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氯苯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位酯,活性染料中间体,氯磺酸,氯化亚砜
对氯苯胺论文文献综述
牛圣操,何海超[1](2019)在《杂质对氯苯胺在对位酯生产中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位酯[对-(β-羟乙基砜硫酸酯)苯胺]是活性染料最重要的中间体之一,以乙酰苯胺为原料合成工艺中应严格控制对位酯成品中对氯苯氨含量。对乙酰苯胺法合成对位酯工艺中磺化工段进行了优化实验研究,探讨了氯磺酸质量、氯化亚砜与氯磺酸配比对成品对位酯中对氯苯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位酯磺化工序使用高叁氧化氯磺酸(SO3含量>68.7%)、氯化亚砜与氯磺酸质量为0.25∶1时,能够有效减少对位酯中对氯苯胺含量。(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吕双[2](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氯苯胺及其有机杂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对氯苯胺、间氯苯胺、邻氯苯胺及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甲醇溶解对氯苯胺样品,以甲醇-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为流动相,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通过对色谱条件的优化,实现对氯苯胺及其有机杂质得以有效分离。四种物质在测定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71.0%~10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6%~20.2%。(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17年04期)
李赵炆,胡惠素,商李金,孙岩峰[3](2017)在《对C.I.分散黄211检测中对氯苯胺呈假阳性结果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检测C.I.分散黄211中可裂解禁用芳香胺对氯苯胺时,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采用GC/MS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发现该假阳性检出物为对氯苯胺同分异构体-间氯苯胺,对它的来源进行推断及验证,得出间氯苯胺来源于对氯邻硝基苯重氮盐分解产物的结论,为检测以对氯邻硝基苯胺为原料合成染料中对氯苯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17年01期)
缪荣荣,王芳[4](2016)在《负载型Ni-Cr-B非晶态合金催化对氯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氯苯胺》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以负载型Ni-Cr-B非晶态合金催化对氯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氯苯胺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和催化剂用量对对氯苯胺收率的影响。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反应压力1.2 MPa,催化剂用量占对氯硝基苯质量的8%。在此优化条件下,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对氯硝基苯转化率为99.9%,对氯苯胺选择性为99.9%,对氯苯胺平均收率为99.8%。(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6年11期)
彭新红,王晓楠,刘静,刘昱,初喜章[5](2016)在《叁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对氯硝基苯及其降解产物对氯苯胺和苯胺》一文中研究指出氯代硝基苯(CNB)类化合物分布广泛、化学性质稳定、具有生态毒性,是一种高风险、难降解、持久性的环境有机污染物。其中,对氯硝基苯(p-CNB)的环境危害尤为显着,其长时间富集于环境和生物体内,可引起人和动物的高铁血红蛋白症和贫血等一系列血液疾病,其在工业废水中的浓度可达到0.05~200mg·L-1[1-2]。目前,对氯硝基苯已被美国环保署(EPA)、欧盟环境署(EEA)列为优先控制(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6年06期)
高永民,郑杰,杨锦蓉[6](201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除虫脲原药中对氯苯胺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除虫脲原药中对氯苯胺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Kromosil-C_(18)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在242 nm波长下对除虫脲原药中对氯苯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当对氯苯胺质量浓度在0.06~2.50 mg/L范围内,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平均回收率为110.9%。[结论]方法准确、快速,适用于除虫脲原药及其他产品中对氯苯胺残留的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6年06期)
韦兰春,乔俊琴,练鸿振[7](2016)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位酯工业品中的对位酯和对氯苯胺》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工业对位酯中对位酯及其相关杂质对氯苯胺含量的方法。在C_(18)色谱柱(4.6×150 mm,5μm)上通过考察流动相种类、有机调节剂比例、p H等对保留的影响来优化色谱条件。分别建立了同时测定对位酯和对氯苯胺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对氯苯胺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建立了进一步分离对位酯中其他相关杂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对位酯中相关杂质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分析。在建立的同时测定对位酯和对氯苯胺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对位酯和对氯苯胺分别在0.78~1000.0μg/m L(r=0.9997)和0.31~20.00μg/m L(r=0.9999)的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100.1%(RSD=0.62%)和100.8%(RSD=1.3%);在快速测定对氯苯胺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对氯苯胺在0.25~200.0μg/m L(r=0.9995)的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3)为102.0%(RSD=0.43%)。(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6年05期)
王绍俊,王超,石庭山,陈烨,吕怡兵[8](2016)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空气中甲基苯胺同分异构体及对氯代苯胺》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空气中甲基苯胺同分异构体及对氯代苯胺的硅胶吸附管采样-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方法.通过硅胶填料吸附管,采集空气中甲基苯胺和氯代苯胺.采用含1%氨水的甲醇,对硅胶填料解吸20 min.解吸溶液经0.22μm滤膜过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选择235 nm和335 nm作为荧光检测的激发和发射波长.4种苯胺类化合物在4.5 min内得到分离,在0.1—2.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S/N=3)为0.11—0.4μg·m~(-3)(采样体积以10 L计),在0.5、1.0、2.0μg加标水平(相当于10 L空气中甲基苯胺和氯代苯胺浓度为50、100、200μg·m-3)下,回收率分别为95%—98%、94%—103%和95%—102%,RSD分别为1.0%—2.2%、1.6%—3.7%和1.3%—2.1%.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空气中甲基苯胺同分异构体及对氯代苯胺的同时分析.(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6年03期)
张静[9](2016)在《零价金属锌及其它金属催化臭氧降解水中苯胺和对氯硝基苯的效果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臭氧和零价金属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臭氧,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在水处理过程中用于饮用水杀菌消毒或者氧化分解有机物。但是由于臭氧本身的氧化能力有限,仅对部分有机物能够起到去除作用并且矿化程度较低,因此如何提高臭氧的氧化能力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异相催化臭氧化技术,即采用金属氧化物或者其它合成材料作为固相催化剂促进臭氧分解生成具有更高氧化性的活性氧自由基,尤其是羟基自由基(HO ),在强化有机物降解效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因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与臭氧不同,零价金属,例如铁(Fe(0))、锌(Zn(0)),具有高的还原性,常用于卤代有机物以及偶氮染料等的还原去除过程中。已有研究表明Fe(O)与臭氧协同能够有效的降低废水的COD值并且阐述了 Fe(O)与臭氧作用生成HO.的反应途径。在本研究中,选择比Fe(O)具有更高还原性的Zn(O)催化臭氧并研究该方法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苯胺和对氯硝基苯都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但是它们也被认为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将苯胺和对氯硝基苯作为目标物探讨锌催化臭氧对这两种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拓展零价金属的考察范围,比较了零价金属铁、钴、铝、铜对苯胺臭氧化降解的强化作用,着重研究了铜催化臭氧降解苯胺的反应途径。据此,本论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零价金属锌催化臭氧对芳香胺类化合物苯胺的降解效果,以及锌粉用量,臭氧浓度,溶液初始pH,温度等因素对苯胺臭氧化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n(O)与臭氧对于苯胺的降解以及矿化具有显着的协同效应,反应25min,初始浓度为10mg/L的苯胺能够被完全降解,并且TOC的去除率接近70%。锌粉用量对苯胺臭氧化具有显着的影响,随着锌粉用量的增加,苯胺臭氧化速率以及效果都增加。动力学实验数据分析发现苯胺的臭氧化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随着锌粉用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苯胺降解的最适温度为298 K,反应温度过高反而抑制苯胺的降解。实验中考察了溶液初始pH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变化(pH2-12)对苯胺降解效果的影响,发现pH在2-10范围内变化时,苯胺的降解效率基本不变。pH=12时锌粉对苯胺臭氧化降解不再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检测反应过程中溶液pH,Zn(Ⅱ)浓度,生成的H2O2浓度的变化,结合EPR技术分析以及在O3/Zn(O)体系中进一步引入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和对苯醌等方式深入探讨了 Zn(O)与O3相互增效作用的机理,表明O3/Zn(0)体系中对苯胺降解起到关键作用的活性物质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而非通常所认为的羟基自由基。当O3与Zn(0)共存时,两者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导致O3分解形成O2分子同时向溶液中释放出Zn(Ⅱ),随后O2分子捕获电子形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该自由基对苯胺具有降解作用同时由于自身发生歧化反应部分生成H2O2。研究中比较了市售微米级Zn(0)与纳米级Zn(0)在苯胺降解过程中的反应活性,发现与微米级Zn(0)相比,纳米级Zn(0)对苯胺的臭氧化降解效率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反而不利于溶液中TOC的去除。第二部分:首先比较了不同反应体系,包括单独臭氧(O3),臭氧与零价锌粉共存(O3/Zn(0)),零价锌粉存在下通入空气(Zn(0)/air),对有机污染物对氯硝基苯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O3以及Zn(0)/air体系中对氯硝基苯的降解效果不理想,然而Zn(0)与O3共存条件下对于对氯硝基苯的降解表现出了显着的协同作用。反应18 min, O3/Zn(0)体系中对氯硝基苯的降解率达到98%。Zn(0)用量以及臭氧浓度的增加都对对氯硝基苯的降解有促进作用。溶液pH在4-10之间改变时,对氯硝基苯都能够被有效降解,但是pH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其降解。共存离子对于对氯硝基苯降解的影响具有多样性。体系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存在略微促进对氯硝基苯的降解,碳酸根与磷酸根的存在却显着地阻碍了对氯硝基苯的降解,而硝酸根的存在不会影响其降解。将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和对苯醍,分别引入到O3/Zn(0)降解对氯硝基苯的体系中研究Zn(0)与O3的协同效应机制,发现叔丁醇对于对氯硝基苯的降解没有影响,但是体系中对苯醌的引入抑制了对氯硝基苯的降解,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加入的对苯醍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表明体系中对于对氯硝基苯降解起到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而非羟基自由基。Zn(0)重复使用在对氯硝基苯的臭氧化过程中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反应活性。综合以上两部分的研究说明Zn(0)活化O3对于有机物的降解是一种潜在的有效方法。第叁部分:基于零价金属锌对于苯胺臭氧化降解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在该部分考察了不同零价金属Fe(0),Co(0),Al(0),Cu(0)分别协同臭氧对苯胺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Cu(0)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对苯胺的臭氧化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溶液pH近中性条件下,Cu(0)用量为2g/L,O3浓度为10.24mg/min时,反应24min,初始浓度为10 mg/L的苯胺降解率达到98%。通过EPR技术同时结合其他实验结果发现O3与Cu(0)反应过程中生成了羟基自由基,是降解苯胺的主要活性物质。当Cu(0)与O3共存时,在Cu(0)的作用下,O3首先转化为O2,此后O2接受电子进一步生成H2O2。在此过程中Cu(0)被氧化生成Cu(Ⅰ)或者Cu(Ⅱ)。H2O2能够与Cu(Ⅰ)发生类Fenton反应,从而生成羟基自由基。Cu(0)用量的增加促进苯胺的臭氧化降解。然而,溶液初始pH在4-10之间时,pH的变化不再影响苯胺的降解。体系中Cl-的存在能够减缓Cu(Ⅰ)转化为Cu(Ⅱ)的速率,因此对苯胺的降解有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3-01)
许峰,李丹,姜文良,杨民[10](2015)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对氯苯胺及其同分异构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纺织品禁用芳香胺对氯苯胺及其同分异构体的鉴别进行了研究。以Inertsil ODS-SP C18(5μm 4.6×250 mm)为色谱柱,甲醇-KH2PO4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33 nm。该方法简便快捷,有效地解决了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中对氯苯胺假阳性的测试问题。(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5年12期)
对氯苯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对氯苯胺、间氯苯胺、邻氯苯胺及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甲醇溶解对氯苯胺样品,以甲醇-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为流动相,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通过对色谱条件的优化,实现对氯苯胺及其有机杂质得以有效分离。四种物质在测定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71.0%~10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6%~20.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氯苯胺论文参考文献
[1].牛圣操,何海超.杂质对氯苯胺在对位酯生产中的控制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9
[2].吕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氯苯胺及其有机杂质[J].染料与染色.2017
[3].李赵炆,胡惠素,商李金,孙岩峰.对C.I.分散黄211检测中对氯苯胺呈假阳性结果的探讨[J].染料与染色.2017
[4].缪荣荣,王芳.负载型Ni-Cr-B非晶态合金催化对氯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氯苯胺[J].工业催化.2016
[5].彭新红,王晓楠,刘静,刘昱,初喜章.叁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对氯硝基苯及其降解产物对氯苯胺和苯胺[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6
[6].高永民,郑杰,杨锦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除虫脲原药中对氯苯胺的含量[J].农药.2016
[7].韦兰春,乔俊琴,练鸿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位酯工业品中的对位酯和对氯苯胺[J].分析试验室.2016
[8].王绍俊,王超,石庭山,陈烨,吕怡兵.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空气中甲基苯胺同分异构体及对氯代苯胺[J].环境化学.2016
[9].张静.零价金属锌及其它金属催化臭氧降解水中苯胺和对氯硝基苯的效果与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10].许峰,李丹,姜文良,杨民.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对氯苯胺及其同分异构体[J].上海纺织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