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测定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巴氏杀菌乳,风味物质,微生物,测定方法
微生物测定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姗姗,丁瑞雪,刘语萌,孙雪婷,岳喜庆[1](2019)在《巴氏杀菌乳风味品质及残留微生物测定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氏杀菌乳因杀菌条件较为温和,既可杀死原料乳中大部分致病菌,又能最大限度保持鲜乳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和风味,因而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然而,由于低温不能完全灭活原料乳中所有的微生物,一些微生物易残留在终产品中,造成产品腐败变质,从而制约巴氏杀菌乳的生产、销售和食用。传统上对乳品品质检测的方法较为单一和粗糙,本文综述近年来巴氏杀菌乳等乳制品营养及微生物品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升产品品质和优化产品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商迎辉,刘馨君,黄汉昌,劳凤学[2](2018)在《婴幼儿乳品中叶酸的微生物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GB 5413.16-2010、GB/T 5009.211-2008及Biostest叶酸检测试剂盒等不同方法,对同一乳制品样品叶酸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依据GB 5413.16-2010,在制备标准测试管时,使用两种浓度的含抗坏血酸的磷酸缓冲液稀释获得的叶酸标准工作液,同时样品测试液也由抗坏血酸的磷酸缓冲液稀释获得,测得叶酸质量分数为40.45μg/hg,回收率为71%。而参照GB/T 5009.211-2008,只使用一种浓度的用水稀释获得的叶酸标准工作液,同时样品测试液也由水稀释获得,测得同一样品的叶酸质量分数为70.5μg/hg,回收率为92.6%。使用Biostest叶酸检测试剂盒测得同一样品的叶酸质量分数为73.71μg/hg,回收率为99%。不采用含抗坏血酸的磷酸缓冲液而是用水稀释获得标准工作液和样品测试液,测试婴幼儿乳制品叶酸含量,加标回收率较高,测试结果可以接受。(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柳旭,吕绍武,徐朝建,吕航,朱可彤[3](2017)在《药物和食品质量控制中新型微生物测定方法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微生物测定方法往往是劳动密集型和耗时型的。与传统方法相比,微生物测试中的快速和新颖的方法会提供更灵敏、精确和可重复的结果。在微生物学中,最快速的测试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如PCR、ELISA、ATP生物发光等。文献显示,微生物学的快速检测方法一般应用在药物、化妆品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基于民众对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性日益关注,微生物学的快速检测方法应该继续作为有效的技术用以开发未来将要进行的新型测试,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开发方法的扩大和监管要求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马大龙,臧淑英,李莹[4](2015)在《基于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的松茸生长土壤微生物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松茸生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运用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PLFA)分析了黑龙江省松茸生长地246m(山下部)、397m(山中部)、531m(山上部)和659m(山顶部)不同海拔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表现为山中部>山上部>山顶部>山下部,且差异显着(P<0.05);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细菌比值和磷脂脂肪酸总量表现为山中部>山上部>山顶部>山下部,但山中部与山上部差异不显着(P>0.05);放线菌表现为山上部>山中部>山顶部>山下部,且差异显着(P<0.05);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表现为山顶部>山下部>山上部>山中部,但山中部和山上部间差异不显着。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为山中部>山上部>山顶部>山下部。经主成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间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王娟,刘岐,朱世真[5](2014)在《应用VITEK2 Comoact全自动微生物测定仪对药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由实验室自行选择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对药品中的控制菌进行检查,以提高药品控制菌检查技术水平。方法采用传统的判别方法和VITEK2 Comoact全自动微生物测定仪鉴定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结果 10批样品采用新旧方法结果均符合规定,阳性对照检出阳性菌。新方法和旧方法相比,对检验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VITEK2 Comoact全自动微生物测定仪对药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比传统方法更加快捷和准确。(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4年07期)
王永红[6](2010)在《两性霉素B降解产物研究及其HPLC方法与微生物测定法含量测定结果的量值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命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具有在低微浓度下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他种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能力。自一九四一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经各方微生物学家及生化学家的努力,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抗生素种类已达几千种之多。依据美国疾病管制局的档案资料显示,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生素就有一百五十多种,药效涉及到抗肿瘤、抗真菌、抗病毒、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等等。按其结构可以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类,万古霉素类,利福霉素类,多粘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抗生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使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临床常用的多烯类抗生素有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其中两性霉素B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多烯抗生素溶解性能差,会发生聚合现象。由于结构复杂、性质不稳定,所以对其研究相对缓慢。通过对两性霉素B的临床应用现状考察,发现其仍然在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各国科学家对其含量测定、毒副作用、体内药物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等进行不懈的研究探索。多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类似,都是通过与真菌细胞膜的甾醇结合,改变膜的通透性,导致膜内容物外流从而使真菌细胞凋亡。国内外报道的有关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异彩纷呈,除了药典规定的微生物检定法,还有新兴的HPLC法,分光光度法等。对其杂质控制方面研究甚少,是进一步努力研究的方向。两性霉素B是由结节性链霉菌(Streptomyces nodosus)产生的一种七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分子式C47H73NO17,其抗真菌活性是在1956年被发现的,1960年两性霉素B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多种深部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引起的心脏或全身感染。对某些严重的深部真菌病如新生隐球菌脑膜炎、侵袭性曲霉病,特别是对免疫缺陷或严重粒细胞缺乏的患者的治疗以及某些地方性真菌病如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皮炎芽生菌病等仍需应用两性霉素B,因此迄今仍是许多危重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尚无适当的替代药物,故被喻为“黄金标准”。鉴于两性霉素B在临床应用上的重要地位,本论文对两性霉素B的降解产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索,得到尽可能多的杂质信息。在不同条件下加速破坏两性霉素B得到不同的降解产物,并通过适当的分离手段将其分离纯化,测定UV,NMR,MS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对于其中一个降解产物两性霉素B(5)我们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使用微生物效价法测定活性,并通过斑马鱼动物模型测定其毒性。本论文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制备液相色谱纯化一批两性霉素B纯品,针对两性霉素B建立起一个高效简便且性能优于EP的HPLC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将HPLC纯度测定结果与微生物效价测定结果进行量值统一,使用简便的HPLC方法取代繁琐复杂的微生物检定法测定两性霉素B的效价,从而使两性霉素B的质量控制更加简便,快速,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10-05-01)
库丽扎达,玛尔江,沙吾列[7](2008)在《抗生素微生物测定中的注意事项》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是医疗上广泛使用的药品,为了保证其质量,生产及药检部门都严格地按国家药典对产品进行检验。抗生素效价的生物测定——管碟法是目前抗生素效价测定的国际通用方法,我国药典也采用此法。管碟法是利用抗生素摊布特定试验菌的琼脂培养基内扩散,形成一定浓度的含抗生素(本文来源于《新疆畜牧业》期刊2008年05期)
周政华[8](2007)在《血清叶酸微生物测定方法改进及其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叶酸(folates)与肿瘤的关系已受到研究者们广泛关注。目前就叶酸与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等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与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关系的研究较少。四川盐亭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2000年食管癌发病率为88/10万,其死亡率一直位居当地恶性肿瘤之首;1998—2005年盐亭县林农乡一直为食管癌高发区,发病率为126.85/10万。叶酸缺乏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国内尚无直接研究叶酸与食管癌关系的资料,食管癌患者的血清叶酸流行病学资料尚属空白。血清叶酸是评价机体叶酸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之一。叶酸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可作为探讨叶酸与食管癌关系的重要方法。因此,建立能准确测定血清叶酸的方法是研究叶酸与食管癌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本课题拟对微生物法进行改进,建立能准确测定血清叶酸的微生物法(microbiological assay,MA),并将其应用于叶酸血清流行病学中,初步探讨叶酸与盐亭食管癌的关系,为防治食管癌提供科学依据。全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血清叶酸微生物测定方法改进本文在Newman和Horne等对微生物法采用96孔酶标板和甘油冷冻保存干酪乳酸杆菌(L.casei)技术的改良基础上,作了两方面改进:①选择最佳菌液浓度、培养时间,确立了以一次方程线性曲线为工作曲线,提高了方法的精密度(RSD5.6%),改变了过去以对数曲线为工作曲线、精密度差(RSD15%)的情况。②探讨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een-80)对L.casei生长及定量分析的影响,将线性范围增宽了2倍(由4.4×10~(-12)~53×10~(-12)g增宽为7.5×10~(-12)~150×10~(-12)g)。经改进后,本文选择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稀释40倍的菌液(1.3×10~7cfu/ml),含0.24%(w/v)Tween-80的叶酸测试培养基,在37℃下厌氧培养L.Casei 22h。在此条件下,菌液浊度(A值)与叶酸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线性范围为0.05~1.00μg/L(7.5×10~(-12)~150×10~(-12)g),回收率为105.4%~112.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n=7)分别为5.6%和3.3%,最低检出浓度为0.03μg/L。本改进方法测定的正常人和大鼠血清叶酸水平(11.7±4.7μg/L、58.6±11.0μg/L)均在文献报道的正常血清叶酸均值范围内。因此本改进方法用于测定血清叶酸是可行的,可用于盐亭食管癌病人血清叶酸水平的病例-对照研究。2.盐亭食管癌病人血清叶酸水平的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盐亭食管癌病人和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清,并用改进的微生物法测定叶酸,采用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探讨盐亭居民血清叶酸与食管癌关系。配对比较结果显示食管癌病例组血清叶酸水平(6.4±3.7μg/L)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8.0±5.6μg/L,P<0.05),表明血清叶酸水平与盐亭食管癌存在一定相关性,血清叶酸水平偏低可能是盐亭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改进的微生物法测定食管癌病人血清叶酸水平,初步探讨了血清叶酸水平与盐亭食管癌的关系,为防治食管癌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5-01)
张薛,胡洪营[9](2006)在《污水中病原性指示微生物测定的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多种污水样品中的粪大肠菌、SC噬菌体(somatic coliphage)和F-噬菌体(F-spe-cific bacteriaphages)叁种病原性指示微生物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叁种指示微生物浓度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频数分布均呈正态,同一水样平行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都很高,相对偏差均有随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考虑到实际操作等因素,建议将待测水样进行稀释或浓缩预处理,以使相应指示微生物浓度在30~300个/mL。对粪大肠菌、SC噬菌体和F-噬菌体,其85%以上样品的相对偏差分别在±40%、±50%和±70%以内。(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6年22期)
马军[10](2004)在《水中微生物测定的优化操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陈述了水中微生物测定的优化操作问题。(本文来源于《宁夏石油化工》期刊2004年04期)
微生物测定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按照GB 5413.16-2010、GB/T 5009.211-2008及Biostest叶酸检测试剂盒等不同方法,对同一乳制品样品叶酸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依据GB 5413.16-2010,在制备标准测试管时,使用两种浓度的含抗坏血酸的磷酸缓冲液稀释获得的叶酸标准工作液,同时样品测试液也由抗坏血酸的磷酸缓冲液稀释获得,测得叶酸质量分数为40.45μg/hg,回收率为71%。而参照GB/T 5009.211-2008,只使用一种浓度的用水稀释获得的叶酸标准工作液,同时样品测试液也由水稀释获得,测得同一样品的叶酸质量分数为70.5μg/hg,回收率为92.6%。使用Biostest叶酸检测试剂盒测得同一样品的叶酸质量分数为73.71μg/hg,回收率为99%。不采用含抗坏血酸的磷酸缓冲液而是用水稀释获得标准工作液和样品测试液,测试婴幼儿乳制品叶酸含量,加标回收率较高,测试结果可以接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测定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杨姗姗,丁瑞雪,刘语萌,孙雪婷,岳喜庆.巴氏杀菌乳风味品质及残留微生物测定研究进展[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9
[2].商迎辉,刘馨君,黄汉昌,劳凤学.婴幼儿乳品中叶酸的微生物测定方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8
[3].柳旭,吕绍武,徐朝建,吕航,朱可彤.药物和食品质量控制中新型微生物测定方法概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
[4].马大龙,臧淑英,李莹.基于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的松茸生长土壤微生物测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5
[5].王娟,刘岐,朱世真.应用VITEK2Comoact全自动微生物测定仪对药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J].中国处方药.2014
[6].王永红.两性霉素B降解产物研究及其HPLC方法与微生物测定法含量测定结果的量值统一[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
[7].库丽扎达,玛尔江,沙吾列.抗生素微生物测定中的注意事项[J].新疆畜牧业.2008
[8].周政华.血清叶酸微生物测定方法改进及其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7
[9].张薛,胡洪营.污水中病原性指示微生物测定的精度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6
[10].马军.水中微生物测定的优化操作[J].宁夏石油化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