)
- [28].鲁迅《野草》的语法结构及其理论根源[J]. 北方文学 2016(19)
- [29].小感触和大视野[J]. 散文诗 2017(03)
- [30].试论鲁迅《野草》的现实主义艺术价值[J]. 长江丛刊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