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辨识论文-刘富余,冯霄

瓶颈辨识论文-刘富余,冯霄

导读:本文包含了瓶颈辨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节能节水,系统优化,瓶颈辨识

瓶颈辨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富余,冯霄[1](2016)在《炼化企业节能节水及装置扩能改造瓶颈辨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炼化企业是耗能用水大户,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的逐渐严格,炼化企业节能节水工作面临较大的压力。过程系统集成优化技术把炼化生产过程作为统一整体考虑,可最大化实现节能节水效果。过程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中必然有一些单元过程构成系统节能节水的瓶颈,辨识这样的系统瓶颈,并研究相应的解瓶颈策略,可使节能节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在对炼化企业能量系统和用水网络常用的优化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炼化企业节能节水瓶颈辨识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节能瓶颈、节水瓶颈以及装置扩能改造瓶颈的辨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网络的瓶颈辨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应从单功能网络逐步推进到耦合网络。(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6年04期)

张伟,鲍敏,冯世扣[2](2016)在《一种作业车间综合瓶颈辨识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一些研究中瓶颈辨识模型复杂、指标单一、不易操作等问题,对不同绩效指标,模型简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多绩效指标,并引入了模糊推理系统,提出了一种综合瓶颈辨识方法。研究了引起瓶颈发生的影响因素,定义了多个相应的绩效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相应指标一定的权重,然后通过采用不依赖于研究对象精确模型的模糊推理系统建立了综合瓶颈辨识模型,定义和计算了综合瓶颈指标值。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Witness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加准确、简便地识别生产系统瓶颈,为模糊信息下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倪伟桥,兰彪,胡亚男[3](2015)在《BIM的辨识、瓶颈及其“落地”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已经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对它的认识和解读还一直在进行。对BIM的完整解读和深刻认识依然影响着它在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一方面,BIM的应用十分热闹,熙熙攘攘,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BIM的推广和普及走得不是很顺利,似乎有些卡住了,不太好落地……本文从现实应用的角度,对BIM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辨识,以加深对BIM本质和内涵的理解;同时,对BIM发展的现状和瓶颈进行了分析,对BIM项目的应用落地之路,以及项目级BIM应用展开的条件,进行初步论证和分析。(本文来源于《数字建构文化——2015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6-27)

徐冉,魏小光,温芝香[4](2014)在《工业锅炉系统节能“瓶颈”的辨识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系统理论对某一燃煤工业锅炉系统节能改造的瓶颈进行分析。通过对该锅炉系统进行技术资料审查和锅炉运行工况能效测试,发现锅炉的节能瓶颈环节为排烟温度t_(py)、过量空气系数α_(py)以及灰渣可燃物含量(C_(fh)、C_(lm)、C_(lz))。本研究通过设置匹配省煤器、采用分层布煤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解开瓶颈,从而使该锅炉的热效率从53.89%提高到77.26%。(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4年01期)

王焕玉[5](2013)在《制造车间的生产物流瓶颈辨识与漂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生产的效率、准时性和柔性必须不断提高。现代化物流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导致生产物流瓶颈频繁发生漂移的因素,这些因素使得生产计划不能有效的指导企业的动态生产过程,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本文以约束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于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制定过程,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流瓶颈进行辨识,并制定瓶颈漂移的控制计划。首先根据瓶颈形成机理,以及生产物流瓶颈特征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影响生产物流瓶颈漂移的因素。其次分析了瓶颈工序的动态性特征,改进了时段划分方法,并以具体企业为例说明了该划分方法的可行性,然后根据企业生产方式提出瓶颈漂移管理方法。最后将具体企业的制造车间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零件A加工流程的基础上,找出加工过程中的生产物流瓶颈,根据ECRS原则对其进行改善,优化装配流程,经实例验证本文所提方法在一定程度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3-04-01)

邓伟[6](2012)在《加工车间生产物流时间瓶颈辨识、控制与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客户对订单响应时间越来越短的要求,提出了生产物流时间瓶颈的概念,研究了生产物流时间瓶颈的辨识方法及其控制方法;建立了混流生产模式下的加工车间批量响应时间问题的调度模型,采用混合粒子群算法求解该调度模型。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阐述了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给出了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概述了智能优化算法理论。主要介绍了基于模拟退火的混合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思想、操作流程以及更新方式,为后文调度模型的求解奠定了理论基础。3.构建了基于生产物流时间瓶颈辨识模型及瓶颈控制方法。剖析了现阶段生产物流瓶颈的基本定义和辨识方法研究现状,给出了生产物流时间瓶颈的定义;选取了某汽车零件产品加工车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产品的生产物流过程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加工环节转移概率的时间瓶颈辨识方法;分析并探讨了生产物流时间瓶颈的产生机理。4.建立了面向混流生产方式下生产物流时间瓶颈的加工车间调度模型。构建了以最大批量响应时间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生产物流时间瓶颈的加工车间调度模型;针对该调度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的混合粒子群算法。5.进行了瓶颈辨识方法和调度模型的案例验证。以MATLAB作为仿真和算法运行的平台,运用实例验证了已建立的瓶颈辨识模型、加工车间调度模型和求解模型算法的有效性。6.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2-11-01)

黄卓平,鲁建厦,李修琳[7](2012)在《基于延迟惩罚成本的生产物流瓶颈辨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生产物流中的半成品生产物流瓶颈问题,以减少生产延迟为优化目标提出了基于延迟惩罚成本的辨识方法.在辨识过程中,以延迟惩罚成本最大为生产物流瓶颈定义;延迟惩罚成本函数具体为延迟时间和延迟次数的加权和,以此为目标函数建立瓶颈模型;并设计了由订单层、部件层和工序层组成的叁层遍历算法,求解模型中目标函数的生产延迟时间和延迟次数两变量.通过算例,说明了基于延迟惩罚成本瓶颈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顾余容,鲁建厦,詹燕[8](2011)在《基于模糊推理系统的作业车间交货期瓶颈辨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今制造企业的客户交货期满意度低的问题,阐述了研究交货期瓶颈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应用模糊推理系统知识来定义交货期瓶颈,提出了辨识不同加工阶段的交货期瓶颈工件的方法,建立了作业车间生产系统的交货期瓶颈辨识模型.基于模糊推理系统的辨识方法操作方便,便于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最后,应用某加工车间的实例说明了该辨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黄卓平[9](2011)在《基于延迟惩罚成本的生产物流瓶颈辨识及其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物流瓶颈是优化生产物流的关键,但是生产物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使得瓶颈位置不断变化,因此生产物流瓶颈的辨识及其预测显得特别重要。针对生产物流中的半成品生产物流问题,开展了瓶颈辨识及其预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延迟惩罚成本的生产物流瓶颈辨识研究。针对半成品生产物流中生产延迟问题,提出了基于延迟惩罚成本的瓶颈辨识研究。分析生产物流瓶颈与生产瓶颈的区别,阐述了生产物流瓶颈问题;以生产延迟产生的惩罚成本最大为生产物流瓶颈的定义;延迟惩罚成本函数具体为延迟时间和延迟次数的加权和,以此为目标函数建立瓶颈模型;设计了由订单层、部件层、工序层组成的叁层遍历算法,以求解模型中目标函数的生产延迟时间和延迟次数两变量;通过实例,说明了瓶颈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及合理性。2.基于瓶颈指数的生产物流瓶颈预测研究。基于延迟惩罚成本的瓶颈辨识研究为事后辨识,针对此不足,提出了基于瓶颈指数的生产物流瓶颈预测研究。其中包括叁部分内容:(1)瓶颈因素分析。分析生产延迟的形成过程,确定了瓶颈的本质属性为有效产能需求比;从影响有效产能的设备综合利用率和在制品库存两方面,定量分析了瓶颈主成因素;由此展开,定性分析瓶颈细分因素,全面剖析了影响生产物流瓶颈的因素。(2)瓶颈预测模型构建。在量化有效产能的基础上,提出瓶颈指数概念,以此建立了瓶颈的预测模型;提出了瓶颈转移指数和敏感指数概念,以分析瓶颈的转移趋势及其对因素的敏感程度。(3)瓶颈因素预测模型构建。详细介绍神经网络的理论,构建了瓶颈因素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实例中应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1-10-01)

刘敏,王翠[10](2011)在《生产物流的瓶颈辨识及转移研究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比较了几种生产物流管理的模式,引出生产物流瓶颈辨识和转移的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应将瓶颈转移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通过有关瓶颈转移因素及瓶颈转移规律的研究,以实现瓶颈动态属性及瓶颈转移过程的定量描述,建立物流瓶颈转移预测模型,解决生产物流瓶颈转移的预测问题。(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1年08期)

瓶颈辨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一些研究中瓶颈辨识模型复杂、指标单一、不易操作等问题,对不同绩效指标,模型简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多绩效指标,并引入了模糊推理系统,提出了一种综合瓶颈辨识方法。研究了引起瓶颈发生的影响因素,定义了多个相应的绩效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相应指标一定的权重,然后通过采用不依赖于研究对象精确模型的模糊推理系统建立了综合瓶颈辨识模型,定义和计算了综合瓶颈指标值。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Witness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加准确、简便地识别生产系统瓶颈,为模糊信息下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瓶颈辨识论文参考文献

[1].刘富余,冯霄.炼化企业节能节水及装置扩能改造瓶颈辨识探讨[J].化工进展.2016

[2].张伟,鲍敏,冯世扣.一种作业车间综合瓶颈辨识方法的研究[J].机电工程.2016

[3].倪伟桥,兰彪,胡亚男.BIM的辨识、瓶颈及其“落地”之路[C].数字建构文化——2015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5

[4].徐冉,魏小光,温芝香.工业锅炉系统节能“瓶颈”的辨识及研究[J].节能.2014

[5].王焕玉.制造车间的生产物流瓶颈辨识与漂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6].邓伟.加工车间生产物流时间瓶颈辨识、控制与调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7].黄卓平,鲁建厦,李修琳.基于延迟惩罚成本的生产物流瓶颈辨识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

[8].顾余容,鲁建厦,詹燕.基于模糊推理系统的作业车间交货期瓶颈辨识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

[9].黄卓平.基于延迟惩罚成本的生产物流瓶颈辨识及其预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10].刘敏,王翠.生产物流的瓶颈辨识及转移研究状况分析[J].企业经济.2011

标签:;  ;  ;  

瓶颈辨识论文-刘富余,冯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