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制度研究

有限责任制度研究

论文题目: 有限责任制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夏雅丽

导师: 白永秀

关键词: 有限责任,制度,运行,原理,机制,对策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有效的制度安排,公司发展的关键在于设置合理的制度。由无限责任制度变迁为有限责任制度,是用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取代原有制度或对一种更有效制度的生产过程,是制度主体解决制度短缺,从而扩大制度供给以获得潜在收益的行为。 当今企业形态中,有限责任制公司占据主导地位。以有限责任界定企业形态,成为所有企业形态中最为核心的依据,深入对其研究,提高该制度运营绩效,对我国经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发展看,有限责任制度历经无基本原则→单一基本原则→单一基本原则分化的进程,形式从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制度→刺破公司的面纱→反向刺破公司面纱的发展表明,制度变迁和创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本文明确划分了有限责任制度的发展阶段,梳理出古今中外有限责任制度沿革史的清晰脉络。 制度技术的沿袭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有限责任制度是从资本主义国家的该制度沿袭而来的,尤其与大陆法系各国的有限责任制度有同族关系。通过横向比较,将彼此对立但均有合理性的学说予以整合。将对有限责任制度的论述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在古今的隧道中交融。揭示了三种制度模式的技术风格以及决定这种风格的社会条件,得出在制度构建中必须引进人的自由裁量因素才能使其免于僵化;而在避免僵化的同时又不能矫枉过正的结论。 方法论运用上,法律为“应然”的规范,经济学乃“实然”叙述。通过方法论创新,把有限责任制度看作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或政治交易领域中博弈过程中内生稳定的结果,通过理性分析而不是“工具论”得出最终结论。有限责任作为配置权利义务的有效手段,在每一制度安排的背后,都隐藏着立法者的基本政策考虑,这种政策考虑往往不能通过法律本身加以说明。运用法经济学的方法论证、破解这种本意,可以减少立法的盲目性、提高司法的可操作性和执法的自觉性。 意在构建公平、效率的制度体系。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风险越来越大,各类投资者都期望在经济活动中受到有限责任的

论文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1.4 本文的创新

2. 有限责任制度文献综述

2.1 有限责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2 国内外学术界的主要观点

2.2.1 有限责任制度的正当性问题

2.2.2 有限责任制度的价值评判

2.2.3 有限责任制度的外部风险问题

2.2.4 有限责任的效率问题

2.3 争议观点评述

2.3.1 对争议问题的看法

2.3.2 对己有文献局限性的分析

3. 有限责任制度理论分析

3.1 有限责任制度的内涵

3.2 有限责任制度的特征

3.3 有限责任制度的功能

3.4 有限责任制度形成的原因

3.4.1 强制性与诱致性结合的产物

3.4.2 牺牲公平换取的制度

3.4.3 外部性内部化的制度设计

3.4.4 降低交易成本的选择

3.4.5 谈判妥协的产物

3.4.6 总体概括

3.5 有限责任制度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分析

3.6 有限责任制度运作机制探讨

3.6.1 有限责任制度、法人组织形态和法人产权安排间的关系

3.6.2 有限责任界入引起单位成本和专业化程度关系的变化

3.6.3 有限责任制度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4. 有限责任制度的演进

4.1 有限责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1.1 有限责任制度的萌芽

4.1.2 有限责任制度的兴起与发展期

4.1.4 有限责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的综合评价

4.2 有限责任制度安排形式的现状

4.2.1 主要国家有限责任公司形式

4.2.2 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

4.3 有限责任制度模式比较

4.3.1 几种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4.3.2 几种模式的成因

4.3.3 几种主要模式的评价及启示

5.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的演进

5.1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的萌芽

5.2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5.3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形成的三条梁道

5.3.1 由公有制企业改革而成的

5.3.2 由民营企业发展而来的

5.3.3 由外商企业孕育而就的

6.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类型、模式及国际接轨之比较

6.1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的主要类型

6.1.1 国有有限责任制公司

6.1.2 民营有限责任制公司

6.1.3 外资有限责任制公司及有关问题探索

6.2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的模式

6.2.1 中国有限责任立法模式概括

6.2.2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评析

6.3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与国际接轨之比较

6.3.1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原动力

6.3.2 国有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和继发性问题

6.3.3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选择

6.3.4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7.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7.1 总体评价

7.1.1 现有立法体制缺乏弹性

7.1.2 执法、司法绩效不高

7.1.3 应用中存在守法收益小于守法成本现象

7.1.4 制度设定的非理性

7.2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之缺陷分析

7.2.1 法律有效供给不足

7.2.2 执法、司法供给弹性较小

7.2.3 法律需求的不确定

7.2.4 法律供求非均衡

7.2.5 固有缺憾滋生“懈怠经营”

7.2.6 后涉问题救济不力

8. 有限责任制度的发展趋势

8.1 国外有限责任制度的发展趋势

8.1.1 有关国家和地区对有限责任制度的修正

8.1.2 有限责任制度的价值回归

8.1.3 防范有限责任问题的措施

8.2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的发展趋势

8.2.1 民营、外资、国企机制约束的统一

8.2.2 持股方式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8.2.3 制度稀缺引发制度创新的共识

8.3 有限责任制度发展之国际比较

8.3.1 有限责任例外的实证分析

8.3.2 有限责任例外的理论学说评价

8.3.3 有限责任例外的解决途径

8.3.4 国外有限责任制度问题解决之考量

9. 完善中国有限责任制度的对策

9.1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的框架构想

9.1.1 从法律规定的角度看有限责任制

9.1.2 从制度移植的角度看有限责任制

9.2 防范有限责任问题的措施

9.2.1 设置事前保护和事后赔偿双重机制

9.2.2 建立资产信用制度及其相关信息披露制度

9.2.3 确定累计投资比例标准

9.2.4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民事索赔机制

9.2.5 创建公司法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分离获得机制

9.2.6 借鉴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解决个案问题

9.3 中国有限责任制度缺失机制补救之我见

9.3.1 立法、司法系统互相救济

9.3.2 纵向同类案件间模拟竞争性市场

9.3.3 协调多数人利益需求

9.3.4 司法权与行政权相辅相承

9.3.5 取消国有企业在公司法中的“特别待遇”

9.3.6 建立其他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10. 结论

10.1 本文的主要结论

10.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后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发布时间: 2005-11-18

参考文献

  • [1].论有限责任的制度困惑[D]. 赵罡.中国政法大学2008
  • [2].论有限责任的扩张[D]. 袁碧华.西南政法大学2008
  • [3].公司集团法律制度研究[D]. 连金英.中国政法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论有限责任的扩张[D]. 袁碧华.西南政法大学2008
  • [2].股东责任论[D]. 苏轩.吉林大学2010
  • [3].移植与差异: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研究[D]. 谭甄.中国政法大学2003
  • [4].关联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 金剑锋.中国政法大学2005
  • [5].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制问题研究[D]. 尚晨光.中国政法大学2005
  • [6].控制股东义务法律制度研究[D]. 邓小明.清华大学2005
  • [7].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预期利益的法律保护[D]. 赵学刚.重庆大学2007
  • [8].论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D]. 赖丕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标签:;  ;  ;  ;  ;  ;  

有限责任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