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系统总结已有地质认识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基础地质研究,深入认识断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指出有利勘探区带与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应用了5项关键技术:(1)综合地层划分及地层对比技术;(2)构造解析、原型盆地恢复技术;(3)不整合面与初始水进面识别技术;(4)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反演技术;(5)实验室综合分析技术。取得了5项创新性成果:(1)油气以短距离横向运移为主,成熟烃源岩区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2)主要储集层为南屯组、铜钵庙组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和凝灰岩及基岩风化壳,其次为大磨拐河组一段和伊敏组一段砂岩;由南一段、大一段、伊一段三套盖层分隔,构成上生下储、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三套主要储盖组合。(3)成熟烃源岩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构造高部位是有利含油气带,不整合面上下是油气富集部位;复式箕状断陷(生烃次凹)的第二、第三个控陷断裂发育伸展构造、反转构造是最有力的复式油气藏带,可形成基岩风化壳油藏,断鼻、断背斜、断块油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4)生烃次凹缓坡带辨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断裂坡折带扇三角洲、湖底扇砂体与断层配置是有利岩性油气聚集区。(5)预测贝西次凹存在多种油藏类型,可作为下步重点勘探突破区;提出巴彦塔拉构造带、乌东斜坡,贝中次凹可作为下步勘探的展开区;巴彦呼舒、伊敏、呼伦湖-查干诺尔、红旗等4个凹陷可作为下步勘探的准备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地质概况
  • 第二章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
  • 2.1 油气成藏组合
  • 2.2 油气藏类型及典型油气藏剖析
  • 2.2.1 油气藏类型
  • 2.2.2 典型油气藏剖析
  • 2.3 油气分布规律
  • 2.3.1 下部断陷期控陷断裂与相带控制成熟烃源岩分布与油气
  • 2.3.2 主生烃次凹内及周边的断裂构造带油气富集、高产
  • 2.3.3 主生烃次凹内及周边的潜山构造带油气富集
  • 2.3.4 次凹内是断层-岩性油气藏聚集区
  • 2.3.5 缓坡单斜带内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 2.3.6 生烃岩范围控制油气藏分布,富烃次凹油气相对富集
  • 2.3.7 主干断裂和不整合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构造带油气相对富集
  • 2.3.8 浊积扇、扇三角洲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环境
  • 第三章 油气运移特征
  • 3.1 乌尔逊凹陷油气运移
  • 3.1.1 乌北地区油气运移
  • 3.1.2 乌南地区油气运移
  • 3.2 贝尔凹陷油气运移
  • 3.3 油气运移通道初步研究
  • 第四章 油气成藏期及成藏模式
  • 4.1 油气成藏期
  • 4.1.1 生排烃史法
  • 4.1.2 原油轻烃法
  • 4.1.3 储层自生伊利同位素测年法
  • 4.1.4 包裹体法
  • 4.2 油气成藏过程
  • 4.2.1 乌尔逊北部苏仁诺尔构造带油气成藏过程
  • 4.2.2 贝西单斜带油气运移成藏过程
  • 4.2.3 巴彦塔拉地区油气成藏过程
  • 4.3 油气成藏模式
  • 4.3.1 单断式凹陷含油模式
  • 4.3.2 具中央隆起的多断式凹陷含油模式
  • 第五章 成藏体系划分与评价
  • 5.1 油气成藏体系的概念
  • 5.2 油气成藏体系的划分标准
  • 5.3 成藏体系边界的确定原则
  • 5.4 贝尔、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划分与评价
  • 第六章 贝尔、乌尔逊及外围凹陷有利区预测
  • 6.1 贝尔、乌尔逊凹陷有利区预测
  • 6.1.1 乌北地区
  • 6.1.2 苏德尔特地区
  • 6.1.3 乌南地区
  • 6.1.4 贝中、贝西及贝东3 个次凹仍具勘探潜力
  • 6.2 外围凹陷有利区预测
  • 6.2.1 巴彦呼舒凹陷
  • 6.2.2 呼伦湖-查干诺尔凹陷
  • 6.2.3 红旗凹陷
  • 6.2.4 伊敏凹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油气运移相关问题综述[J]. 石化技术 2018(02)
    • [2].断裂输导油气运移形式分布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 沉积学报 2017(03)
    • [3].高精度油气运移模拟技术在渤中19-6油气田及围区的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4)
    • [4].断裂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06)
    • [5].断裂输导油气运移特征及其能力[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3(03)
    • [6].油气运移时间的计算[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06)
    • [7].油气运移中断层精细刻画的优选方法——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为例[J].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0)
    • [8].阿拉尔断裂带及周边地区油气运移特征分析[J]. 地下水 2012(04)
    • [9].沥青脉对油气运移的指示意义[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03)
    • [10].下生上储式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6)
    • [11].油气运移表征参数优选及运移方式判识[J].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3)
    • [12].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运移与油砂成矿分析[J]. 四川地质学报 2011(03)
    • [13].不同形态砂体油气运移路径分布控制因素及预测方法[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14].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主力烃源岩油气运移的驱动力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3)
    • [15].断裂作为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的条件分析——以珠一西地区为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16].惠民南部地区油水物化性质与油气运移方向和模式[J]. 科技导报 2011(02)
    • [17].不同运移方向下断盖配置对油气运移作用的差异性[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4)
    • [18].榆树林地区油气运移模式与油气分布规律研究[J]. 中国锰业 2018(02)
    • [19].C21-/C21+在分析油气运移方向中的应用[J]. 硅谷 2008(08)
    • [20].潜山油气运移条件分析与研究——以辽河西部西斜坡为例[J]. 化工管理 2019(11)
    • [21].断裂侧接输导油气运移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06)
    • [22].万20井K_2h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J]. 江汉石油科技 2011(03)
    • [23].车排子凸起排2井区油气运移方向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7(10)
    • [24].盆地流线模拟技术分析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成藏油气运移模拟[J]. 化工管理 2015(30)
    • [25].基于GIS的油气运移路径模拟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15)
    • [26].断裂带对油气运聚控制作用探讨:以塔里木台盆区阿克库勒凸起与塔中低隆为例[J]. 地学前缘 2013(05)
    • [27].松滋油田红花套组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0(01)
    • [28].油气运移足迹的表象及意义[J]. 海洋石油 2012(01)
    • [29].论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及源外找油思想[J]. 沉积学报 2011(03)
    • [30].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运移路径模拟及示踪[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3(01)

    标签:;  ;  ;  ;  ;  

    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