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国家的货币、信贷,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自从上个世纪凯恩斯的《通论》问世之后,人们对货币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的宏观层面,即考虑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采取何种政策组合。往往忽略了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因传导的微观载体差异,而导致同样政策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国区域经济存在很大差别,因而“一刀切”的统一货币政策必然会对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制约,甚至产生金融抑制。改革开放初,国家制定了区域发展战略,在本世纪初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然而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在一定的情况下央行的货币政策会与国家的区域发展宏观战略相矛盾。因而讨论如何制定和执行一个最优的货币政策,缓解区域经济冲突,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章的框架、创新与不足以及基本概念的界定进行阐述,理清全文的思路。继而对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性的理论进行回顾和综述,接着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不对称性利用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货币政策效果区域不对称的现象确实存在。然后对上述实证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角度出发将导致货币政策效果区域差异的因素归结为企业结构、政府行为、金融结构这三个方面。最后对消除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提出了施行区域差异货币政策操作、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加强政策性金融机构建设,以及转变对地方政府政绩评价标准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2 文章的基本框架1.3 创新与不足1.3.1 本文的创新1.3.2 本文的不足1.4 概念的界定2 货币政策效果区域不对称性理论研究综述2.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最优货币区理论2.1.1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2.1.2 最优货币区理论2.2 政策传导机制理论2.2.1 国外文献2.2.2 国内文献2.3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综述2.3.1 国外的研究2.3.2 国内的研究3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果不对称性实证检验3.1 数据来源和区域聚类分析3.1.1 数据来源的说明3.1.2 聚类分析3.2 变量的选取3.2.1 中介变量指标3.2.2 最终变量指标3.2.3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说明3.3 实证检验3.3.1 各个区域的平稳性检验3.3.2 各区域的协整检验3.3.3 各个区域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3.3.4 各区域变量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3.4 实证结论4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性的因素分析4.1 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的回顾4.1.1 我国货币政策的回顾4.1.2 对于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区域因素的分析4.2 地区企业结构对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性的影响4.2.1 各个区域企业结构差异分析4.2.2 企业结构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分析4.3 地方政府行为对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性的影响4.3.1 中央政府行为4.3.2 地方政府行为4.4 地区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区域对称性的影响4.4.1 区域金融结构差异比较4.4.2 金融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5 关于消除货币政策效果区域不对称性的建议5.1 适当实施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化操作5.2 加快资本市场建设5.3 加强银行社区功能建设5.4 转变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考核标准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论文; 传导机制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区域不对称性研究 ——基于货币传导机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