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作者: 岳林继
导师: 蔡淑琴
关键词: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效率,制度变迁,业务模式
文献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的结合(下简称银证混营)是一种金融组织制度创新,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模式是银证混业经营组织制度的各种具体表现。从分业经营制度向混业经营制度的过渡是金融组织制度从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的变迁,符合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在国际化的金融混业经营大趋势下,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在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的现阶段,推行银证混业经营制度变迁不仅必要,而且也相当迫切。在外部环境尚不完备的条件下,采取何种模式发展混业经营才能获取效率最大化,即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在制度变迁理论的框架下,依据制度与效率的一般关系,分析了不同业务模式下银证混营的制度变迁效率,设计了不同模式的变迁路径。银证混营的效率是一种制度变迁效率,就其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效率而言,表现为收益与成本的对比; 而考虑对金融消费者、证券经营机构和政府等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的外部效率时,银证混营的效率表现为社会金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银证混业经营制度的需求来自于多个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只有在混业经营制度变迁的模式对多数参与主体有效率时,市场各方才会产生对银证混营制度的需求。银证混营制度的供给取决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只有在银证混营模式与外部环境相互匹配的情况下,市场主体的效率才有可能实现最大化。本文从供需两方面对我国银证混业经营制度的均衡进行了因素分析。由于金融市场外部环境因素的不足,制约了银证混业经营制度的有效供给。许多研究据此认为,当前国内仍然应当沿袭低效率的分业经营制度或者应当在外部环境条件完备的情况下推行银证混营制度。本文对这种观点静态的、片面的进行了反驳,分析了银证混营制度对环境因素的内生推动机制,根据银证混营业务模式与效率的相互关系分析,以效率优化为标准,提出了内部化模式、控股公司模式和银证战略联盟模式三种基本类别和不同类别的设计原则。在包含商业银行、证券经营机构和政府三个主体在内的三维效率分析模型框架下,基于商业银行资金配置趋势分析的效率检验方程,结合宏观经济环境的情况分析,可以验证,国内商业银行的现有内部化证券业务为银行提高投资组合收益和改善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创造了契机; 更有效地满足了证券经营机构的融资需求,并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范围得以深入证券市场,优化了货币政策的实施结构,从而对社会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也存在着品种单一等不足。为保证内部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概况
1.3.1 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1.3.2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2 银证混业经营的制度变迁效率分析
2.1 制度变迁理论对银证混营的解释
2.1.1 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2.1.2 银证混营制度变迁的性质
2.2 银证混营效率的内涵
2.3 银证混营制度变迁的供需因素分析
2.3.1 银证混营制度的需求分析
2.3.2 我国银证混营制度的供给分析
2.3.3 渐进式银证混营制度供给对外部环境的内生推动机制
2.4 银证混营业务模式的分类与设计原则
2.4.1 银证混营的业务模式与效率的相互关系
2.4.2 现有银证混营模式的分类
2.5 本章小结
3 内部化模式的效率分析和实施建议
3.1 内部化证券业务模式的分类
3.2 内部化模式的效率分析
3.2.1 美国经验的借鉴
3.2.2 内部化模式效率的三维分析模型
3.2.3 内部效率分析
3.2.4 外部效率分析
3.3 内部化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实施建议
3.3.1 内部化模式存在的问题
3.3.2 内部化模式实施的政策性建议
3.4 本章小结
4 控股公司模式的效率分析和变迁路径
4.1 控股公司模式分类与优势
4.1.1 国外控股公司的分类
4.1.2 国内控股公司模式的分类
4.1.3 控股公司模式的优势
4.1.4 推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全球性趋势
4.2 控股公司模式的效率分析
4.2.1 美国推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实践
4.2.2 我国控股公司模式效率的实例分析
4.2.3 实例分析的结果和原因分析
4.3 控股公司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变迁路径设计
4.3.1 全面推行控股公司模式面临的问题
4.3.2 现有条件下国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变迁路径设计
4.3.3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施的风险与监管体系
4.4 本章小结
5 银证战略联盟模式的效率分析和变迁路径
5.1 银证战略联盟模式的内涵和优势
5.1.1 银证战略联盟模式的内涵
5.1.2 银证战略联盟模式的优势
5.2 银证战略联盟模式的效率分析
5.2.1 战略联盟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内部效率分析
5.2.2 战略联盟模式下金融消费者的效率分析
5.2.3 战略联盟模式下证券公司的效率分析
5.2.4 基于灰靶理论的实例分析
5.3 银证战略联盟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变迁路径
5.3.1 全面推进银证战略联盟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5.3.2 战略联盟模式的分层变迁路径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发布时间: 2006-04-05
相关论文
- [1].论金融分业、混业问题[D]. 王国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 [2].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研究[D]. 邢桂君.东北农业大学2002
- [3].全能银行发展研究[D]. 周黎.华中科技大学2004
- [4].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的风险分析[D]. 胡再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 [5].金融控股公司的整合研究[D]. 曹毅.复旦大学2005
- [6].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 任壮.东北林业大学2005
- [7].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 彭纯.华东师范大学2006
- [8].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混业经营与中国证券业的发展[D]. 邱静.西南财经大学2006
- [9].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问题研究[D]. 徐加胜.中共中央党校2007
- [10].中国投资银行的金融功能与效率研究[D]. 王静.浙江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