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损伤28例临床分析

急性肝损伤28例临床分析

吴汉斌冉文忠(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内一科湖北荆州434100)

【中图分类号】R6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1-0082-02

急性肝损伤在临床并不少见,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引起肝损伤的病因不同,其预后也悬殊不一,然而急性肝损伤的病因诊断往往费时费财,现将我科一年里的非黄疸性急性肝损伤分析总结如下:

1对象与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肝损伤患儿52例,其中有24例入院时急性肝损伤病因明确或有意向性病因诊断,故排除(病毒性肝炎12例,5例为EBV感染,3例为支原体感染患儿,2例急性血吸虫感染患儿,2例肝内胆管异常发育儿),将余下28例病因不清的急性肝损伤患儿作为分析对象,这28例患儿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月到8岁,平均年龄2岁8个月。其中21例有发热,17例有咳嗽,发热伴咳嗽者13例,病程3天到12天,平均病程6.1天,入院时原发病分别是:支气管肺炎7例,大叶性肺炎3例,急性上感5例,急性支气管炎3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发热原因待查8例,入院前用药情况:均已用过抗生素或退热药,少数仅用过中成药。还有的患儿是多种药混合应用,包括不明的抗生素及感冒退热药片。

1.2诊断标准急性肝损伤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任何因素导致的肝功能指标异常,均可提示为肝损伤。我们根据美国国家临床生化学会推荐[1]:ALT>正常值上限的10倍;ALP>正常值上限的3倍,作为急性肝损伤的判断标准。根据上述标准,将28例急性肝损伤的患儿分类

1.3结果结果显示这28例患儿中,以药物性肝损伤最为多见,达到了20例;其次是重症感染,有6例脓毒症患儿,另外两例是嗜血细胞综合征患儿。药物性肝损伤中,以退热药最多见,达到了40%,共有8例。

2讨论

肝损伤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基础,严重或持续的肝损伤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引起肝急性损伤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病毒感染、用药不当、食物添加剂、乙醇摄入过多及接触、食入有毒食物、放射性损伤等。小儿急性肝损伤常以感染、药物及中毒为主,代谢性疾病或免疫功能失调也是小儿急性肝损伤的常见病因。本文52例急性肝损伤患儿中排除12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损伤,5例EBV感染患儿,3例支原体感染所致急性肝损伤,2例急性血吸虫感染所致肝损伤及2例肝内外胆管发育异常儿。剩下的28例急性肝损伤患儿病因的组成符合文献报导,20例为药物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占71.4%,脓毒症6例,占21.4%,另外2例是嗜血细胞综合症(非EBV感染),占7.1%,说明药物损伤仍是小儿急性肝损伤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占到了40%,其次是抗菌类药物,也占到了30%,另有20%是抗菌药及退热药等混用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儿,对中成药所引起的急性肝损伤也不容忽视,本文中有2例中成药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占到了药物性肝损伤的10%。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机制颇为复杂,可分为中毒性和过敏性两大类。主要机制为反应性亲电子产物与蛋白质,核酸或这二者的不同亲核点共价键结合,导致突变或癌变,组织坏死;药物自由基始动的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肝脏的谷胱甘肽消耗,免疫性损伤肝细胞等。

本文急性肝损伤患儿的药物损伤中以退热药、抗菌素为主的原因是这两种药是儿科门诊的常用药,儿科门诊中抗菌素的使用率达78.91%[2],抗菌素药物中尤以头孢类抗菌素及阿奇霉素为主,这与临床医生“经验”有关,退热药的运用更是混乱,有的病人有热必退,因而肝损伤中以这二类为主。

这28例患儿都是在门诊治疗无效入院后,经常规检查肝功能或考虑有严重感染而查肝功能时发现肝损伤的,这也提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肝功能的常规检查是必要的,特别是反复多次使用过药物的患儿,尤其是用过多次退热药及抗菌药甚至中成药后的患儿,在考虑治疗诊断原发病的同时,也须防止有药物性的肝损伤发生。

参考文献

[1]DufourDr,LottJA,NolteFS,etal.Diagnosisandmonitoringofhepatilinjung.II.Kecommendationsforuseoflaboratorytestsinscreening,dingnosis,andmonitoring[J].dinchem,2000,46(12):2050-2068.

[2]钟士莲等.我院儿科门诊使用抗生素情况的调查及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标签:;  ;  ;  

急性肝损伤28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