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历史水文地理学是历史自然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自20世纪90年代初明确提出这一分支学科以来,距今已将近20年。但其进展一直缓慢,显然有加强之必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历史水文资料难于收集和把握;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不甚明确,长期以来多以河湖变迁或水系变迁为其研究对象,严重制约了学科发展。基于此,文章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重新阐述,认为最理想的研究对象应为流域;研究内容上,目前至少应主要体现在历史水系研究、历史水文研究、历史水环境研究、历史水文地图研究等诸方面。水系变迁和水资源环境研究是历史水文地理研究的重心所在,其既符合学术传统又适应当前学术潮流。文章选取山西境内黄河一级支流汾河、涑水河两大流域进行研究,无疑具有典型意义。水资源环境成为目前困扰人类生存的一大禁锢。人们关注现实,寻求历史解释,是学术研究的终极所在。如此,历史水环境研究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论文上编以汾河流域为例,对其水资源环境状况进行考察。文章运用以往学者所采取的评价指标,从汾河水系的发育状况;汾河渡口、桥梁的设置;引水灌田状况:水力加工业的兴衰;水稻、鱼类资源的丰赡程度等方面间接判断汾河水量;通过汾河航运能力的再考察直接判断汾河水量大小。另外,还对汾河支流晋水水资源状况进行细微个案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宋以来汾河流域的水环境状况良好,仍能极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需要。因此,以往一些预设的结论性词语如“水资源匮乏”等用于描述明清水环境状况,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探讨。论文下编以涑水河流域为例,是历史水文地理学在具体区域的实践运用。研究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这是由历史地理学(包括历史水文地理)学科属性所决定的。流域内涑水河、姚暹渠等主要河流,均系历史上为保护“盐池”而人工改道的河流,环境变化特征明显。文章主要对涑水河流域河湖状况、河流水文特征、水灾害和环境影响诸方面进行了探讨。重点将涑水河的历次改道情况、支流水系,姚暹渠的变迁,五姓湖的变迁进行详细论证,基本上将河湖状况研究清楚。流域环境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明清以来涑水河流域出现环境变化。文章对全流域环境状况进行了复原描述,并对环境影响的驱动因子及区域响应措施进行了探讨。最后认为,总体上涑水河流域水文环境仍良好,诸多证据显示流域水环境仍能满足生活诸方面需要。流域环境变化主要由河道特征决定的,为保护盐池数次人工改道,决定了环境变化具有区域特殊性。从保护盐池角度而言,环境变化是利大于弊的。区域水文环境总体评价是个复杂性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历史水文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文章对汾涑流域历史水文地理相关问题的复原研究,究竟是不是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或者说距离历史事实有多远,需要时间来检验。不过,只有试图客观地、尽可能如实地对往日的汾涑流域水环境状况进行复原,才能进一步接近事实,才有可能弄清事实真相。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历史水文地理论文; 山西省论文; 汾河流域论文; 涑水河流域论文; 水资源环境论文; 姚暹渠论文; 晋水流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