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https://www.lw50.cn/thumb/2fbfb163110480f8153dda1e.webp)
论文摘要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资产减值准则。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八项减值准备中的四项资产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减值准备计提所遵循的原则是谨慎性原则,其初衷是为了使会计报表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现实中却不是这样。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存在一些约束,而且减值准备计提有较强的主观性,某些公司便借机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反而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更加严重。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作为利润的“蓄水池”历来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新减值准则的实施无疑将使这种盈余管理的手段失效。在内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出现短期补救行为。本文将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作为研究的起点,列举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具体表现。以新减值准则颁布前后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和转回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新资产减值准则变化对盈余管理的长短期影响。通过对2002年至2006年间上市公司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我国正式实施资产减值政策以来,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方面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发生变动的年度存在利用减值政策调节利润的情况。即证明了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确实存在着大量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的结论以及新会计准则在颁布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3 本文研究方法和内容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2.1 资产减值相关理论2.1.1 决策有用观理论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2.1.3 会计信息谨慎性理论2.1.4 实物资本保全理论2.1.5 未来经济利益理论2.2 盈余管理理论概述2.2.1 盈余管理的概念2.2.2 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2.2.3 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2.3 本章小结第3章 新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3.1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3.1.1 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约束作用3.1.2 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刺激作用3.1.3 资产减值准则不断完善的过程3.2 新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长期影响分析3.2.1 确认的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3.2.2 计量的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3.2.3 禁止转回的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3.2.4 信息披露的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3.3 新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短期影响分析3.3.1 禁止转回规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3.3.2 可转回规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3.4 本章小结第4章 新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分析4.1 研究假设的提出4.2 研究方法的选取4.3 研究样本的选择4.4 研究结果4.4.1 描述性统计结果4.4.2 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t 检验4.4.3 结论4.5 本章小结第5章 防范我国非正当盈余管理的建议5.1 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当考虑到企业的反应5.2 改革现有的公司评价指标5.3 加强惩罚力度5.4 及时发现灰色地带并加以规范5.5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资产减值准备论文; 盈余管理论文; 新会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