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承认理论不仅推进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承认范式转向,更代表了社会正义理论的一种新趋势、新走向。本文以霍耐特承认理论为资源,通过对承认本身的问题分析,揭示社会正义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承认和再分配是当代社会正义诉求的双向规范趋势。以承认为规范核心的正义概念能在承认的各自领域内为社会道德进步做辩护,也能彰显正义的社会道德秩序的主体性建构。社会正义的本质在于社会成员完整性自我认同的成功实现。完整性自我认同的形成依赖于主体间的相互承认。承认是自我在他者中的存在。在爱、法律承认和社会重视三种承认领域中,主体能获取完整自我认同所必需的爱、尊重与重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积极的自我实践关系:自信、自尊、自重。正义包含着三种平等的承认原则:爱、平等与团结。每一种承认原则能在道德上评判社会冲突。作为承认的否定等价物,强暴、权利剥夺与侮辱三种“不敬”在道德经验上反映了社会承认关系和实践自我关系的破坏。这是导致社会斗争的道德逻辑。一种正当的社会斗争在道德上指向一个正义的社会。社会斗争是主体的积极实践方式,代表着社会及其道德进步的现实动力源泉。它与主体的承认能力相连,可以使遭到破坏的承认关系得以扩展,使遭受“不敬”的社会主体的利益和公正诉求得以表达。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一、选题的缘由及其意义二、霍耐特承认理论的研究现状三、基本思路、重难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序论 时代诊断:现代知识谱系中的承认理论第一节 “破碎的社会世界”与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困境第二节 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演进:从福柯、哈贝马斯到霍耐特一、福柯权力理论与“非理性”的斗争二、权力批判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理解范式三、“为承认而斗争”与霍耐特时代诊断的新思路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救赎式批判:从“劳动范式”到“承认范式”一、马克思主义的三种救赎式批判二、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与“劳动”概念三、道德冲突:从“劳动范式”到“承认范式”第一章 自我与他者:承认的奔体论分析第一节 承认:自我在他者中的存在一、“自我”二、“自我”在他者中的存在三、普遍化的他者第二节 承认的历史一、特殊性承认二、普遍性承认第三节 现代性语境中的承认一、承认的现代性特质二、现代性承认范式的内在紧张第二章 实践自我关系:现代社会承认的类型学构建第一节 对耶拿时期黑格尔“承认学说”的社会心理学改造一、黑格尔的主体间性理论: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参照框架二、“精神”:黑格尔意识哲学视域中的承认理论三、黑格尔“承认学说”的当代哲学视野第二节 承认的关系结构一、承认模式的“三分法”的理据二、爱三、法律承认四、社会重视第三节 承认的正义潜能一、“分界”:承认关系的内在互动逻辑二、个性化与社会整合:社会道德发展的双重标准三、承认与社会冲突的道德评判第三章 完整性与不敬: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第一节 人的完整性与不敬:承认的经验现象学一、做“完整的人”:一种道德哲学主题二、“不敬”:承认关系的否定等价物三、羞耻:“不敬”的道德情感反应第二节 社会冲突的现代性存在一、社会斗争的经验模式二、社会斗争的政治哲学界定三、不敬:社会冲突的动力学第三节 社会冲突的双重逻辑:马克思与霍耐特一、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二、回到马克思:社会冲突的物质逻辑和道德逻辑三、现实与超越:社会斗争的政治哲学展望第四章 社会斗争:承认的主体实践方式与承认能力第一节 社会斗争的存在论前提一、一致与冲突:社会秩序如何可能?二、承认关系的扩展:“主我”的再创造功能第二节 利益表达:社会斗争的社会功能分析一、“不公正的道德意识”二、社会控制:“不公正意识”表达的可能性空间三、道德实践冲突:阶级斗争是否“失效”?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承认本质一、政治参与的社会文化分析二、承认能力的两个层次:道德能力与公民能力第五章 承认正义:承认视域中的社会道德秩序第一节 好的生活:承认的伦理维度一、从道德到伦理二、德性生活三、积极生活第二节 承认正义:社会正义的规范诉求一、霍耐特:承认的规范一元论二、弗洛泽:承认和分配并重的复合正义论三、霍耐特和弗洛泽的争论四、文化承认的可能第三节 罗尔斯与霍耐特:递进的政治正义论?一、自由主义的限制:关于社群主义的政治伦理讨论二、后自由主义:霍耐特承认正义论的政治哲学展望尾言: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承认”问题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霍耐特论文; 正义论文; 承认论文; 不敬论文; 社会冲突论文; 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