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资本项目可兑换条件下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资源配置效应。实际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国家间商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商品和要素在国家及各部门间的配置,同时也会对一国居民的福利和经济长期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然而要进一步研究该课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影响实际汇率变动的几个因素以及他们的变化在资源配置方面带来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技术进步、名义汇率变动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在影响实际汇率进而影响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告诉我们,在贸易品存在购买力平价的情况下,两国贸易品的价格相等,而两国可贸易品部门的不同生产率则决定了两国可贸易部门的不同工资水平;劳动力在一国内部的自由流动,使得同一国非贸易品部门与贸易品部门的工资相等;工资与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结合就确定了非贸易品部门的价格水平,由于两国非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不存在大的差异,所以两国非贸易品部门价格的差异就体现为工资的差异;一国的价格水平是由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部门的价格水平组成的,两国的价格水平进行比较时,其差异就体现为两国非贸易品价格的差异,这又反映为两国工资的差异,进而最终归因为由两国可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差异所决定。也就是说两个国家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可以决定两个国家相对价格的水平,进而影响实际汇率。在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前,中国也处于固定汇率制下,实际汇率的资源配置作用只能通过价格的变动来实现,也就是通过两国可贸易部门的相对生产率变化来实现。在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上述情况发生了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相继取消资本管制,实现了本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80年代起特别是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贸易、金融领域联系的不断加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接轨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包括亚洲、中欧、拉美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完全或部分取消对资本流出流入的限制,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出现了明显加快的趋势,其中一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考虑实现其货币的全面可兑换。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12月1日我国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八条款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和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五年的过渡期顺利结束,中国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已经被提上日程。虽然资本项目开放对一国经济来说有利有弊,但只要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根据国内经济和金融改革的进程,分阶段地逐步放松和取消不同类别的资本管制措施,人民币最终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人民币汇率是紧密相关的。首先,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必定要求汇率更加具有弹性;同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就是确定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并维持其稳定的过程,可以说没有一个合理而稳定的汇率水平,资本项目的开放也是不可能。也就是说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资源配置效应可以通过名义汇率的变化来实现。本论文分五个部分来阐述和分析以上内容。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目的,文献综述,研究工具和逻辑结构。主要介绍该论文的写作背景,总结了国内外针对论文内涉及的相关论点已经作出的研究成果,同时就写作本论文过程运用到的研究工具进行简单阐述,最后简要地介绍了本论文主体的逻辑结构。第二章为实际汇率资源配置效应的理论分析。该部分从实际汇率的资源配置效应入手,深入分析了当各种影响实际汇率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一国资源在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流动状况。主要包括技术进步引起的价格变化产生的资源配置效应,名义汇率的变化产生的资源配置效应,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变化产生的资源配置效应和货币供给量变化产生的资源配置效应。第三章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主要论证在我国技术进步和实际汇率之间的实证关系,为后面的综合分析做准备。本章首先介绍了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实证论证了我国技术进步和实际汇率的相关性。第四章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下汇率选择。包括资本可兑换的理论性分析,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及其必然性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下的汇率制度选择。本章主要说明了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实现可兑换的条件下,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将可以通过名义汇率的变动来影响,为后面的实证做准备。最后一章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资源配置效应实证分析。主要通过对近十多年来中国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并且建立模型论证各因素在我国资源配置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终得出政策建议以优化我国的资源在可贸易品生产部门和不可贸易品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达到社会总效应最大化。包括人民币实际汇率资源配置效应的实证研究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下人民币实际汇率资源配置效应的政策建议。本论文力求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是第一次用实证的方式论证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资源配置效应,采用了包括趋势分析和建立模型的方法。同时,本论文也第一次提出了在考虑中国未来人民币实现可兑换下的实际汇率资源配置效应,提出了通过搭配使用技术进步和名义汇率两个工具来实现资源在两部门进行最优配置的思想。当然,本论文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对理论驾驭能力不足和资料积累的有限性,理论基础和构建的理论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此外在实证研究部分还存在诸如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和模型建立的合理性等不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前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思考[J]. 中国金融 2019(21)
- [2].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际经验借鉴[J]. 河北金融 2019(03)
- [3].资本项目可兑换路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日本、韩国、巴西和俄罗斯资本项目可兑换实践[J]. 区域金融研究 2019(07)
- [4].新形势下推进个人资本项目可兑换方案的思考[J]. 黑龙江金融 2017(11)
- [5].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概念与内容——在2012年12月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的讲话[J]. 中国外汇 2018(01)
- [6].上海自贸区内资本项目可兑换法律问题分析——以外国投资法草案为背景[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34)
- [7].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关立法问题初探[J]. 中国外汇 2015(13)
- [8].我国现有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J]. 共产党员 2017(16)
- [9].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思考与建议[J]. 黑龙江金融 2018(02)
- [10].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J]. 中国外汇 2017(03)
- [11].推进人民币个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构想[J]. 国际金融 2017(11)
- [12].法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经验[J]. 中国金融 2015(03)
- [13].资本项目可兑换水平进一步提高——外汇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J]. 中国金融家 2015(07)
- [14].浅析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对策[J]. 商 2013(04)
- [15].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意义非凡[J]. 金融经济 2013(13)
- [16].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J]. 西部金融 2013(07)
- [17].对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思考[J]. 黑龙江金融 2012(04)
- [18].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现实路径选择[J]. 吉林金融研究 2012(07)
- [19].周小川:资本项目可兑换非完全自由[J]. 中国总会计师 2012(12)
- [20].新提法: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条件渐成熟 步伐须稳健[J]. 中国金融家 2012(12)
- [21].周小川: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大于弊[J]. 商 2012(24)
- [22].资本项目可兑换不存在充分条件[J]. 中国外汇 2012(09)
- [23].印度资本项目可兑换效应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经济论坛 2011(02)
- [24].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别比较[J]. 中国金融 2011(14)
- [25].资本项目可兑换:印度和中国的比较与启示[J]. 金融会计 2011(11)
- [26].浅析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J]. 中国证券期货 2011(12)
- [27].关于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条件的国际经验借鉴[J]. 时代金融 2009(08)
- [28].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指数研究[J]. 金融纵横 2014(04)
- [29].个人资本项目可兑换政策研究[J]. 商业时代 2012(18)
- [30].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现状及对策[J]. 改革与开放 2011(01)
标签: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论文; 资本项目可兑换论文; 实际汇率论文; 资源配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