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航空地球物理数据预处理的探讨

野外航空地球物理数据预处理的探讨

一、野外航空物探资料预处理问题的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乔中坤[1](2021)在《多旋翼无人机航磁多参量数据的自补偿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无人机航磁测量作为传统有人机航磁测量的补充,以其体积小、成本低、人为干预少、无人员安全隐患等优势在地质调查、资源勘探、水下磁性目标体探测及辅助导航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多旋翼无人机航磁测量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中小面积大比例尺航磁详查工作,可作为大型有人机航磁测量和地面磁法测量的有效补充。无人机航磁测量原始磁场数据包括地磁场数据、无人机平台干扰、设备干扰和磁通门传感器转向误差干扰,干扰在航磁异常图上主要表现为沿测线方向条带状异常,严重影响地质异常体解释的准确性,需要进行补偿处理。本文基于一套电动四旋翼无人机搭载高精度磁通门磁力组成的航磁测量系统开展航磁多参量数据自补偿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航磁干扰按照来源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电设备工作及外界环境产生的噪声干扰,相较于地磁场信号,该部分干扰属于高频噪声,可以通过设计合理滤波器进行预处理。另一类是机载平台干扰和传感器误差,这两部分干扰可通过建模分析处理,也就是补偿处理。本文针对多旋翼无人机航磁系统噪声干扰问题开展系统不同状态下静态测试实验,旨在通过数据频谱分析结果得出航磁系统噪声干扰主要来源、影响大小及频谱特征,并根据噪声干扰高频特性设计相应低通滤波器进行误差处理。本文基于Tolles-Lawson模型建立仪器转向误差和飞行平台机动误差补偿模型,根据两者结构相似的特点,建立综合自补偿模型,并使用最小二乘算法求取综合补偿参数,进而对工区航磁数据进行补偿处理。针对多旋翼无人机航磁系统姿态自调整的特殊性,本文基于Leliak航磁四方位补偿测试飞行方案,展开航空四方位飞行补偿测试和地面四方位补偿测试对比实验,分析评价两种补偿测试方式的补偿效果。针对Tolles-Lawson模型恒定地磁场假设条件影响补偿精度的问题,本文开展了地磁场梯度对补偿精度影响研究和卡尔曼滤波预测地磁场研究,旨在通过卡尔曼滤波预测地磁场改进补偿模型,进而提高补偿精度。航磁总场水平梯度数据能够较好反应磁场水平方向上的弱小变化,具有不受日变影响,有效压制背景场,突出区域场及地质异常体边界等优点,可以有效弥补总场数据在地质解释上的不足。本文基于多旋翼无人机航磁总场综合补偿研究成果开展航磁总场水平梯度补偿研究,旨在构建梯度补偿模型进行干扰补偿处理。航磁三分量数据可以更好的指示地质体矢量信息,对航磁数据化极和剩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无人机航磁三分量数据包含载体干扰误差和姿态误差,需要进行补偿处理。本文分析了地理坐标-载体坐标系的6种相互转化矩阵差别,确定了偏航-俯仰-横滚顺序进行姿态解算时误差最小,选择按照横滚-俯仰-偏航的补偿顺序进行姿态补偿。本文根据载体涡流干扰高频特性设置低通滤波器进行数据预处理,基于载体干扰补偿模型和姿态补偿构建了航磁三分量综合补偿误差目标函数,并创新性引入自适应随机步长布谷鸟搜索算法,通过莱维飞行寻求目标误差函数最小值的方法,实现了航磁三分量补偿参数的快速、高效的求取。为了验证补偿效果,本文在安徽芜湖某地22km2工区开展1:20000无人机航磁作业,外业数据采集工作耗时3天完成,体现了多旋翼无人机航磁系统高效性和实用性。航磁总场数据经过综合补偿处理、各项改正及调平处理后总精度满足高精度磁测要求,验证了补偿效果。最后基于欧拉反褶积方法对无人机航磁总场数据进行反演研究,并综合利用欧拉反演结果和地质信息有效划分异常带和断裂构造,圈定岩浆分布区,为工区后期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可靠物探资料。

吴燕琪[2](2021)在《极化介质的三维时域电磁响应数值模拟与智能识别》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然而由于资源探明度较低,矿产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严重制约我国工业的发展。金属矿产的精准勘探是在新形势下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效测量极化率、电导率是探测金属矿的重要方法。时域电磁法具有对低阻介质反应灵敏,探测深度大、精度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质探测领域中。研究磁性源时域电磁感应-极化效应联合探测方法,有利于实现金属矿的高精度探测。目前,传统观念认为阶跃激励下,极化响应仅由二次感应电流产生;斜阶跃激励下,极化响应仅由一次感应电动势产生。然而,实际测量中极化响应产生过程比较复杂,极化响应的产生机理认识还不够清晰。开展感应-极化共生效应三维时域电磁响应的数值模拟是了解极化特征的重要手段,然而分数阶Cole-Cole复电导率模型的引入导致欧姆定律卷积离散困难,造成计算精度差、效率低的问题。此外,极化响应易受大地结构、测量系统工作参数的影响,负响应现象不明显,易被错误识别为无极化响应,从而导致数据解释精度低,最终降低了金属矿的探测分辨率。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SQUID的双相导电介质感应-极化共生效应电磁探测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分数阶有限差分法的时域电磁探测反常扩散机理研究”的共同资助下,开展了基于极化介质的三维时域电磁响应数值模拟与智能识别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磁性源感应-极化共生效应机理分析。将时域电磁场分析方法与电路分析方法进行统一,建立感应-极化共生效应电路模型,分析了阶跃、斜阶跃关断下极化响应的产生过程;定义能量贡献率量化了一次场、二次场的贡献情况,讨论了关断时间对激励过程的影响;研究了经典极化介质中极化响应的产生过程,阐明了关断时间、极化参数与激励源分布之间的关系。(2)基于有理函数逼近法的三维感应-极化响应数值模拟。采用频域有理函数逼近法实现了分数阶Cole-Cole电导率模型有理化,利用绝对值关系构建线性约束条件,将非线性误差极小化问题转换为线性规划问题,简化了求解过程。基于同底数幂性质将积分变量和时间变量进行分离,采用梯形积分法构建欧姆定律离散递推公式,解决了欧姆定律的离散难题,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效率。(3)基于PMI-FSVM算法的极化效应智能识别。将大地拓扑结构、极化参数、测量系统等因素考虑在内,提出了表征极化强弱的极化影响比率参数。提出了基于分段式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负斜率拟合、偏互信息法的最优特征筛选、模糊支持向量机的极化效应识别方法。采用偏互信息算法进行筛选,获得表征极化效应最关键的符号反转时间和最晚期段斜率值两个参数,通过径向基函数将非线性不可分数据映射到高阶空间维度,实现了极化响应的判断和识别,精度达到90%以上;通过一维横向约束反演理论对极化响应进行多参数提取与解释。(4)野外实际测量与识别算法验证。针对可能引起电磁信号产生负响应的非极化因素,如电流振荡、工频干扰、抗混叠滤波器等,分析其干扰原因和特征,并进行排除。基于感应-极化共生效应模型设计极化异常环,开展野外实验,模拟了极化介质的电磁响应曲线,验证了识别算法的准确性。针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和丹麦野外实验数据,进行了极化效应的智能识别和电阻率、极化率等参数解释,结合地质资料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实现了基于极化介质的三维时域电磁响应数值模拟与智能识别,在基本原理、数值模拟、实际探测、数据识别与解释等提出了创新性研究思路,为感应-极化共生效应实际探测奠定了基础,同时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普适性,也可用于其他电化学效应以及其它领域之中。

武国朋[3](2020)在《基于机器学习的集宁浅覆盖区钼多金属矿成矿预测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集宁地区是华北克拉通北缘重要的钼多金属矿产地之一,具有较大的钼多金属矿成矿潜力。然而,该区地表所覆盖的新生代玄武岩和碎屑沉积物对成矿信息具有屏蔽和衰减作用,对进一步找矿勘查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本文结合覆盖区的特点,基于研究区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建立了钼多金属矿找矿模型,综合地质、重磁、地球化学等多源地学数据,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展了多源找矿信息提取与成矿定量预测研究。主要取得成果如下:(1)断裂构造解译基于1:20万区域重力和航磁数据,运用位场分离及边界识别方法开展断裂构造解译,结果将覆盖区隐伏断裂及深部断裂刻画出来。同时,借助t统计量分析定量评估断裂构造对矿床产出的最佳影响域为4 km。(2)中酸性岩浆岩圈定基于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及重磁场数据,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有监督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方法开展中酸性隐伏岩浆岩的圈定。通过t统计量及ROC曲线对以上三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得,采用随机森林得到的推断岩体与出露中酸性岩体具有更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并可进一步帮助揭露隐伏花岗岩体的分布;(3)综合矿化异常提取基于专家知识获得的矿化指示元素(包括W、As、Bi、Hg、Sb、Cu、Mo、Ag、Pb、Zn、Au),在利用因子分析提取的矿化综合异常的基础上,采用能谱-面积(S-A)多重分形模型进一步将异常与背景分离,从而压制玄武岩覆盖层影响,同时突出弱缓地球化学异常;(4)基于机器学习的覆盖区矿产资源预测机器学习成矿预测中已知矿床(点)数量较少,导致预测结果准确率虽高,但实际意义指示不大。本文探索扩大负样本选取数量,然后对正样本过采样以平衡样本集,训练结果同时提高了预测准确率及成功率。正例和无标记样例(即PU算法)学习仅利用正样本标签和无标记样本数据,避免创建负样本标签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尝试被引用到成矿预测,得到的预测结果优于传统有监督方法。多源找矿信息结果对比显示,基于过采样随机森林方法得到的成矿预测结果最优,基于此集宁地区圈定A级远景区6个,B级远景区2个,C级远景区3个,为研究区钼多金属矿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部署建议。(5)泉子沟远景区综合地球物理评价综合重磁电震等方法,对泉子沟覆盖层区域主要地质体及构造进行勘查,并评估其找矿潜力。重磁震联合建模结果显示,该区发现一隐伏断陷盆地及三个隐伏花岗岩体,其中中部花岗侵入岩具有低阻、高极化率及较高钼异常,因此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且已得到部分钻孔资料验证。

杨煜坤[4](2020)在《复杂环境无人机快速探测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复杂环境中开展断层地质构造探测,地面测量工作难以开展,传统航空测量难以满足现阶段详细地质勘测需求,目前无人机探测技术获取数据类型单一,难以在地质勘测第一时间提供多源大比例尺的实测数据。因此,提出综合无人机低空磁测、激光雷达、倾斜摄影的多源数据快速探测技术。现有的无人机并非针对地质探测设计,为满足复杂区域低空探测要求,首先对无人机的通信系统进行改进,开展无人机低空磁测系统集成与测试研究,并对动态飞行测量一致性误差进行校正,提高通讯距离和测量精度。利用激光雷达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采集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数据,建立研究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地表模型,能够满足复杂环境无人机探测对精确的空间数据的需要,并提出直接利用激光点云数据进行无人机起伏航线规划,保证无人机沿地形安全飞行。无人机由于起降、转向、加减速以及天气等原因会发生剧烈姿态变化导致磁测数据畸变,通过对无人机低空磁测系统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遴选出规划航线内的有效实测数据。无人机低空磁测数据由于测量仪器和模式等影响会造成调平误差,根据无人机低空磁测数据特征通过虚拟切割线的方法对其进行调平,提高数据解释精度。通过地空磁测结果对比,无人机低空磁测可以快速实现数据采集,避免地面人为因素的干扰,探测到具有地质意义的磁异常信息。基于无人机磁测系统、激光雷达、倾斜摄影的探测技术,能够在复杂环境快速开展低空、大比例尺测量作业,获取地表和地下多源数据,避免地面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高安全性、易于实施和低成本等显着优势。基于无人机磁测、激光雷达、倾斜摄影等快速探测技术在复杂环境中进行探测研究,采集地形、地貌、地磁场等地表和地下多源数据,通过对多源数据处理及综合应用分析,可以快速提取有效的断层构造信息,提高地质勘测的质量和效率。

张川[5](2020)在《岩心成像光谱技术与江西相山铀矿蚀变三维建模》文中研究说明蚀变是热液型矿床重要的找矿要素,长期以来,针对深部蚀变信息的精细探测和反演仍缺少有效的新技术支撑。成像光谱技术是对地观测领域的前沿,在蚀变矿物填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将其引入深部钻孔岩心蚀变信息识别和探测方面,以我国最大的火山热液型铀矿田——江西相山铀矿田西部的河元背、邹家山两个重要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心成像光谱扫描、数据处理和分析,建立了岩心成像光谱蚀变信息提取、编录和三维建模等一整套技术方法,实现了深部高光谱蚀变信息半定量二维、三维可视化。在此基础上,综合成矿动力学、成因矿物学及X衍射分析等手段,探讨了相山深部热液蚀变过程及其与铀成矿的联系,为深部蚀变信息精细探测提供了新的应用示范,也为铀矿勘探提供了参考。本次研究主要取得的成果和认识如下:(1)基于HySpex地面成像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光谱相似性匹配方法、蚀变信息相对含量统计方法,建立了“图谱合一”高分辨率岩心成像光谱数据蚀变信息半定量编录技术,能够弥补传统地质编录在精细化和定量化程度方面的不足,提高了深部蚀变信息分带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为地质矿产勘探钻孔岩心编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手段。(2)结合地质统计学理论,以连续型随机变量描述深部蚀变发育,以序贯高斯随机模拟为手段,建立了基于岩心成像光谱编录的深部蚀变信息三维建模技术,构建了相山西部河元背矿床和邹家山矿床5类高光谱蚀变信息三维模型,实现了深部蚀变信息三维精细反演和可视化,为深部蚀变空间特征和成矿环境综合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3)钻孔岩心成像光谱蚀变信息的三维建模反映了河元背矿床和邹家山矿床具有不同的蚀变规模和蚀变类型,河元背矿床可能处于相山西部的另一个火山通道附近。与铀矿密切相关的伊利石化具有Al-OH吸收峰波长偏短波和偏长波的两种亚型,短波伊利石与高岭石-地开石空间相关,空间上具有上-短波伊利石、下-长波伊利石的分带特征。与水云母-萤石型铀矿化相关的伊利石主要是短波伊利石。(4)结合相山火山盆地晚中生代成矿动力学背景、成因矿物学理论、XRD分析和碱交代成矿机制,分析和预测了火盆结构形成之后的相山深部一系列蚀变矿物形成环境和演化进程,建立了钠交代期→钾交代期→酸交代期3阶段铀成矿蚀变演化模式。相山深部碱交代作用具有先钠后钾、先碱后酸、下碱上酸的演化特征。

许晨旭[6](2020)在《甘肃静宁南航磁资料处理解释及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高精度航空磁测调查具有较高精度,圈定找矿预测区,是区域性地质调查工作重要的一步。如何将航磁数据与已知地质遥感钻孔等地面资料结合,成为找矿预测的关键。本文基于最新获取的航空磁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处理,筛选异常点,并对研究区进行岩性构造填图、局部航磁异常解释,并选取了区域内典型矿床进行深入讨论,总结成矿规律结合其他物化探资料进行找矿预测。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广泛收集了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2、利用高精度航空磁测数据,对数据进行校正、数据位场转换,为后期工作做好准备;3、分析区域性磁场特征,进行岩性构造填图;4、综合其他地物化遥资料进行成矿预测,圈定找矿远景区。

郭宝宝[7](2020)在《基于GeoProbe的航空瞬变电磁软件二次开发与软件集成》文中研究说明时间域航空瞬变电磁法是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以时间域航空瞬变电磁法理论为基础,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覆盖区航空地球物理技术示范与处理解释软件平台开发”的子课题“航空瞬变电磁法和地面电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编号:2017YFC0602202)相结合,在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研发的Geo Probe软件平台上,以混合编程的方式,开发了集数据预处理、滤波、全区视电阻率计算的航空瞬变电磁插件系统,并以插件的形式集成到Geo Probe软件平台上。本文以航空瞬变电磁法的探测原理为基础,结合时间域航空瞬变电磁一维正演,推导出时间域航空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计算的公式,并对H,HAK一维地电模型进行模型测试。综合分析航空瞬变电磁法的数据特点,按照软件开发的理论和原则,结合需求分析,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过程,设计了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数据管理系统,便于人机交互。本次插件以C#语言作为可视化编程工具进行插件的界面设计,使用Fortran编写航空瞬变电磁数据处理的核心算法程序,采用C#调用Fortran动态库的方法,充分发挥两种语言的优势,利用混合编程的技术,编写代码接口,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Geo Probe软件采用“平台+插件”的软件开发模式,避免了传统软件二次开发困难的问题,根据系统开发的总体功能和相关规范,本次插件一共开发了三个模块,分别是数据预处理模块、数据滤波模块、全区视电阻率计算模块。其中数据预处理模块包含固定窗口滤波和自适应窗口滤波;数据滤波模块包含固定窗口滤波、自适应窗口滤波、最小曲率滤波。并对每个模块进行了检验。通过对秦岭某地区实测数据的处理,验证该模块的有效性,达到了软件开发的要求。

夏晨[8](2019)在《基于ASTER和IRS-P6的遥感找矿研究 ——以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炭窑口一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狼山山脉南缘西段,区内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发育有铜矿峪、炭窑口等大型矿山,但由于地势险要、海拔高、沟谷风成沙及洪积物阻耐等不利条件,交通极为不便,不利于地表勘查。遥感技术可对研究区进行成矿预测,提供找矿信息。本文尝试使用IRS-P6数据与ASTER数据进行遥感解译,结合已有地质、物探、化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圈定找矿远景区。本文主要工作成果包括:1.利用IRS-P6数据与ASTER数据融合图像,建立了研究区的岩性影像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地质解译,解译出7条大型断裂构造及若干小型断裂,多处环状构造,为成矿预测提供了依据。2.利用ASTER数据的14个通道,使用波段比值法,选取了11种矿物指数提取异常信息,建立了9种蚀变矿物组合的异常分布图,提供了矿化集中区的空间信息。3.综合遥感解译信息,地质、物探、化探资料,总结成矿规律: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地层为主要的含矿层位,北东向和南北向断裂构造为主要的控矿构造,成矿作用与奥陶纪、二叠纪、侏罗纪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建立成矿模型,圈定4处找矿远景区。为以后的矿产勘探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有益参考信息。

吕庆田,张晓培,汤井田,金胜,梁连仲,牛建军,王绪本,林品荣,姚长利,高文利,顾建松,韩立国,蔡耀泽,张金昌,刘宝林,赵金花[9](2019)在《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技术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和仪器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产勘查技术无论仪器设备,还是方法、软件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深部矿产勘查需求."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设立了"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以提高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的深度、精度、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为目标,研发高精度重磁探测技术、电法及电磁探测技术、地震探测、钻探和井中探测技术和装备.经过4年的攻关研究,突破了高精度微重力传感器、铯光泵磁场传感器、宽带感应式电磁传感器等10余项关键技术;研发、完善和升级了地面高精度数字重力仪、质子磁力仪、大功率伪随机广域电磁探测系统、分布式多参数电磁探测系统等18套勘探地球物理仪器设备;创新和完善了20余项勘探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正反演方法,研发和完善了2套适合金属矿数据处理及解释的大型软件系统,和8套其他专用软件系统,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平.本文旨在介绍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首先回顾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再重点介绍"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最后对发展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出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李栋[10](2019)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航空瞬变电磁拟电阻率成像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航空瞬变电磁法(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属于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是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常用方法之一。本文以时间域航空瞬变电磁法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项目“典型覆盖区航空地球物理技术示范与处理解释软件平台开发”的子课题“航空瞬变电磁法和地面电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分析了航空瞬变电磁数据的特点,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思想,实现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航空瞬变电磁拟电阻率成像。本文首先系统地讨论了航空瞬变电磁一维正演理论,建立了多种均匀半空间模型,利用正演程序得到了航空瞬变电磁响应,形成了正演样本集。通过分析航空瞬变电磁响应曲线,将飞行高度与时间常数、响应幅值一同作为拟电阻率的映射参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理论,结合吊舱式航空瞬变电磁数据特点,确定了训练样本集和网络模型参数,建立了符合拟电阻率与航空瞬变电磁响应映射关系的双隐层BP神经网络,通过分析均方误差曲线,总结了BP神经网络的训练结束准则。使用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对多种典型理论地电模型的航空瞬变电磁响应进行成像解释,并与基于平移算法的航空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数值算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拟电阻率成像优于全区视电阻率数值法。BP神经网络法对低阻层的逼近程度更好,更趋近于真实模型的电阻率;对高阻层的反应略优于全区视电阻率数值法。证明了人工神经网络对航空瞬变电磁成像问题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最后,处理了吊舱式航空瞬变电磁野外实测数据,得到了利用BP神经网络计算的拟电阻率-深度断面图,与实际地质情况比较符合。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野外航空物探资料预处理问题的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野外航空物探资料预处理问题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多旋翼无人机航磁多参量数据的自补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航磁补偿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航磁补偿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航磁补偿模型研究
        1.2.2 国内外航磁补偿参数求解算法研究
    1.3 航磁补偿主要存在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1.6 论文组织架构
第2章 航磁多参量数据测量技术
    2.1 航磁测量简介
    2.2 航磁测量系统
        2.2.1 航磁飞行平台
        2.2.2 航磁测量设备
    2.3 航磁补偿系统
        2.3.1 航磁补偿原理
        2.3.2 航磁补偿设备
    2.4 航磁数据处理
    2.5 无人机航磁测量
    2.6 航磁测量发展趋势
        2.6.1 无人化探测系统
        2.6.2 航磁全张量探测系统
        2.6.3 无人化综合探测系统
        2.6.4 无人化集群式综合探测系统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Tolles-Lawson模型的航磁总场综合自补偿研究
    3.1 多旋翼无人机航磁系统组成
        3.1.1 多旋翼无人机平台
        3.1.2 航空磁力仪
        3.1.3 雷达高度计
    3.2 航磁系统误差研究
        3.2.1 机电设备干扰
        3.2.2 机动干扰
        3.2.3 航磁传感器误差
    3.3 综合误差补偿
    3.4 航磁系统补偿测试
        3.4.1 有人机航磁补偿测试
        3.4.2 无人机航磁补偿测试
        3.4.3 多旋翼无人机航磁补偿测试
    3.5 航磁补偿误差及改进
        3.5.1 补偿后误差分析
        3.5.2 地磁场变化对补偿影响
        3.5.3 卡尔曼滤波
        3.5.4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补偿模型改进
    3.6 无人机航磁系统测试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航磁水平梯度测量的自补偿研究
    4.1 航磁梯度测量原理
    4.2 航磁梯度补偿
        4.2.1 航磁水平梯度误差来源
        4.2.2 航磁水平梯度补偿
    4.3 航磁水平梯度补偿测试
    4.4 航磁梯度测量系统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自适应布谷鸟搜索航磁三分量自补偿研究
    5.1 航磁测量系统中坐标转换
        5.1.1 地理坐标系
        5.1.2 载体坐标系
        5.1.3 地理坐标转换到载体坐标
        5.1.4 姿态转换误差
        5.1.5 载体坐标转换到地理坐标
    5.2 无人机载体干扰
    5.3 综合补偿模型
    5.4 自适应步长布谷鸟搜索算法
        5.4.1 布谷鸟搜索算法
        5.4.2 自适应步长布谷鸟搜索算法
        5.4.3 补偿参数求解流程
    5.5 补偿试验
        5.5.1 姿态误差:地理坐标-载体坐标
        5.5.2 姿态补偿:载体坐标-地理坐标
        5.5.3 载体干扰补偿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高精度航磁补偿数据的地质找矿应用
    6.1 工区概况
        6.1.1 工区地质概况
        6.1.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6.2 无人机航磁测量
        6.2.1 任务设计
        6.2.2 数据质量评价
    6.3 航磁数据处理
        6.3.1 航磁△T等值线图
        6.3.2 航磁△T化极等值线图
    6.4 航磁数据欧拉反演
        6.4.1 欧拉反褶积
        6.4.2 欧拉反演构造指数选取
        6.4.3 工区航磁欧拉反演解
    6.5 地质解释
        6.5.1 工区断裂
        6.5.2 工区岩浆岩
        6.5.3 工区成矿带圈定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成果及结论
    7.2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思路
文献参考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极化介质的三维时域电磁响应数值模拟与智能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磁性源时域电磁感应-极化效应联合探测方法
        1.2.2 磁性源时域电磁中极化响应的产生原理
        1.2.3 感应-极化共生效应电磁响应数值模拟
        1.2.4 极化响应的识别与数据解释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结构安排
第2章 磁性源感应-极化共生效应机理分析
    2.1 磁性源感应-极化共生效应建模
        2.1.1 极化效应基本原理
        2.1.2 感应-极化共生效应的建模
    2.2 极化响应的产生机理分析
        2.2.1 极化响应的产生过程
        2.2.2 能量贡献率的定义
        2.2.3 关断时间对激励过程的影响
    2.3 极化参数对激励过程的影响分析
        2.3.1 电导率的影响
        2.3.2 极化率的影响
        2.3.3 时间常数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有理函数逼近的三维时域感应-极化响应数值模拟
    3.1 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3.1.1 时频域麦克斯韦方程组
        3.1.2 波动方程
        3.1.3 YEE氏网格剖分
        3.1.4 控制方程的选取
    3.2 磁性源层状模型的感应-极化响应数值模拟
        3.2.1 层状大地电磁响应公式推导
        3.2.2 层状大地电磁响应数值模拟
    3.3 分数阶Cole-Cole模型有理函数逼近
        3.3.1 分数阶系统的特征
        3.3.2 Cole-Cole表达式的有理函数近似
        3.3.3 c=1时Cole-Cole模型时域表达式
        3.3.4 有理函数逼近算法验证
    3.4 三维时域感应-极化电磁响应数值模拟
        3.4.1 基于e指数函数特性辅助方程的构建
        3.4.2 基于梯形法的欧姆定律迭代公式推导
        3.4.3 电磁场迭代公式的推导
        3.4.4 基于典型模型的算法验证
        3.4.5 三维极化体电磁响应数值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时域感应-极化电磁响应特征分析
    4.1 极化参数对电磁响应的影响
        4.1.1 电导率的影响
        4.1.2 极化率、时间常数、频散系数的影响
    4.2 几何参数对电磁响应的影响
        4.2.1 极化体尺寸的影响
        4.2.2 极化体埋深的影响
        4.2.3 极化体水平位置的影响
    4.3 发射-接收参数对电磁响应的影响
        4.3.1 发射线圈尺寸的影响
        4.3.2 发射线圈匝数的影响
        4.3.3 关断时间的影响
        4.3.4 接收物理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PMI-FSVM算法的极化效应智能识别
    5.1 感应-极化响应特征参数提取
        5.1.1 极化影响比率定义
        5.1.2 感应-极化响应曲线分类
        5.1.3 特征参数提取方法
    5.2 基于PMI-FSVM极化响应智能识别算法
        5.2.1 PMI算法的特征参数筛选
        5.2.2 基于FSVM法的智能识别算法
        5.2.3 FSVM智能识别算法验证
    5.3 智能识别方法的误差分析
        5.3.1 信噪比的影响
        5.3.2 极化影响比率的影响
        5.3.3 电导率分布的影响
        5.3.4 其他因素的影响
    5.4 一维LCI电磁数据解释方法
        5.4.1 基于MPA的极化参数预处理
        5.4.2 一维LCI反演算法理论
        5.4.3 反演算法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野外实验数据的极化效应识别与解释
    6.1 非极化效应引起的反号现象分析
        6.1.1 发射电流关断时刻振荡引起的反号
        6.1.2 工频干扰引起的反号
        6.1.3 抗混叠滤波器引起的反号
    6.2 极化异常环实测数据的智能识别
        6.2.1 极化异常环设计
        6.2.2 长春郊区的极化异常环实验
    6.3 四子王旗实测数据的智能识别与解释
    6.4 丹麦地区实测数据的智能识别与解释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机器学习的集宁浅覆盖区钼多金属矿成矿预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区域矿产预测的研究现状
        1.2.2 机器学习在矿产勘查中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2 研究区区域地质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宇
        2.1.2 古生界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岩浆岩
        2.2.1 侵入岩
        2.2.2 火山岩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地球物理
        2.4.1 岩石地球物理特征
        2.4.2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 典型矿床与找矿预测模型
        2.6.1 区域金属矿产
        2.6.2 主要成矿类型
        2.6.3 控矿要素
        2.6.4 找矿预测模型
3 机器学习
    3.1 无监督学习
        3.1.1 主成分分析
        3.1.2 因子分析
    3.2 有监督学习
        3.2.1 支持向量机
        3.2.2 随机森林
    3.3 半监督学习
    3.4 性能评估
4 覆盖区成矿要素提取与预测
    4.1 断裂构造解译
        4.1.1 重磁场处理方法
        4.1.2 重磁构造推断
        4.1.3 矿床点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关系分析
    4.2 中酸性隐伏岩浆岩圈定
        4.2.1 数据预处理
        4.2.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酸性岩体推断
        4.2.3 基于有监督方法的中酸性岩体推断
        4.2.4 中酸性岩体推断结果评价
    4.3 覆盖区矿化综合异常信息提取
        4.3.1 数据预处理
        4.3.2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综合信息提取
        4.3.3 基于S-A多重分形模型的综合信息提取
5 基于机器学习的覆盖区矿产资源预测
    5.1 训练模型的构建
    5.2 基于有监督学习的多源找矿模型
        5.2.1 基于有监督模型的多源信息集成
        5.2.2 基于过采样有监督模型的多源信息集成
    5.3 基于PU半监督算法的多源找矿模型
    5.4 多源找矿信息结果对比评价
    5.5 成矿远景区圈定以及级别划分
6 泉子沟成矿远景区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6.1 泉子沟地质及矿床地质
    6.2 重磁构造分析
    6.3 二维反射地震
    6.4 重磁震联合二度半建模
    6.5 泉子沟找矿潜力评估
7 结论
    7.1 主要认识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复杂环境无人机快速探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2章 无人机低空磁测系统集成、校正和测试
    2.1 无人机通信系统改进及测试
    2.2 无人机低空磁测系统集成试验
        2.2.1 静态磁干扰试验
        2.2.2 动态磁干扰试验
    2.3 无人机低空磁测系统静态噪声水平测试
    2.4 无人机低空磁测系统动态一致性误差校正
第3章 无人机激光雷达和倾斜摄影数据采集、处理及起伏航线规划研究
    3.1 无人机激光雷达测量数据采集
        3.1.1 无人机激光雷达测量设备
        3.1.2 任务规划
        3.1.3 航测实施
    3.2 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
        3.2.1 激光点云数据预处理
        3.2.2 分离孤立点和低点
        3.2.3 基于渐进加密三角网(TIN)滤波方法提取地面点
        3.2.4 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
    3.3 无人机激光雷达测量质量控制
        3.3.1 点云质量检查
        3.3.2 高程检校误差分析
    3.4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数据采集
        3.4.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设备
        3.4.2 任务规划
        3.4.3 作业飞行
    3.5 倾斜摄影数据处理
        3.5.1 无人机倾斜摄影数据处理
        3.5.2 建立数字地表模型(DSM)
    3.6 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无人机起伏飞行航线规划方法研究
第4章 无人机磁测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及性能评价
    4.1 无人机低空磁测数据采集
    4.2 无人机低空磁测数据处理
        4.2.1 无人机低空磁测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
        4.2.2 动态一致性误差校正
        4.2.3 无人机低空磁测数据校正
        4.2.4 基于虚拟切割线的磁测数据调平方法研究
    4.3 工作质量评述
        4.5.1 飞行偏航计算
        4.5.2 飞行高度变化
    4.4 地空磁测结果对比分析
第5章 区域地质地球物理概况
    5.1 研究区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
    5.2 研究区地质概况
        5.2.1 地层
        5.2.2 岩浆岩
        5.2.3 构造
    5.3 研究区地球物理特征
第6章 基于多源数据的断层地质构造识别方法研究
    6.1 基于激光雷达数字高程模型的断层构造识别
    6.2 无人机低空磁测断层构造解释
    6.3 多源数据地质解释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5)岩心成像光谱技术与江西相山铀矿蚀变三维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岩心高光谱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1.2.2 岩心高光谱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1.2.3 相山铀矿田勘查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实物工作量
    1.5 创新点与新认识
2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大地构造
    2.3 区域构造
        2.3.1 基底构造
        2.3.2 盖层构造
        2.3.3 火山构造
    2.4 区域地层
    2.5 次火山岩及脉岩
    2.6 铀矿化蚀变特征
3 岩心成像光谱数据获取与处理
    3.1 钻孔岩心成像光谱扫描
        3.1.1 数据源介绍
        3.1.2 数据采集
    3.2 HySpex数据预处理
        3.2.1 辐射校正
        3.2.2 反射光谱重建
        3.2.3 噪声滤除
        3.2.4 岩心图像裁切
    3.3 岩矿光谱学机理
    3.4 岩心蚀变信息提取
        3.4.1 蚀变类型
        3.4.2 光谱分析
        3.4.3 信息提取方法
        3.4.4 岩心蚀变矿物填图
    3.5 小结
4 岩心成像光谱编录技术与应用
    4.1 岩心成像光谱编录技术
        4.1.1 技术思路
        4.1.2 实现过程
    4.2 深部钻探编录应用
        4.2.1 ZKS1成像光谱编录特征
        4.2.2 ZKS2成像光谱编录特征
    4.3 河元背矿床编录应用
        4.3.1 河元背矿床概况
        4.3.2 成像光谱编录特征
    4.4 邹家山矿床编录应用
        4.4.1 邹家山矿床概况
        4.4.2 成像光谱编录特征
    4.5 小结
5 岩心蚀变信息三维建模
    5.1 三维地质建模简介
    5.2 蚀变三维建模技术
        5.2.1 技术思路
        5.2.2 数据库构建
        5.2.3 空间插值
    5.3 河元背矿床蚀变三维建模
        5.3.1 构造建模
        5.3.2 蚀变建模
        5.3.3 三维模型特征分析
    5.4 邹家山矿床蚀变三维建模
        5.4.1 构造建模
        5.4.2 蚀变建模
        5.4.3 三维模型特征分析
    5.5 小结
6 相山西部蚀变成因与演化模式
    6.1 相山矿田成矿动力学
        6.1.1 地球动力学背景
        6.1.2 火山岩浆活动
    6.2 相山西部蚀变成因探讨
        6.2.1 成因矿物学
        6.2.2 伊利石化XRD分析
        6.2.3 河元背和邹家山蚀变成因对比分析
    6.3 相山西部蚀变-成矿演化模式
    6.4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甘肃静宁南航磁资料处理解释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背景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铜多金属矿床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3 前人研究成果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1.5 预期成果
2 区域地质概况及矿物特征
    2.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研究区大地构造
        2.2.2 研究区地层分布
        2.2.3 矿区地层
        2.2.4 区域构造
        2.2.5 研究区矿产分布特征
    2.3 矿区构造与演化
    2.4 矿区岩浆岩特征
        2.4.1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
        2.4.2 中酸性侵入岩
    2.5 矿物特征
        2.5.1 矿体特征
        2.5.2 矿物特征
        2.5.3 矿体围岩
3 岩矿石的物性特征
    3.1 岩矿石磁性特征
    3.2 岩矿石放射性特征
4 航磁异常的数据处理方法
    4.1 航磁ΔT原始数据处理
    4.2 航磁数据位场转换处理方法
        4.2.1 航磁ΔT化极处理及效果
        4.2.2 航磁ΔT化极上延处理及效果
        4.2.3 航磁ΔT化极垂向一阶导数处理及其效果
        4.2.4 航磁ΔT剩余异常计算及其效果
        4.2.5 航磁ΔT化极水平梯度处理及其效果
    4.3 航磁数据反演剖面
    4.4 航磁异常的构造分区及磁场特征分析
        4.4.1 通渭东平静负磁场区(Ⅰ)
        4.4.2 静宁南-庄浪西升高正磁场区(Ⅱ)
        4.4.3 秦安北较强正负变化磁场区(Ⅲ)
5 岩性构造填图
    5.1 岩性填图
        5.1.1 侵入岩填图
        5.1.2 火山岩填图
        5.1.3 变质岩填图
    5.2 断裂构造填图
        5.2.1 断裂构造的识别标志
        5.2.2 断裂构造的分级标准
6 航磁局部异常解释
    6.1 异常筛选及解释
    6.2 航磁异常分类
    6.3 航磁局部异常解释
7 成矿预测
    7.1 成矿条件分析
        7.1.1 成矿规律分析
        7.1.2 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
    7.2 典型矿床与找矿
        7.2.1 典型矿床
        7.2.2 找矿标志
    7.3 找矿远景区预测
        7.3.1 找矿远景区划分
        7.3.2 找矿远景区描述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GeoProbe的航空瞬变电磁软件二次开发与软件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航空瞬变电磁勘查技术研究现状
        1.3.2 航空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研究现状
        1.3.3 国内瞬变电磁处理软件开发的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航空瞬变电磁法探测基本理论与模型测试
    2.1 航空瞬变电磁勘探的原理
    2.2 航空瞬变电磁的响应计算
    2.3 航空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计算方法
    2.4 航空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模型测试
        2.4.1 H型地电模型
        2.4.2 HAK型地电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开发与集成的理论和说明
    3.1 软件开发设计的基本任务
        3.1.1 总体设计的基本任务
        3.1.2 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
    3.2 软件设计的原则
        3.2.1 软件的模块化和独立性
        3.2.2 软件信息的隐藏
        3.2.3 软件可重用性
    3.3 软件用户界面设计
        3.3.1 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
        3.3.2 用户界面设计的过程
    3.4 GeoProbe软件平台简要说明
        3.4.1 GeoProbe软件平台的特色
        3.4.2 GeoProbe软件平台运行环境
    3.5 VC#和FORTRAN混编说明[60]
        3.5.1 混合编程基本思路
        3.5.2 混合编程基本过程
        3.5.3 混合编程的技术关键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航空瞬变电磁法插件子模块的设计
    4.1 插件系统的功能实现
    4.2 系统相关规范
    4.3 插件系统结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空瞬变电磁法各子模块的开发与检验
    5.1 用户界面
    5.2 数据管理
    5.3 数据预处理模块
    5.4 数据滤波模块
        5.4.1 数据滤波模块的设计
        5.4.2 数据滤波模块的检验
    5.5 全区视电阻率计算模块
        5.5.1 全区视电阻率计算模块的设计
        5.5.2 全区视电阻率计算模块的检验
    5.6 实测数据计算
        5.6.1 秦岭某区域概况
        5.6.2 秦岭某实测数据计算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ASTER和IRS-P6的遥感找矿研究 ——以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炭窑口一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区概况
        1.4.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1.4.2 区域地质背景
        1.4.2.1 区域大地构造
        1.4.2.2 地层
        1.4.2.3 岩浆岩
        1.4.2.4 断裂构造
        1.4.2.5 物探信息
        1.4.2.6 化探信息
        1.4.2.7 典型矿床特征
第二章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
    2.1 遥感数据源
        2.1.1 ASTER遥感数据
        2.1.2 IRS-P6数据
    2.2 数据预处理
        2.2.1 几何校正
        2.2.2 正射校正
        2.2.3 大气校正
        2.2.3.1 Cross Talk校正
        2.2.3.2 辐射定标
        2.2.3.3 文件转化
        2.2.3.4 FLAASH大气校正
        2.2.4 图像处理
        2.2.4.1 图像镶嵌与裁剪
        2.2.4.2 彩色合成
        2.2.4.3 数据融合
第三章 遥感地质研究
    3.1 地质体解译
        3.1.1 地层影像解译标志
        3.1.2 侵入岩影像解译标志
        3.1.3 地质体的热红外特性
    3.2 构造解译
        3.2.1 线性构造
        3.2.2 环状构造
    3.3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3.3.1 蚀变矿物及岩石成分信息提取的预处理
        3.3.2 蚀变矿物和岩石成分信息提取
第四章 遥感信息综合找矿分析
    4.1 区内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2 控矿条件分析
    4.3 呼和呼都格地区找矿分析
    4.4 找矿模型建立
    4.5 找矿远景区圈定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9)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金属矿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1.1 重、磁勘探技术
    1.2 电法及电磁勘探技术
    1.3 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
    1.4 井中物探及测井技术
    1.5 硬岩深井岩心钻探技术
2 金属矿勘探技术新进展
    2.1 重磁探测技术
        2.1.1 进展概述
        2.1.2 代表性成果
    2.2 电法及电磁探测技术
        2.2.1 进展概述
        2.2.2 代表性成果
    2.3 金属矿地震探测技术
        2.3.1 进展概述
        2.3.2 代表性成果
    2.4 钻探及井中物探与测井技术
        2.4.1 进展概述
        2.4.2 代表性成果
3 挑战及下一步研发方向
4 结论

(10)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航空瞬变电磁拟电阻率成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航空瞬变电磁勘查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1.3.2 航空瞬变电磁勘查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1.3.3 航空瞬变电磁成像国外研究现状
        1.3.4 航空瞬变电磁成像国内研究现状
        1.3.5 人工神经网络在地球物理中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航空瞬变电磁法探测基本理论
    2.1 电磁学基本理论
        2.1.1 麦克斯韦方程
        2.1.2 波动方程及其基本解
        2.1.3 谢昆诺夫势
        2.1.4 边界条件
    2.2 航空瞬变电磁勘探原理
    2.3 航空瞬变电磁响应计算
    2.4 贝塞尔函数与频时转换处理
        2.4.1 汉克尔变换
        2.4.2 正余弦变换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3.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3.2 BP神经网络
    3.3 BP神经网络的实现
        3.3.1 BP神经网络训练数据选择及预处理
        3.3.2 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的确定
        3.3.3 BP神经网络训练方式及训练函数的确定
        3.3.4 BP神经网络训练误差曲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拟电阻率成像及模型测试
    4.1 时间域航空瞬变电磁响应分析
    4.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航空瞬变电磁拟电阻率成像
        4.2.1 训练样本集的准备
        4.2.2 样本集的预处理
        4.2.3 BP神经网络的建立
        4.2.4 BP神经网络的训练
    4.3 视深度的计算
    4.4 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4.4.1 均匀半空间模型测试
        4.4.2 层状地层模型测试
        4.4.3 三维大地模型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阳川地区航空瞬变电磁实测数据成像
    5.1 华阳川区域概况
    5.2 华阳川实测数据成像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野外航空物探资料预处理问题的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旋翼无人机航磁多参量数据的自补偿方法研究[D]. 乔中坤. 吉林大学, 2021(01)
  • [2]极化介质的三维时域电磁响应数值模拟与智能识别[D]. 吴燕琪. 吉林大学, 2021
  • [3]基于机器学习的集宁浅覆盖区钼多金属矿成矿预测与评价[D]. 武国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4]复杂环境无人机快速探测技术研究[D]. 杨煜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5]岩心成像光谱技术与江西相山铀矿蚀变三维建模[D]. 张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6]甘肃静宁南航磁资料处理解释及成矿预测[D]. 许晨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7]基于GeoProbe的航空瞬变电磁软件二次开发与软件集成[D]. 郭宝宝. 长安大学, 2020
  • [8]基于ASTER和IRS-P6的遥感找矿研究 ——以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炭窑口一带为例[D]. 夏晨. 河北地质大学, 2019(05)
  • [9]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J]. 吕庆田,张晓培,汤井田,金胜,梁连仲,牛建军,王绪本,林品荣,姚长利,高文利,顾建松,韩立国,蔡耀泽,张金昌,刘宝林,赵金花. 地球物理学报, 2019(10)
  • [10]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航空瞬变电磁拟电阻率成像方法研究[D]. 李栋. 长安大学, 2019(01)

标签:;  ;  ;  ;  

野外航空地球物理数据预处理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