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腹部,沿渭河和陇海铁路线,城镇密集。目前已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基础设施良好、经济实力颇为雄厚的工业带和城市群。作为引领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关中地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城乡统筹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区域内城乡失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关中地区是陕西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同东部地区进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结合部,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地。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及密集的人口资源为城乡统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城镇密集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为城乡统筹工作提供了现实的支持,关中地区具备了各种率先开展城乡统筹工作的有利条件。以往的理论研究,较多的关注行政区域内的城乡统筹,而很少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研究跨行政区的城乡统筹,没有将跨行政区的研究与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结合起来。实际上,区域内所形成的聚集与扩散效应,本身就跨越了行政区域的限制。因此,文章认为,关中地区内实现城乡统筹可以有效地加强城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论文选题的目的1.2 论文选题的意义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4 相关概念界定及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综述1.4.1 关中地区的概念界定1.4.2 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理论综述2 马克思主义城乡统筹发展理论述评2.1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理论的主要内容2.1.1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思想的形成2.1.2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理论的具体内容2.2 毛泽东的城乡统筹发展理论2.2.1 毛泽东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形成2.2.2 毛泽东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主张2.3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探索2.3.1 邓小平城乡统筹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2.3.2 江泽民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探索2.3.3 胡锦涛对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新贡献2.4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城乡关系理论的比较2.4.1 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城乡统筹的主要观点2.4.2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城乡关系理论的比较3 关中地区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3.1 建国前关中地区的城乡关系概述3.1.1 关中地区古代的经济发展及城乡关系概况3.1.2 关中地区近代工业发展与城乡关系概述3.2 建国初关中地区的城乡关系概述3.2.1 1949年-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城乡关系3.2.2 1958年-1978年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关系3.3 改革开放以来关中地区的城乡关系概述3.3.1 1978年-2002年时的城乡关系3.3.2 2003年以来的城乡发展趋势4 关中地区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 城乡间经济联动缺乏协调4.1.1 城乡产业发展缺乏联动4.1.2 城乡资源缺乏双向流动4.2 关中各地区城乡间社会建设缺乏协调4.2.1 社会保障建设不平衡4.2.2 城乡社区建设投入比例失衡4.3 关中地区城乡间文化发展缺乏协调4.3.1 城乡间文化环境差异4.3.2 城乡间文化教育差异4.3.3 城乡间文化消费差异4.4 城乡统筹示范区发展缺乏协调5 关中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思路5.1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城镇化建设5.1.1 合理配置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5.1.2 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5.1.3 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5.2 统筹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建设和谐城乡5.2.1 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性工作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5.2.2 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加强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5.3 统筹城乡生态协调发展提倡以生态建设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5.3.1 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建设宜居环境5.3.2 加强环境保护开发生态农业实现生态效益5.4 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共建和谐精神家园5.4.1 提高对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正确认识5.4.2 推进教育制度改革构建城乡公平的文化教育体系5.4.3 统筹城乡文化资源树立双向互动的文化交流模式6 结论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关中地区论文; 城乡统筹论文; 城市化论文; 农村地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