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现今,我国传统的以国家追诉为标志的刑事司法模式和以监禁刑为主的刑罚制度的弊端已渐露端倪,例如国家与犯罪人的严重对立,监狱人满为患的同时又对罪犯的改造效果不佳,被害人所受到的精神和物质损失难以弥补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在我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随着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产生于西方的刑事和解制度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特殊机制引起了我国的刑事司法领域的关注。目前,我国各地司法机关都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着重剖析现今刑罚适用的弊端,并对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通过对其价值理念和表现形式的剖析,以发现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继而对其能够实现的价值功能进行论证分析,以展现其相对于传统刑事司法制度的优越性。第一部分,刑事和解概述。通过对刑事和解在国外的适用情况及刑事和解的产生背景、渊源、理论根据的探讨,揭示出刑事和解制度是以恢复性司法为理论根基,出于对被害人利益的关注、对犯罪人复归社会的关注、对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的关注而产生的司法制度。在介绍平衡理论和叙说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与探讨了恢复正义理论。笔者认为,恢复正义与传统的报应正义相对应,构成刑事和解的价值基础。第二部分,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分析。对刑事和解制度在完善对当事人的关注,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及如何节约司法成本,提高诉讼效率方面进行全方位论证。第三部分,论证了我国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四部分,刑事和解制度的重构。笔者认为基于刑事和解所体现的对被害人、加害人进行司法保护的理论思想,对它的引进具有特殊的意义。本部分从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对象、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对我国现阶段刑事和解制度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在审查起诉阶段的适用,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合理地运用刑事和解的功能,趋利弊害,构建具有我国本土色彩的刑事和解制度。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刑事和解制度的重要价值[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6(11)
- [2].论刑事和解制度本土化之困境[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3)
- [3].刑事和解制度新解——以回应型法为视角[J].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0(01)
- [4].论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J]. 法制与经济 2020(01)
- [5].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探析[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01)
- [6].论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J]. 法制博览 2020(22)
- [7].我国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困境及立法期待[J]. 法制博览 2020(26)
- [8].新时期关于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9(20)
- [9].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再探讨[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09)
- [10].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与隐忧[J]. 法制博览 2019(30)
- [11].刑事和解制度多元化格局及完善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9(09)
- [12].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J]. 法制博览 2019(29)
- [13].浅论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18(02)
- [14].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5].刑事和解制度的法理学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8(11)
- [16].刍议刑事和解制度适用问题[J]. 广东蚕业 2018(05)
- [17].刑事和解制度的困境与消解[J]. 法制与社会 2018(19)
- [18].刑事和解制度运用于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8(19)
- [19].浅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8(23)
- [20].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8(05)
- [21].论藏族赔命价与刑事和解[J]. 法制博览 2017(06)
- [22].刑事和解制度运行中的障碍与路径[J]. 法制与社会 2017(10)
- [23].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与美国辩诉交易制度比较研究[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24].浅谈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及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7(14)
- [25].论刑事和解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7(19)
- [26].略论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J]. 中国检察官 2017(17)
- [27].公诉环节刑事和解制度运行状况实证分析——以四川省检察机关不起诉为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8].刑事和解制度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 知与行 2017(10)
- [29].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问题分析[J]. 法制博览 2017(33)
- [30].浅议我国刑事和解制度[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