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属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是我国北方松林中危害严重的食叶害虫,频繁暴发成灾。利用化学防治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难以达到长期防治的效果。目前,白僵菌是国内外研究和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最广泛的一类昆虫病原真菌。现在世界上已有白僵菌的杀虫制剂Mycotrol(?), BotaniGard(?), Naturals(?),防治害虫种类已扩大到60多种,但是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防治南方的马尾松毛虫,对北方油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报道较少。本文采用北方特异性的球孢白僵菌菌株1573和卵孢白僵菌菌株2382侵染油松毛虫,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白僵菌的侵染过程和虫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卵孢白僵菌菌株2382在不同培养方式下进行了三级固体发酵生产试验,研究了白僵菌孢子粉的含水率、孢子数和胞外蛋白酶活性,以确定它的最佳培养方式和收获时间,为北方地区油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油松毛虫受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本研究显示球孢白僵菌菌株1573是一种油松毛虫的致病性菌株,可以引起虫体的一系列组织病理变化,导致死亡。菌株1573的主要通过穿透表皮入侵油松毛虫,染菌后24 h,观察到分生孢子附着于头部的颅顶,单眼、触角和口器的基部,在胸、腹部附着于毛簇、毛瘤、棘状突和节间褶。染菌后36h,孢子萌发长出菌丝,在入侵部位,菌丝的端部特化成附着胞和侵入钉。染菌后48 h,菌丝依靠机械力和胞外酶的作用穿透表皮,虫体表皮出现了裂痕和黑化,原表皮变形。染菌后72 h,菌丝已进入体腔,感染血淋巴、脂肪体、肌肉、消化道、丝腺和神经组织,并利用血液和内部组织器官作为营养大量繁殖,此时,虫体发胀,表皮变暗。染菌后96h,菌丝占据了松毛虫的血腔,内部的组织结构被完全瓦解,松毛虫死亡。最后,菌丝冲破体壁,在尸体表面长出新的分生孢子。2.油松毛虫受卵孢白僵菌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卵孢白僵菌2382对油松毛虫的致病机理与球孢白僵菌1573的基本相同,但它能在体表的更多部位入侵虫体,而且侵染速度也较菌株1573的快。菌株2382也主要通过入侵体壁进入体腔,但是它除了能在刚毛窝、棘状突和节间褶萌发入侵体壁外,还可以通过体表的空白区以及附属器官,如气门、肛门等入侵,而且菌株2382的入侵时间较菌株1573的早,在接种后48 h已可见体表有少量的白色菌丝,接种60 h后,菌株已破坏了虫体的部分组织器官,大量的菌丝覆盖虫体的胸、腹部,84 h后已看见菌丝覆盖了全部的虫体。由此推断,卵孢白僵菌2382对油松毛虫的致病力比球孢白僵菌1573的高。3.卵孢白僵菌制剂的研究用卵孢白僵菌2382菌株作为菌种进行真菌制剂的生产试验,液体发酵后,将发酵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固体培养基分别装在塑料袋,楔形瓶和罐头瓶内进行培养,定期检测培养过程中各个培养容器中与菌制剂质量相关的指标的变化,如:水含率、孢子数和胞外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第20 d时楔形瓶中培养的菌制剂,活孢数和胞外蛋白酶活性比其它两种培养方式的都高,活孢子数达到了19.13x107孢子/g,胞外蛋白酶的活性达到107.71±3.77 U/mg。因此楔形瓶培养可以用于白僵菌的大规模生产条件的借鉴,且第20 d为收获真菌粉制剂的最佳时间。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茶园昆虫病原真菌群落组成及生态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01)
- [2].昆虫病原真菌的应用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科技 2012(01)
- [3].被毛孢属两个昆虫病原真菌的重新描述[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11)
- [4].广东省森林昆虫病原真菌调查[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01)
- [5].广东省桃蚜虫霉目昆虫病原真菌鉴定[J]. 中国园艺文摘 2011(01)
- [6].安徽歙县油茶林昆虫病原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J]. 植物保护 2019(02)
- [7].川西高原昆虫病原真菌的多样性[J]. 林业科学 2020(08)
- [8].昆虫病原真菌防控草地贪夜蛾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5)
- [9].昆虫病原真菌和捕食螨间的互作关系及二者联合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1)
- [10].秘鲁:筛选出可根除实蝇的昆虫病原真菌[J]. 中国果业信息 2013(12)
- [11].一蚁巢中束梗孢类昆虫病原真菌的多型现象II.隐存的一个多头束霉新种,蚁生多头束霉[J]. 微生物学通报 2016(02)
- [12].基因功能研究策略在病原真菌中的应用[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05)
- [13].昆虫病原菌玫烟色棒束孢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 农技服务 2020(09)
- [14].德国小蠊病原真菌传播及致病机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01)
- [15].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蔬菜害虫[J]. 新农业 2011(08)
- [16].昆虫病原真菌紫外线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 环境昆虫学报 2015(05)
- [17].三种森林生态系统昆虫病原真菌优势种生态位比较[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5)
- [18].基因工程改良在昆虫病原真菌中的应用[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03)
- [19].广东省飞虱虫疠霉的初步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02)
- [20].金龟子绿僵菌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10)
- [21].球孢白僵菌胞外蛋白酶及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3)
- [22].一株昆虫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江西农业 2018(08)
- [23].真菌杀虫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吉林农业科学 2012(01)
- [24].应用荧光染色法检测寄主昆虫体表病原真菌孢子及其附着孢[J]. 微生物学杂志 2010(03)
- [25].昆虫病原真菌的种类和致病机理[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 [26].昆虫病原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12(03)
- [27].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基因上游调控序列克隆与结构预测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12(01)
- [28].蝗翅上绿僵菌孢子萌发及附着胞观察[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05)
- [29].球孢白僵菌在香蕉象甲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概述[J]. 热带农业科学 2015(08)
- [30].侵染黑肩绿盲蝽的突破虫霉新记录[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