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兔圆小囊在抗原刺激下脑肠肽类物质及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观察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基础兽医学
作者: 靳红
导师: 佘锐萍
关键词: 圆小囊,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粘膜免疫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为依据,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免疫电镜技术等,对离体兔圆小囊受到大肠杆菌等4种细菌、内毒素、外毒素等抗原刺激后,其组织内的4种脑肠肽和6种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同时,观察了在体感染兔瘟病毒后圆小囊内脑肠肽和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如下: 1.离体圆小囊受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细菌抗原刺激后,胃泌素在圆小囊淋巴滤泡部位的表达,有显著升高的变化。表明淋巴组织滤泡部的DNES细胞大量释放了胃泌素。而沙门氏菌刺激圆小囊后,胃泌素在圆小囊淋巴滤泡部位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可能由于沙门氏菌的免疫抑制,使得免疫细胞受抑制,进而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局部相关信使和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了DNES细胞产生胃泌素。而VEGF表达量的变化主要是在淋巴组织滤泡部位急剧降低。 2、NSE在离体圆小囊绒毛部位的表达量的变化最显著,受到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内毒素和外毒素刺激后,均呈现显著升高的变化。而受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刺激后引起的变化不明显。表明NSE主要是受到破坏后细胞从胞内释放。 3、受到细菌以及内毒素刺激后,NF在各部位表达量的变化均不显著。而受到外毒素刺激后,在圆小囊淋巴组织圆顶部位出现了显著降低。推断NF可能主要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宏观调控调节。 4、受到细菌后离体圆小囊ecNOS的表达变化不显著。但受到内毒素和外毒素刺激后,分别在淋巴组织滤泡部位出现极显著降低。 5、受到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刺激后的离体圆小囊,CD54表达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只在局部引起CD54表达量急剧降低。提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侵入肠道粘膜组织时,首先通过降低CD54的表达量,以利于细菌的侵入。 6、受到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刺激后的离体圆小囊,E-cadherin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而沙门氏菌引起了离体圆小囊绒毛部位E-cadherin的表达量的显著降低,表明沙门氏菌入侵肠道枯膜也降低了E-cadherin的表达量。内毒素、外毒素刺激引起了淋巴组织圆顶部位E-cadherin的表达量的急剧降低,说明毒素由于缺乏细菌的表面多糖等结构,不能引起绒毛部位的变化,但是可以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和DNES细胞丰富的圆顶部位对E-cadherin表达。 活体感染兔瘟病毒后,P物质的表达量显著升高;Actin和CD54的表达量呈降低趋势;而TGF-β和E-cadherin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超微结构观察发现,感染兔瘟病毒后圆小囊结构不完整,细胞破损严重。胃泌素免疫电镜细胞化学观察结果显示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升高。此结果表明P物质和胃泌素在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上述结果表明,离体兔圆小囊受到不同抗原刺激后,6种炎症相关因子和4种脑肠肽均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而P物质、胃泌素、NSE三种脑肠肽的反应更为剧烈,而且在反应时间上早于炎症相关因子。提示这些脑肠肽在局部黏膜免疫反应中可能起着先导作用,进而推断脑肠肽在圆小囊局部黏膜免疫反应中可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此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圆小囊具有一定的局部自主调节作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插图和附表清单
第一部分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离体圆小囊受到细菌刺激后脑肠肽类物质及炎症因子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观察
2.1 前言
2.2 实验一
2.3 实验二
2.4 实验三
2.5 实验四
2.6 第二部分小结案
第三部分 离体圆小囊受到内毒素刺激后脑肠肽类物质及炎症因子等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观察
3.1 前言
3.2 实验一
3.3 实验二
3.4 实验三
3.5 第三部分小结
第四部分 离体圆小囊受到外毒素刺激后脑肠肽类物质及炎症因子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观察
4.1 前言
4.2 实验一
4.3 实验二
4.4 第四部分小结
第五部分 兔感染兔瘟病毒后圆小囊内脑肠肽类物质及炎症因子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观察
5.1 前言
5.2 实验一
5.3 实验二
5.4 实验三
5.7 第五部分小结
第六部分 活体兔感染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后圆小囊的超微结构观察
6.1 前言
6.2 实验一
6.3 实验二
第七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与说明
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兔圆小囊中神经肽SP,VIP在肠道局部黏膜免疫中的调节作用研究[D]. 刘玉如.中国农业大学2005
- [2].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D]. 毛晶晶.中国农业大学2014
- [3].猪源HEV-4人工感染新西兰兔的研究[D]. 吴桥兴.中国农业大学2017
- [4].兔小囊肽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 王可洲.中国农业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兔小囊肽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 王可洲.中国农业大学2003
- [2].几种免疫相关因子在兔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D]. 汤小朋.中国农业大学2003
- [3].猪小肠抗菌肽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马卫明.中国农业大学2004
- [4].家兔肥大细胞的分布定位及超微结构特征研究[D]. 呼格吉乐图.中国农业大学2004
- [5].不同毒力的IBDV毒株致病特性和免疫特性的比较研究[D]. 刘玉锋.中国农业大学2004
- [6].牛流行性白血病分子病理及其应用研究[D]. 龙塔.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兔圆小囊中神经肽SP,VIP在肠道局部黏膜免疫中的调节作用研究[D]. 刘玉如.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新型鸭肝炎病毒致病特性及感染鸭肝胰细胞凋亡的研究[D]. 胡薛英.中国农业大学2005
- [9].己烯雌酚对成年仓鼠精子发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 杨筱珍.中国农业大学2005
- [10].断乳仔兔腹泻发生机制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研究[D]. 谷子林.东北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