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几丁质是地球上含量仅次于纤维素、位居第二的碳水化合物,而真菌所分泌的几丁质酶可将几丁质水解,最终产物为N-乙酰-β-D-葡萄糖胺(N-Acetyl-β-D-Glucosamine,NAG)。由于采用传统化学方法降解几丁质耗时、难度大、成本高、污染严重,而采用生物降解不仅有效克服了上述问题,还可提高资源利用、增加经济效益,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医药、化工、食品、环境等诸多领域。尽管已经分离了许多种几丁质酶,相关的基因也已克隆和表达,但有关热稳定性几丁质酶的研究却很少。目前仅从极端耐热古细菌Thermococcus chitonophagus、Thermococcus kodakaraensis KOD1以及细菌Bacillus BG-11、Streptomyces OPC520等中分离到热稳定几丁质酶基因,而真菌中除了本实验室报道的来源于嗜热真菌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的热稳定几丁质酶基因外,未见其它报道。嗜热毛壳菌(Chaetomium thermophilum)广泛分布,生长上限温度较高,从该真菌中已分离得到多种嗜热酶,但未见嗜热几丁质酶的报道。本研究中C. thermophilum在以胶状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合成培养基中诱导产生了胞内几丁质酶。根据真菌几丁质酶的氨基酸同源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及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的方法,克隆了嗜热毛壳菌C. thermophilum热稳定几丁质酶chit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209bp,包含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402个氨基酸。该基因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EU697741。同时提取出嗜热毛壳菌C. thermophilum基因组DNA,克隆了该酶的部分DNA序列,获得的序列长1263bp,包含一个内含子区域。该基因在GenBank中注册号为EU697742。由核苷酸序列推测的相应氨基酸序列结构包括催化区,无N端信号肽序列、几丁质结合区和富含丝苏氨酸区。比较几丁质酶的催化区序列,发现与18家族几丁质酶的催化区同源性很高,其中两个基序S-GGW和DG-D-DWE非常保守,这两保守基序与糖基水解酶(glycosylhydrolases)18家族催化活性有关,其中不变氨基酸残基Asp和Glu为几丁质酶的催化活性位点,因此该酶应属于几丁质酶18家族。还利用在线软件预测了该蛋白质的糖基化位点和三级结构。并对该基因的系统发育作了初步分析。将chit基因与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经EcoRⅠ和NotⅠ双酶切后,体外连接构建了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chit,将重组表达质粒pPIC9K/chit和pPIC9K空质粒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Ⅰ(位于5’AOX1区内)线性化后,采用电击法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感受态细胞,于MD/MM平板上筛选His+Mut+表型的酵母转化子。经过PCR检测及G418抗性筛选多拷贝整合子,进行甲醇诱导培养。通过检测各转化子每隔24h的蛋白表达情况来筛选高效表达目的几丁质酶的工程菌株。经过检测与筛选获得了转酵母工程菌株GS-CH-4,检测遗传稳定性,并测定了几丁质酶CHIT的酶学性质。酵母工程菌株GS-CH-4在YPD平板上划线,连续传代8次后,PCR检测呈阳性,重组几丁质酶的表达量基本保持稳定。表达几丁质酶CHIT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5.5,该酶在50℃以下稳定;65℃的半衰期为40min,由此可见该表达几丁质酶具有热稳定性,且在pH值为2.0~6.0之间表达几丁质酶保持稳定的酶活性;Ba2+、Fe2+对酶有激活作用,一些重金属离子Ag+、Hg2+对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C. thermophilum几丁质酶能在毕赤酵母中分泌出具生物活性的目的蛋白,而且表达产物具有优良特性,这就预示了表达几丁质酶在几丁质工业和生物学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因此,期望能对该基因进行改造,或进一步优化表达条件,获得真正有工业应用价值的酵母工程菌株。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英文缩略词及中文对照表第一章 文献综述引言1. 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1.1 几丁质酶系组成1.2 几丁质酶的分子结构1.2.1 信号肽序列1.2.2 催化域1.2.3 几丁质结合区(CHBD)1.2.4 富含Ser/Thr 区和C 端序列1.3 几丁质酶的性质1.4 产几丁质酶的微生物1.5 几丁质酶基因克隆1.6 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1.7 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转化1.8 几丁质酶基因的应用1.8.1 几丁质酶降解产物的应用1.8.2 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1.8.2.1 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1.8.2.2 用于抗病基因工程1.8.3 在调节生命代谢活动中的应用1.8.4 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2.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1 研究目的和意义2.2 研究内容2.3 技术路线第二章 嗜热毛壳菌热稳定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供试菌株1.1.2 菌株与质粒1.1.3 酶和生化试剂1.1.4 仪器1.1.5 培养基1.1.6 溶液配制1.2 嗜热毛壳菌CT2 几丁质酶基因的cDNA 克隆1.2.1 引物设计1.2.2 总RNA 的提取( Trizol 法)1.2.3 反转录cDNA 第一链的合成1.2.4 目的基因cDNA 中间片段的分离1.2.4.1 目的基因cDNA 中间片段的扩增1.2.4.2 PCR 产物回收1.2.4.3 与载体连接1.2.4.4 E.coli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1.2.4.4.1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1.2.4.4.2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转化1.2.4.5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1.2.4.5.1 IPTG-X-gal 筛选1.2.4.5.2 菌落PCR 检测1.2.4.5.3 碱法小量提取质粒DNA1.2.4.5.4 质粒DNA 的酶切鉴定1.2.4.6 序列测定1.2.5 嗜热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3’末端的分离(3’-RACE)1.2.6 嗜热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5’末端的分离(5’-RACE)1.2.6.1 cDNA 第一链的合成1.2.6.2 cDNA 第一链的纯化1.2.6.3 cDNA 第一链的加尾1.2.6.4 RACE-PCR 扩增1.2.6.5 二次PCR(巢式PCR)1.2.7 目的基因全长cDNA 的克隆1.2.8 全长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1.3 嗜热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DNA 的克隆及序列分析1.3.1 菌丝体DNA 的抽提(CTAB 法)1.3.2 嗜热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DNA 的PCR 扩增1.3.3 嗜热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DNA 的序列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嗜热毛壳菌总RNA 的提取2.2 嗜热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cDNA 的分离2.2.1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基因cDNA 中间片段的分离2.2.2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基因cDNA3’末端的分离及序列分析2.2.3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基因cDNA 5’末端的分离2.2.4 C. thermophilum几丁质酶基因全长cDNA 的分离及扩增片段的序列拼接2.2.5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基因的cDNA 和氨基酸序列分析2.2.5.1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基因的cDNA 序列分析2.2.5.2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2.2.5.3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基因的结构预测2.2.5.3.1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基因的跨膜区预测2.2.5.3.2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基因的三级结构预测2.3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基因DNA 的扩增2.3.1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DNA 基因序列分析2.3.2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DNA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3 讨论3.1 小结3.2 基因分离技术3.2.1 菌丝总RNA 的提取3.2.2 PCR 引物设计3.2.3 分离基因的技术3.2.3.1 RACE 技术3.2.3.2 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3.3 后续工作的展望第三章 嗜热毛壳菌几丁质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菌株和质粒1.1.2 酶和生化试剂1.1.3 培养基及有关溶液的配制1.1.4 主要仪器设备1.2 实验方法1.2.1 Chaetomium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成熟肽基因序列的分离1.2.1.1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成熟肽基因序列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1.2.1.2 引物设计和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成熟肽基因序列的分离1.2.2 几丁质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1.2.2.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1.2.2.2 线性化质粒DNA 的制备1.2.2.2.1 线性化酶切1.2.2.2.2 线状质粒DNA 的脱磷酸化处理1.2.2.3 酵母转化1.2.2.3.1 Pichia pastoris G5115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电击法)1.2.2.3.2 重组表达质粒pPIC9K1.2.2.4 酵母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1.2.2.4.1 酵母转化子甲醇利用表型的平板筛选1.2.2.4.2 酵母基因组DNA 的分离1.2.2.5 酵母转化子的PCR 鉴定1.2.2.5.1 pPIC9K AOX1 通用引物鉴定1.2.2.5.2 chit 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鉴定1.2.2.6 外源基因多拷贝整合转化子筛选1.2.2.7 酵母工程菌的培养和几丁质酶的诱导分泌表达1.2.2.8 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1.2.2.8.1 粗酶液的制备1.2.2.8.2 硫酸铵沉淀1.2.2.8.3 DEAE-Sepharose 阴离子交换柱层析1.2.3 蛋白质含量测定1.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1.2.3.1.1 0-100μg/mL 标准曲线的制作1.2.3.1.2 0-1000μg/mL 标准曲线的制作1.2.3.1.3 考马斯亮蓝G-250 试剂的配制1.2.3.1.4 样品蛋白质浓度的测定1.2.4 蛋白质纯度鉴定1.2.4.1 电泳操作步骤1.2.5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1.2.5.1 SDS-PAGE 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1.2.5.1.1 凝胶电泳方法参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进行1.2.5.1.2 电泳迁移率的计算和标准曲线的制作1.2.5.1.3 分子量测定1.2.5.2 凝胶过滤层析法1.2.6 几丁质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检测1.2.6.1 N-乙酰氨基葡萄糖(NAG)标准曲线的建立1.2.6.2 表达产物几丁质酶的SDS-PAGE 分析1.2.7 几丁质酶工程菌产酶曲线的测定1.2.8 几丁质酶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分析1.2.9 几丁质酶工程菌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1.2.9.1 反应最适温度1.2.9.2 反应最适pH 值1.2.9.3 热稳定性1.2.9.4 pH 值稳定性1.2.9.5 不同金属离子对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1.2.9.6 几种变性剂和蛋白抑制剂对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2. 结果与分析2.1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成熟肽基因序列的分离2.1.1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成熟肽基因序列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结果2.1.2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成熟肽基因序列的分离2.2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基因chit 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2.2.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2.2.2 重组酵母表达质粒pPIC9K/chit转化Pichia pastoris GS115及酵母转化子的筛选2.2.2.1 酵母转化子的甲醇利用表型的筛选2.2.2.2 酵母转化子的PCR 鉴定2.2.2.3 chit 基因多拷贝整合子的筛选2.2.3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chit 基因在Pichia pastoris 中的高效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检测2.2.3.1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chit 基因在Pichia pastoris 中的诱导表达和高表达酵母菌株的筛选2.2.3.2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酵母工程菌产酶曲线的测定2.2.3.3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基因表达产物的SDS-PAGE 检测2.2.4 C. thermophilum 几丁质酶酵母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分析2.2.5 表达几丁质酶CHIT 的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2.2.5.1 表达几丁质酶CHIT 的纯化2.2.5.1.1 DEAE-Sepharose 阴离子交换柱层析2.2.5.2 表达产物几丁质酶CHIT 的最适反应温度2.2.5.3 表达产物几丁质酶CHIT 的最适反应pH 值2.2.5.4 表达产物几丁质酶CHIT 的热稳定性2.2.5.5 表达产物几丁质酶CHIT 的pH 稳定性2.2.5.6 金属离子对表达产物几丁质酶CHIT 活性的影响2.2.5.7 变性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对表达产物几丁质酶CHIT 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3 讨论3.1 小结3.2 表达重组几丁质酶的Pichia pastoris 表达系统评析3.2.1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高效表达重组几丁质酶的优势3.2.2 影响Pichia pastoris 表达系统表达重组几丁质酶的因素..3.2.3 摇瓶培养与发酵罐培养3.3 后续工作展望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4.1 结论4.2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嗜热毛壳菌论文; 热稳定几丁质酶论文; 克隆论文; 表达论文; 性质论文;
嗜热毛壳菌热稳定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