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孔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的氯胺酮(论文文献综述)
孙堂强[1](2019)在《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对环境和食品安全中有害物快速检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目前对这类有害物质的检测通常进行复杂的前处理后,利用大型的色谱和质谱技术进行分析。但是由于传统的分析手段检测周期较长,技术门槛高,大多只能够应用于实验室内部检测,无法将其应用于现场的样品筛查。离子迁移谱(IMS)是一种快速、便携、痕量的检测技术,由于其具有在大气压下操作、体积小、操作简单、响应迅速等特点,非常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和筛查,目前已应用于机场、海关等重要场所对毒品、爆炸物等危害物进行现场检测。本论文利用电晕放电离子迁移谱(CD-IMS)对环境污染物和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建立了谱库,并开发了一系列可应用于现场的前处理方法与IMS进行联用,以实现在环境和食品安全领域的现场检测。主要工作如下:(1)为了实现对多环芳烃(PAHs)进行现场的富集和检测一体化,首次建立了将织物相吸附萃取(FPSE)与IMS联用的方法用于快速检测水中PAHs。在CD-IMS的正离子模式下,建立了 12种高风险的多环芳烃的谱库,确定了其迁移时间和约化迁移率。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修饰在玻璃纤维布上。将织物相涂层PDMS从水中萃取多环芳烃后,直接送入IMS进样口进行热脱附检测。以菲(PHE)、苯并[a]蒽(BaA)、苯并[a]芘(BaP)三种物质作为模型化合物,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参数。在最优的条件下,三种模型化合物检出限分别为5 ngmL-1、8 ngmL-1和10 ngmL-1。对实际河水和中水样品进行了低中高的加标回收,回收率在80.5%-100.5%之间。用国标(HJ487-2009)方法对实际加标样品进行验证,两种方法的回收率相近,结果表明,FPSE-IMS方法可应用于现场水质监测和现场预警。(2)为了进一步提高膜的吸附容量,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材料的孔道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开发了 UiO-66修饰的玻璃布吸附萃取与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lass Fabric@UiO-66-CD-IMS),并应用于对减肥保健品中的茶碱、咖啡因、大黄素三种非法添加物的筛查。通过溶剂热生长法,在活化的玻璃布表面原位修饰了 UiO-66膜,并利用XRD、BET、SEM等表征结果证实,UiO-66膜具有微孔结构,比表面积可达802.332 m2g-1。研究了三种非法添加物在IMS的出峰规律,根据其响应值的变化,探索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萃取溶液pH值、离子强度、洗脱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率影响。在最优的条件下,通过与PDMS涂层对比发现,本工作制备的材料对三种物质有更高的萃取效率。利用空白的减肥保健品基质对IMS的方法学进行研究,高中低的加标回收率在88.0%-118.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7%-16.0%之间,检出限为10ng mL-1。通过UPLC-MS/MS对该方法验证,回收率和精密度均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与其他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也具有可比性,因此,Glass Fabric@UiO-66-CD-IMS在保健品的现场筛查和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3)为了提高对目标化合物萃取的选择性,根据苏丹红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通过多巴胺盐酸盐在弱碱性条件下的自聚反应,在泡沫镍表面修饰一层聚多巴胺涂层(PDA),实现对苏丹红类染料进行选择性萃取,并首次利用CD-IMS对苏丹红(I-IV)类染料进行检测。泡沫金属具有三维(3D)交联网格结构,其作为吸收载体材料可以提供高表面积,从而增加材料的吸附量。通过优化的IMS条件,计算出4种苏丹红染料的迁移时间和约化迁移率,表明其在IMS具有较好的分离度。研究并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参数,在最佳的萃取条件下,四种苏丹红染料的检出限为0.005ugg-1-0.25ugg-1。通过对番茄酱和火锅底料样品的低中高的加标,回收率在81%-91.3%之间,并通过液相质谱联用进行了验证(UPLC-MS/MS的回收率为83.1%-108.2%)。结果表明PDA涂层由于其具有邻苯二酚结构、表面缺电子的醌结构和氨基,可以有针对性的对苏丹红染料进行萃取,该方法拓宽了食品检疫领域中对苏丹红染料的现场快速筛查。(4)为了实现对样品现场的高通量检测,建立了一种可靠的移液枪枪头微固相萃取(PT-μSPE)与电晕放电离子迁移谱(CD-IMS)联用技术,用于保健品中苯二氮卓类(BZDs)非法添加物的现场快速检测。通过原位缩聚反应,在移液枪枪头尖端制备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ST-co-DVB)多孔聚合物。通过操作微量移液枪,对液体样品进行适当次数的吸入和推出循环进行萃取,然后在洗脱溶剂中重复这个过程,将目标化合物洗脱,利用CD-IMS分析洗脱液。优化了影响萃取和洗脱过程的参数,并对实际加标样品进行分析。PT-μSPE-IMS对BZDs检测的检出限在5-15 ng mL-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4.2%-112.1%范围内。通过UPLC-MS/MS进行验证,两种测试方法的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结果表明PT-μSPE-IMS可以应用于保健品中的BZDs的筛查。此外,利用多通道移液枪对样品进行处理,以实现现场的高通量分析。
余晓琴,李澍才[2](2019)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量测定奶茶中的3种毒品成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奶茶中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处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4.0 min内完成样品的上机分析。结果方法在0.1~5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9。仪器检出限在0.008~0.027 ng/mL之间,定量限在0.028~0.089 ng/mL之间。三水平加标回收率在80.7%~112.0%之间。高浓度样品分析后, 3种毒品无明显仪器残留。使用本方法分析市售奶茶样品,未检出3种毒品。结论本方法灵敏、快速、线性范围宽、选择性好、前处理简单,适用于奶茶中3种毒品的准确定量检测。
艾斯凯尔·艾尔肯[3](2016)在《大麻及其主要代谢物集成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建立人体生物样本(尿样、血样)中大麻以及代谢物集成检测技术和方法。方法:1.通过胶体金法对可疑生物样本进行初筛。2.检材(尿、血)经水解后制成弱酸性水容液,加入THC-D3和THC-COOH-D3试剂作为内标,采用固相萃取(SPE)方法提取,与硅烷化试剂BSTFA(含1%TMCS)进行衍生化后,在气质联用仪中进行测定。3.对比标准品,以相对保留时间(RRT)和质谱图,对生物检材定性。以待测组分与内标峰面积比值作为纵坐标,系列标准品溶液浓度作为横坐标做标准曲线来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血样中:四氢大麻酚(THC)、大麻酚(CBN)、大麻二酚(CBD)、四氢大麻酚酸(THC-COOH)分别在1080 ng/m 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6 7,平均回收率为91.8%97%,相对标准误差(RSD)为0.59%1.8%。5例血样THC含量分别为12、19、13、30、23 ng/m L。3例血样CBN含量分别为43、47、56 ng/m L,2例血样CBN含量<40 ng/m L。2例血样CBD含量分别为55、60 ng/m L,3例血样CBD含量<50 ng/m L。4例血样THC-COOH含量分别为47、50、61、86 ng/m L,1例血样THC-COOH含量<10 ng/m L。在尿样中:四氢大麻酚(THC)、大麻酚(CBN)、大麻二酚(CBD)、四氢大麻酚酸(THC-COOH)分别在10400 ng/m 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 4,平均回收率为93.1%99.3%,相对标准误差(RSD)为0.27%1.16%,5例尿样中由于大部分THC酸化形成THC-COOH,因此没有THC或者浓度达不到最低检出限。1例尿样CBN含量为41 ng/m L,1例尿样CBN含量<40 ng/m L,3例尿样CBN含量<10 ng/m L。3例尿样CBD含量分别为71、56、50 ng/m L,1例尿样CBD含量<50 ng/m L,1例尿样CBD含量<15 ng/m L。5例尿样THC-COOH含量分别为88.4、99、53、47、65 ng/m L。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检测与定量四氢大麻酚(THC)、四氢大麻酚酸(THC-COOH)、大麻酚(CBN)、大麻二酚(CBD)等大麻有效成分。
张月琴[4](2009)在《微波辅助萃取—色谱法检测生物检材中氯胺酮及苯丙胺类毒品的含量》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以摇头丸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在我国境内已经屡见不鲜,滥用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许多人对新型毒品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它是一种软性毒品,成瘾性和对身体的危害性远远不及传统毒品。其实新型毒品毒性巨大,成瘾性更强,服用毒品后造成的危害更大,戒除毒瘾更难。在我国大量滥用的新型毒品主要是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此类毒品具有精神依赖性强,而身体依赖性相对弱的特点。现主要在娱乐场所被滥用,“新型毒品”滥用的群体广泛,不仅导致严重身心损害,也影响社会安定团结。随着毒品的泛滥和社会危害性的增大,毒品检测、分析与确认也就相应地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建立快速、简便、有效的色谱法对常见的毒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非常必要的。1.对毒品种类、危害及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做了简单介绍,对我国毒品滥用现状进行简单分析。综述了生物检材中毒品分析技术的进展,评述了液相萃取、固相萃取、微波辅助萃取等技术在前处理中的应用,以及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及其联用等技术在分析毒品的优越性和局限性。2.选择尿液和猪肝作为生物检材,新型毒品(苯丙胺、甲基苯丙胺、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氯胺酮)为本文研究对象,利用微波萃取法对样品中待测组分进行提取,从萃取溶剂、时间、温度及样品pH等方面考察了毒品的提取方法。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定性分析,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生物检材中氯胺酮及苯丙胺类毒品含量。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分别考察了载气、程序升温和流动相、梯度洗脱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王福民,董山潮[5](2007)在《过硫酸钾存在下极谱催化波法测定氯胺酮》文中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氯胺酮(KET)新方法。方法:基于氧化剂存在时 KET 产生的极谱催化波,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快速测定 KET。结果:在1.46×10-2mol·L-1Britton-Robinson(pH 2.09)支持电解质中,KET 于-1.44V(vs.SCE)处产生1个还原波。引入过硫酸钾后,该还原波峰电流增加约10倍,峰电位基本不变,产生一极谱平行催化波。其二阶导数峰峰电流与 KET 的浓度在1.0×10-9~1.0×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5,n=11),检出限为4.0×10-10mol·L-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药剂中 KET 含量的测定。
高飞[6](2006)在《氯胺酮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氯氨酮是白色水晶状粉末或无色液体状的毒品,它能使人或动物很快麻醉的。目前有很多文献报道氯氨酮在被滥用,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本论文通过开发一个氯氨酮完全抗原,再用此抗原免疫老鼠,应用单克隆技术,开发一个氯氨酮单克隆抗体。然后利用竞争性结合的原理和胶体金标记技术、免疫层析技术,通过研究和优化实验,最终开发成功一个氯氨酮快速检测试剂盒。 本试剂是一种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的尿液检测法,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从而特异性地定性检测尿液中的氯胺酮,从而达到检测嫌疑人员的尿液中是否含有氯胺酮代谢物来判断该嫌疑人是否用过氯胺酮。本品推荐阈值为1000ng/ml。 本品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及竞争结合的原理。尿液标本中可能含有的毒品与包被在膜的毒品抗原竞争标记好的毒品抗体。 测试时,尿样随之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氯胺酮的尿样中浓度低于1000ng/ml时,在测试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如果氯胺酮的尿液中浓度高于1000ng/ml时,在测试区内(T)因为竞争反应不会与氯胺酮偶联物结合而不出现紫红色条带。 即毒品阳性尿液检测时,由于毒品竞争将没有一条检测线在检测区。如果用阴性标本或毒品浓度低于检测阈值时,将有一条线在检测
王玉瑾,刘玲,贾娟,廖林川,王英元[7](2005)在《氯胺酮的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建立氯胺酮的薄层层析法(TL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方法。方法:样品在pH13条件下用醋酸乙酯萃取,SKF525A为内标,以DB5MS石英毛细管柱、EI源、不分流进样GCMS法测定氯胺酮药物;斑点颜色结合比移值和光密度扫描图TLC法定性分析吗啡、海洛因和氯胺酮。结果:TLC法中氯胺酮与吗啡、海洛因分离良好。GCMS分析中,氯胺酮药物血药浓度在0.5~20.0mg·L$C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87,最低检出限为0.2mg·L$C1(S/N=3)。结论:建立的TLC和GCMS法可用于毒品中氯胺酮的检验和氯胺酮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傅若农[8](2003)在《国内气相色谱近年的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近三年国内学者在气相色谱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作了综述 ,国内学者的研究基本和国际上气相色谱方面的研究类似 ,在全二维气相色谱、快速气相色谱 ,微型气相色谱仪、新型气相色谱固定相和色谱柱的溶胶 凝胶涂渍技术领域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有关气相色谱的应用研究中 ,介绍了大量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环境分析、石油和石化分析和化工产品及高聚物分析等领域中应用的题目和摘要
许庆琴[9](2001)在《大孔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的氯胺酮》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固相萃取技术 ,以二十二烷为内标 ,FID检测器 ,建立了一种测定饮料中的氯胺酮的大孔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新方法 .测定结果表明氯胺酮的线性范围为 0 0 2mg/L - 6 4mg/L ,其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2mg/L ,相对标准偏差为 2 6 % ,平均回收率为 85 6 % .该法简便 ,准确 ,重现性好 ,结果令人满意
二、大孔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的氯胺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孔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的氯胺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对环境和食品安全中有害物快速检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快速检测技术 |
1.1.1 化学比色法 |
1.1.2 荧光分子光谱法 |
1.1.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 |
1.1.4 近红外光谱法 |
1.1.5 太赫兹辐射快速检测技术 |
1.1.6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
1.1.7 基于免疫学的快速检测方法 |
1.1.8 基于电化学快速检测方法 |
1.1.9 离子迁移谱 |
1.2 离子迁移谱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
1.2.1 传统的离子迁移谱 |
1.2.2 吸气式离子迁移谱 |
1.2.3 差分离子迁移谱 |
1.3 离子迁移谱的电离源 |
1.3.1 放射电离源 |
1.3.2 电晕放电电离源 |
1.3.3 电喷雾电离源 |
1.3.4 光致电离源 |
1.3.5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 |
1.4 离子迁移谱仪器的联用技术 |
1.4.1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 |
1.4.2 液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 |
1.4.3 超临界流体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 |
1.4.4 离子迁移谱-质谱联用技术 |
1.5 离子迁移谱仪器的前处理方法进展 |
1.5.1 固相萃取技术 |
1.5.2 液相微萃取技术 |
1.5.3 固相微萃取技术 |
1.5.4 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 |
1.6 离子迁移谱仪器的应用进展 |
1.6.1 毒品和爆炸物的检测 |
1.6.2 环境的监测 |
1.6.3 食品安全领域的检测 |
1.6.4 临床领域的检测 |
1.7 本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织物相吸附萃取-离子迁移谱联用对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现场快速检测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2.2 实验材料及药品 |
2.2.3 制备PDMS修饰的玻璃布 |
2.2.4 织物相微萃取-离子迁移谱联用过程 |
2.2.5 UPLC-UV色谱条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织物相及涂层的表征 |
2.3.2 多环芳烃的IMS谱图 |
2.3.3 优化FPSE-IMS的萃取条件 |
2.3.4 方法学验证 |
2.3.5 实际样品的检测 |
2.3.6 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MOFs材料修饰的织物相吸附萃取-离子迁移谱联用快速检测减肥产品的违法添加物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3.2.2 实验材料及药品 |
3.2.3 MOFs修饰的玻璃布材料的制备 |
3.2.4 MOFs修饰的玻璃布吸附萃取-离子迁移谱联用过程 |
3.2.5 空白基质样品的处理 |
3.2.6 UPLC-MS色谱质谱条件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UiO-66修饰的玻璃布材料的表征 |
3.3.2 三种非法添加物的IMS谱图 |
3.3.3 优化Glass fabric@UiO-66-IMS的萃取条件 |
3.3.4 方法学验证 |
3.3.6 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
3.4 小结 |
第四章 聚多巴胺修饰泡沫镍的微萃取技术与离子迁移谱联用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苏丹红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4.2.2 实验材料及药品 |
4.2.3 多巴胺修饰泡沫镍的制备 |
4.2.4 苏丹红标准溶液配置 |
4.2.5 固相微萃取过程 |
4.2.6 实际样品处理 |
4.2.7 UPLC-MS色谱质谱条件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NF@PDA的表征 |
4.3.2 苏丹红IMS谱图 |
4.3.3 优化NF@PDA的萃取条件 |
4.3.4 方法学验证 |
4.3.5 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
4.4 小结 |
第五章 功能化移液枪枪头萃取法与离子迁移谱联用对保健品中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现场快速检测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5.2.2 实验材料及药品 |
5.2.3 原位制备聚合物(St-co-DVB)修饰的移液枪枪头 |
5.2.4 PT-μSPE与离子迁移谱联用过程 |
5.2.5 实际样品处理 |
5.2.6 UPLC-MS色谱质谱条件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尖端聚合物结构表征 |
5.3.2 IMS条件优化及BZDs的IMS谱图 |
5.3.3 优化PT-μSPE-IMS的萃取条件 |
5.3.4 方法学验证 |
5.3.5 实际样品的检测 |
5.3.6 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创新点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2)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量测定奶茶中的3种毒品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剂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液相色谱条件 |
2.2.2 质谱条件 |
2.2.3 样品处理方法 |
2.2.4 基质标准曲线绘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流动相条件优化 |
3.2 样品溶剂和进样量优化 |
3.3 专属性考察 |
3.4 基质效应 |
3.5 残留监控 |
3.6 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限 |
3.7 精密度实验 |
3.8 加标回收实验 |
4 结论 |
(3)大麻及其主要代谢物集成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标准品及试剂 |
1.2 样品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技术思路 |
2.2 分析实验操作步骤 |
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条件 |
2.4 标准品及内标的制备 |
2.5 胶体金法检测尿液中大麻的检测方法 |
2.6 供试样本的制备 |
2.7 固相萃取和衍生化 |
2.8 标准曲线与检出限 |
2.9 待测样品数据处理方法 |
结果 |
1 免疫法结果 |
2 标准溶液系列在GC-MS法检测结果 |
3 大麻主要代谢物的特征性质核比及保留时间 |
4 线性关系的测定 |
5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
6 方法的应用 |
讨论 |
1 大麻及其代谢物的稳定性 |
2 大麻的毒理作用 |
3 部分检测技术的对比 |
4 取材方法 |
5 胶体金快速免疫方法的应用 |
6 GC/MS条件的选择 |
7 内标物的选择 |
8 色谱柱的选择 |
9 提取以及衍生化方法的选择 |
10 法医学意义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微波辅助萃取—色谱法检测生物检材中氯胺酮及苯丙胺类毒品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毒品简介 |
1. 毒品概述 |
1.1 毒品及其分类 |
1.1.1 毒品定义 |
1.1.2 新型毒品的定义 |
1.1.3 毒品的分类 |
1.1.4 新型毒品的种类 |
1.1.5 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 |
1.2 毒品的危害 |
1.2.1 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
1.2.2 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
1.3 我国常见的毒品及其危害 |
1.3.1 我国常见的传统毒品及其危害 |
1.3.2 我国常见的新型毒品及其危害 |
1.4 我国毒品滥用问题 |
2. 远离毒品·关爱未来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新型毒品的理化性质、提取净化及检测方法 |
1. 新型毒品的理化性质 |
1.1 氯胺酮的理化性质 |
1.2 苯丙胺的理化性质 |
1.3 甲基苯丙胺的理化性质 |
1.4 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的理化性质 |
2. 生物检材中毒品的提取净化及检测方法 |
2.1 生物检材的采取及预处理 |
2.2 样品的提取净化 |
2.2.1 液—液萃取、液相微萃取 |
2.2.2 固相萃取 |
2.2.3 固相微萃取、顶空固相微萃取 |
2.2.4 微波辅助萃取 |
2.3 检测方法 |
2.3.1 薄层色谱分析法 |
2.3.2 气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2.3.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3.4 高效毛细管电泳 |
2.3.5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2.3.6 太赫兹时域光谱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尿液中氯胺酮的含量 |
引言 |
实验部分 |
1. 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和结果 |
2.1 标准品储备液 |
2.2 色谱与质谱条件 |
2.2.1 气相色谱条件 |
2.2.2 液相色谱条件 |
2.2.3 质谱条件 |
2.3 样品前处理 |
2.3.1 微波萃取法 |
2.3.2 液—液萃取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微波辅助萃取条件的选择 |
3.1.1 萃取溶剂的选择 |
3.1.2 NaCl对于萃取效果的影响 |
3.1.3 萃取温度的影响 |
3.1.4 萃取时间的影响 |
3.1.5 溶剂用量的影响 |
3.1.6 尿液酸度的影响 |
3.2 HPLC 流动相的选择 |
3.3 方法学考察 |
3.3.1 标准曲线与检出限 |
3.3.2 回收率试验 |
3.3.3 精密度实验 |
3.3.4 稳定性试验 |
3.3.5 吸毒者尿液中氯胺酮的检测结果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检测猪肝中氯胺酮及苯丙胺类毒品的含量 |
引言 |
实验部分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及色谱条件 |
1.2 试剂 |
2. 样品前处理 |
2.1 微波萃取法 |
2.2 液—液萃取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微波辅助萃取条件的选择 |
3.1.1 萃取溶剂的选择 |
3.1.2 沉淀蛋白溶剂的选择 |
3.1.3 萃取温度的影响 |
3.1.4 萃取时间的影响 |
3.1.5 溶剂用量的影响 |
3.1.6 样品酸度的影响 |
3.2 方法学考察 |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和精密度实验 |
3.2.2 加标回收率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与展望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过硫酸钾存在下极谱催化波法测定氯胺酮(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及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实验条件的优化 |
2.1.1 支持电解质的选择 |
2.1.2 缓冲液pH值及总浓度的影响 |
2.1.3 K2S2O8浓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
2.2 稳定性及重复性实验 |
2.4 干扰实验 |
2.5 样品测定和回收率试验 |
3 KET极谱催化波产生机理 |
3.1 KET的极谱还原波 |
3.2 KET的平行催化波 |
3.3 催化波产生机理的探讨 |
4 结论 |
(6)氯胺酮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氯胺酮概述 |
1.2 氯胺酮适用范围与药理 |
1.2.1 适用范围 |
1.2.2 药理学 |
1.2.2.1 氯胺酮对NMDA受体的作用 |
1.2.2.2 氯胺酮对阿片受体的作用 |
1.2.2.3 氯胺酮对单胺类受体作用 |
1.2.3 用法和用量 |
1.2.4 药理动力学及体内代谢 |
1.2.5 毒性及不良反应 |
1.3 氯胺酮滥用 |
1.4 氯胺酮试剂盒开发的可行性 |
1.4.1 技术可行性 |
1.4.2 项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
1.4.3 市场前景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1.5.4 拟突破的难点或攻克的难关、自己的创新或特色 |
第二章 氯胺酮抗原的研制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2.2.1 合成路线 |
2.2.2.2 N-Ketamine Hemisuccinate(2)的合成 |
2.2.2.3 N-(4-Carboxybutyl)Ketamine(3)的合成 |
2.2.2.4 N-(3'-Acetylthiopropyl)Ketamine(4)的合成 |
2.2.2.5 6-hydroxy-Ketamine Hemisuccinate(6)的合成 |
2.2.2.6 (4'-Carboxybutyl)-6-hydroxy-Ketamine(7)的合成 |
2.2.2.7 N-(3'-Acetylthiopropyl)-6-hydroxy-Ketamine(8)的合成 |
2.2.2.8 含羧基的衍生物连接到蛋白质(BSA,BGG,KLH) |
2.2.2.9 含巯基的衍生物连接到蛋白质(BSA,BGG,KLH)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结果 |
2.3.2 讨论 |
第三章 氯胺酮抗体的研制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2.1 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 |
3.2.2.2 小鼠免疫 |
3.2.2.3 骨髓瘤细胞及饲养细胞的制备 |
3.2.2.4 细胞融合 |
3.2.2.5 抗体的检测 |
3.2.2.6 腹水制备和抗体纯化 |
3.2.2.7 抗体类型及亚型鉴定和腹水效价测定 |
3.2.2.8 ELISA方法进行特异性检定 |
3.2.2.9 ELISA方法测定检测灵敏度 |
3.2.2.10 杂交瘤细胞的融合、筛选、克隆 |
3.2.2.11 腹水抗体制备、抗体类型及亚类鉴定、效价测定 |
3.2.2.12 抗体纯化方法的确定 |
3.2.2.13 ELISA的特异性检测 |
3.2.2.14 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氯胺酮抗体胶体金的研制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胶体金的制备 |
4.2.2.2 氯胺酮抗体与胶体金结合最佳pH测定 |
4.2.2.3 最小蛋白浓度的确定 |
4.2.2.4 Ket-Gold的制备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氯胺酮胶体金试剂盒的研制 |
5.1 前言 |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方法 |
5.2.2.1 半抗原与单克隆抗体的筛选 |
5.2.2.2 玻璃纤维处理溶液的优化 |
5.2.2.2.1 玻纤缓冲系统的优化 |
5.2.2.2.2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5.2.2.2.3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优化 |
5.2.2.3 硝酸纤维素膜(NC)的筛选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半抗原与单克隆抗体的筛选 |
5.3.2 玻璃纤维处理溶液的优化 |
5.3.2.1 玻纤缓冲系统的优化 |
5.3.2.2 玻纤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5.3.2.3 玻纤表面活性剂浓度的优化化 |
5.3.3 硝酸纤维素膜(NC)的筛选 |
5.4 结论 |
第六章 氯胺酮试剂盒稳定性研究 |
6.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6.2 实验方法 |
6.3 实验结果 |
6.3.1 25℃下实验结果 |
6.3.2 37℃下实验结果 |
6.3.3 45℃下实验结果 |
6.3.4 反复冻融三次后放25℃常温下实验结果 |
6.3.5 55℃烘两天后放25℃常温下实验结果 |
6.4 结论 |
第七章 氯胺酮试剂盒技术指标验证 |
7.1 实验材料 |
7.2 灵敏度试验 |
7.3 干扰试验 |
7.4 尿液pH试验 |
7.5 临床标本实验 |
7.6 不同尿液比重实验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氯胺酮的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仪器条件 |
2.1.1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
2.1.2 质谱条件 |
2.1.3 薄层色谱条件 |
2.2 全血样品的处理 |
2.3 毒品样品制备 |
2.4 薄层色谱定性分析 |
2.5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2.5.1 不同pH条件不同溶剂提取率测定 |
2.5.2 工作曲线与检出限 |
2.5.3 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 |
2.6 毒品样品分析结果 |
3 讨论 |
(8)国内气相色谱近年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近年气相色谱的热点领域 |
2.1 国内全二维气相色谱的发展 |
2.2 快速气相色谱和微型气相色谱仪 |
2.3 固定相的研究和新型固定相的开发 |
2.4 溶胶-凝胶涂渍技术制备色谱柱和固相微萃取丝 |
3 气相色谱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
3.1 气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
3.2 气相色谱在合成药物和临床分析中的应用 |
3.3 气相色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3.4 气相色谱在食品及药物中污染物中的应用 |
3.5 气相色谱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
3.6 气相色谱在石油和石化分析中的应用 |
3.7 气相色谱在化工产品高聚物分析中的应用 |
4 小结 |
(9)大孔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的氯胺酮(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色谱条件 |
1.3 溶液的配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色谱柱的选择 |
2.2 线性关系的测定 |
2.3 样品的提取和测定 |
2.4 回收率和精密度的测定 |
四、大孔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的氯胺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对环境和食品安全中有害物快速检测的研究[D]. 孙堂强.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1)
- [2]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量测定奶茶中的3种毒品成分[J]. 余晓琴,李澍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16)
- [3]大麻及其主要代谢物集成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艾斯凯尔·艾尔肯.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6)
- [4]微波辅助萃取—色谱法检测生物检材中氯胺酮及苯丙胺类毒品的含量[D]. 张月琴. 首都师范大学, 2009(10)
- [5]过硫酸钾存在下极谱催化波法测定氯胺酮[J]. 王福民,董山潮. 药物分析杂志, 2007(08)
- [6]氯胺酮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D]. 高飞. 浙江工业大学, 2006(06)
- [7]氯胺酮的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王玉瑾,刘玲,贾娟,廖林川,王英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06)
- [8]国内气相色谱近年的进展[J]. 傅若农. 分析试验室, 2003(02)
- [9]大孔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的氯胺酮[J]. 许庆琴. 化学研究, 2001(04)
标签:新型毒品论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论文; 超临界流体萃取论文; 仪器分析论文; 毛细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