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123)
【摘要】目的对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引入慢性病保健理念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本地的慢性病患者进行慢性保健理念干预,观察保健理念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该社区患者的患者血压、血糖、体制指数等相关指标均较干预前更接近正常值,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对于慢性病的保健理念的宣讲有利于改善社区内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情况,对防治慢性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慢性病保健理念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2-0325-0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1]。现开展慢性病保健健康教育的社区卫生服务来进行科学健康管理。本文对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引入慢性病保健理念后的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社区5800份建档居民进行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筛查,发现建档居民中高血压患者113例,冠心病患者72例,脑卒中患者47例,糖尿病患者51例,共283例。其中男性患者161例,女性患者122例;年龄在46岁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65.82±3.02)岁,以上病例均经过二级以上医院确诊。
1.2方法
1.2.1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分为5个方面,一是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根据患者家庭条件、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对其制定个体化方案,并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方式。二是社区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近期生活状况及健康情况,并给予相关建议。三是每年通过居委会的协调合作,组织社区内患有慢性病的患者进行免费的定期体检,体检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糖血压、胸围腹围臀围等。四是社区开展卫生服务站,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开设门诊服务,为其提供日常诊疗和健康咨询工作。五是社区成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定期在社区内开展与慢性病相关的宣传讲解活动,邀请社区内慢性病患者及家属参加,统一进行健康指导。六是建立居民档案,建立社区内的常住人口和居民的健康档案,特别是社区内的慢性病患者,设立了专门的慢性病档案,详细记录每次访视结果[2]。
1.2.2慢性病保健理念健康保健理念主要是通过对慢性病的健康宣教,达到防控慢性病,改善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在社区内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内容每3个月更新一次,要求语言通俗易懂,主要是对饮食、药物、运动和心理健康对疾病产生的影响做简要介绍。指导鼓励社区慢性病患者养生良好的生活作息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还可以将社区内的慢性病患者分为几个小组,小组间互相交流督促,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社区健康管理工作人员可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对其进行个体化的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防止病情恶化[3]。
1.3观察指标
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慢性病保健理念干预前后半年的血压、血糖、体质指数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行t检验,检验标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社区在进行保健理念干预后患者血压、血糖、体制指数等相关指标均较干预前更接近正常值,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保健理念干预前后社区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慢性病的发病与生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相关,患者常有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且该病病程较长,暂时的、被动的诊治难以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诊疗服务,并培养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才能达到防治慢性病的效果。管理工作应做到防治结合,不仅要对社区已患病人群进行治疗,还要对全部人群做好预防工作。有资料显示,通过对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可使该人群8至10年内的患病率下降[4]。
总之,社区对于慢性病的保健理念的宣讲有利于改善社区内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情况,加强了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治疗效率,对防治慢性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丛,郭秀君.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8):54-57.
[2]谢雨露,孙文茜,靳英辉,等.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7):549-552.
[3]柯有福,袁媛,柯慧敏.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9):183-185.
[4]潘银山.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1):17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