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现代设计的中国特色”不仅是我国设计界的一个热点,而且成为了一个颇受关注与争议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聚焦于现代大众产品,意在全面理解这个问题,突破设计现状的局限与偏颇,并提出解决途径,为现代设计之中国特色的最终呈现奠定基础。以质的研究为基本指导思想,本文研究运用了扎根理论与设计事理学贯穿始终;在不同阶段,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了文献法、个案分析、文本分析、比较法。多种方法的融贯有利于将研究对象放入社会的、历史的语境中分析,在不断的理解与解释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观点。依据研究过程,本文首先阐释了对于现代设计之中国特色的建构性理解:现代设计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生活方式成为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及设计实践的主要目标与评价标准之一;探寻中国特色则从价值理性动因转化为工具理性主导,偏离了现代设计的核心价值——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传统符号几乎成为表现中国特色的唯一方式,从工业社会之初至今,由延续吉祥寓意到追求民族象征与消费化的中国风格,演变为工具理性行为的工具。接着论文提出了多元化建构中国特色的原由与途径:一方面,现代产品向多元化发展,表现在传统与现代、意义功能与使用功能等多重维度上,产品特色不仅表现在外观的显性特色,也表现在功能、技术等内在的隐性特色。另一方面,现有的中国特色尽管可以归纳为八种方式——仿古、借古造今、中国新古典主义、现代中式、传统外衣、传统器物造型、传统材质与生活方式,然而,明显偏重于传统符号产生的显性特色与意义功能,呈现单一化,难以适应现代产品的多元化属性,更难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需要从现代设计的核心价值出发,从适合当代大众的生活方式中产生,以此完善设计方法自身的多元化建构。最后,本文通过比较自行车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与欧美国家的不同发展,分析了自行车的中国特色,并结合“移动新主张”的设计研究案例,说明从生活方式构建现代设计的中国特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课题源起1.2 研究背景1.2.1 理论背景1.2.2 文化背景1.2.3 社会需求1.2.4 研究背景小结1.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1.4 研究方法1.5 论文框架第2章 源流、理论与现实2.1 关于“现代设计”2.1.1 错综复杂的现代性2.1.2 设计之现代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2.1.3 价值理性的延伸——大众与生活方式2.1.4 宜家的现代性解读2.2 生活方式——从社会学到设计2.2.1 经济地位与生活方式2.2.2 消费与生活方式2.2.3 文化与生活方式2.2.4 从“方式”到“风格”2.2.5 生活方式类型2.2.6 设计与生活方式2.3 中国特色之辨2.3.1 元素、特色与风格2.3.2 设计特色与文化2.3.3 传统的误区2.3.4 开放的“本土”2.3.5 小结2.4 研究与实践2.4.1 思想已起飞2.4.2 被解释的设计2.4.3 生活初见端倪2.5 本章小结第3章 疑问与思考3.1 从设计作品中发问中国特色3.2 生于忧患的民族意识3.2.1 应对现代化的近代思想3.2.2 现代设计的忧患3.3 运用传统的传统3.3.1 国货与洋货的“民族特色”3.3.2 发展工艺之下的日用品特色3.3.3 红旗轿车与几十年一贯制的大众产品3.3.4 从仿造到自己设计3.3.5 产品丰盛引发中国风格3.3.6 小结3.4 迷失方向3.4.1 精神的缺失3.4.2 传统观念再发现3.4.3 限制下的适应3.5 自问自答的小结3.5.1 为什么急于寻找中国特色?3.5.2 为何聚焦于传统符号?3.5.3 传统符号能够拯救中国设计吗?第4章 多元求解4.1 现代产品的多样性4.1.1 人造物系统与现代产品4.1.2 现代产品的多元化发展4.1.3 现代产品的多重维度4.2 传统现代产品的中国特色构建4.2.1 仿古4.2.2 中国新古典主义4.2.3 现代中式4.2.4 借古造今4.2.5 小结4.3 新生现代产品的中国特色构建4.3.1 传统的印迹,文化的外衣4.3.2 传统器物造型4.3.3 传统材质4.3.4 小结4.4 在生活中寻找4.4.1 生活方式与用户需求4.4.2 国际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设计4.5 本章小结第5章 生活方式的解答——以自行车为例5.1 自行车在欧美5.1.1 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5.1.2 自行车交通衰退,自行车运动继续发展5.1.3 自行车交通在复兴5.2 自行车在台湾5.2.1 从制造到设计的自行车王国5.2.2 生活中自行车败给摩托车5.2.3 重新唤回自行车5.3 自行车在中国大陆5.3.1 从引进到自行生产5.3.2 “永久”的经典之作5.3.3 背负生活的重担5.3.4 当代的困境5.4 比较中的中国特色5.4.1 自行车交通5.4.2 自行车生活5.5 本章小结第6章 设计研究案例分析——移动新主张6.1 研究背景与目的6.2 设计前期研究6.2.1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与交通方式6.2.2 自行车租赁6.2.3 电动自行车6.3 设计方案6.3.1 城市个人交通模式6.3.2 单人交通工具租赁服务系统6.3.3 租赁式单人交通工具——站靠式电动自行车6.4 本章小结:适应生活,引领生活第7章 结论7.1 现代设计的理性与生活方式7.2 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理解7.3 传统符号的历史性理解7.4 中国特色的内涵与层次7.5 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建构7.6 从生活方式中建构中国特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7.7 后续研究建议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A 自行车的发明与演变附录 B 图表资料来源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现代设计论文; 大众产品论文; 中国特色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现代大众产品设计的中国特色研究 ——以生活方式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