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单分子逻辑门的模拟与简化器件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有机化学
作者: 邢亚军
导师: 吕萍
关键词: 咔唑,酰亚胺,分子开关,逻辑门,时间分辨光谱,电致发光器件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单分子逻辑门的模拟和简化器件结构的有机发光材料,具体内容和结果如下: 1.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咔唑和酰亚胺的具有分子内给体和受体的化合物,并通过氢谱、碳谱和质谱对合成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稳态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对化合物在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及激发态衰减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有双重荧光的稳态发射行为;双重荧光中的长波长发射经时间分辨光谱研究为双指数发射衰减;其中的长寿命衰减是由于该类化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激发后经过分子内电荷转移形成了激基复合物所致,而产生该激基复合物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非极性溶剂中的“harpooning effect”所致,短寿命则来自于该类化合物激发后在溶液中发生了分子内电荷转移的直接衰减。同时,由于采用了分子开关作为分子内受体,荧光共振能量传递现象也在该类化合物中被观察到。利用分子内电荷转移和荧光共振能量传递这样两个因素,实现了单分子逻辑门的模拟。 2.合成了一系列可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新化合物——咔唑和芘为骨架发色团。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光学性质研究:通过引入芘作为分子内受体,咔唑与芘通过炔键相连的化合物比咔唑与咔唑直接通过炔相连的化合物,其荧光量子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成为了具有同时传输空穴和电子的多功能活性材料。将化合物1,6-双(二咔唑炔基)芘掺杂到聚乙烯基咔唑中并进行了作为简单化器件的活性材料性能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单分子逻辑门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文献综述
1.1 课题背景综述
1.2 分子开关与分子逻辑门的研究进展
1.3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致变色类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单分子水平逻辑门的模拟
2.1 前言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给体——受体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2.2.2 给体——受体分子的稳态荧光研究
2.2.3 给体——受体分子的瞬态荧光研究
2.2.4 给体——受体分子的核磁共振研究
2.2.5 分子水平逻辑门的模拟
2.3 实验部分
2.3.1 仪器与试剂
2.3.2 实验过程与化合物结构表征
2.4 本章小节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器件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目标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3.2.2 仪器和试剂
3.2.3 LED器件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3.2.4 实验过程与化合物结构表征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化合物的光致发光研究
3.3.2 1,6——双(二咔唑炔基)芘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3.3.3 1,6——双(二咔唑炔基)芘的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四芳基噻吩的光学性质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化合物的制备路线及其结构表征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4.5 参考文献
附图
博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致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5-10-26
参考文献
- [1].基于吡喃腈和菁染料衍生物的分子逻辑门和荧光探针[D]. 郭志前.华东理工大学2010
- [2].基于纳米金的DNA光学传感器和逻辑门的构建[D]. 刘翼振.武汉大学2014
- [3].可见/近红外圆偏振光制备螺旋聚二乙炔[D]. 杨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 [4].化学传感器和染料敏化剂钌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D]. 韦科.武汉大学2012
- [5].基于螺吡喃衍生物/碳纳米管/核酸自组装探针设计的研究[D]. 陶佳.湖南大学2014
- [6].基于高分子及小分子荧光传感器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 东宇.南京大学2012
- [7].若干小分子凝胶因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凝胶性能研究[D]. 樊凯奇.天津大学2014
- [8].有机功能小分子、寡聚物和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 蒋志韬.浙江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工艺与高效磷光器件性能的研究[D]. 王军.电子科技大学2008
- [2].基于吡喃腈和菁染料衍生物的分子逻辑门和荧光探针[D]. 郭志前.华东理工大学2010
- [3].新结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 谢文法.吉林大学2004
- [4].含硅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表征[D]. 段效邦.浙江大学2005
- [5].掺杂式OLED的结构、EL特性及其工作机制研究[D]. 李明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
- [6].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效电荷捕获过程研究[D]. 沈方中.吉林大学2007
- [7].多色OLED器件及设备研究[D]. 王秀如.上海大学2006
- [8].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用吡嗪嘧啶铱(Ⅲ)磷光材料的研究[D]. 何静.北京林业大学2008
- [9].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及其他层状纳米结构的发光性质与设计研究[D]. 陈学文.浙江大学2008
- [10].薄膜晶体管驱动OLED技术中关键问题的研究[D]. 刘雪强.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