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阐释论文-乔馨

输入阐释论文-乔馨

导读:本文包含了输入阐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琴音乐,文化输入,文化选择,文化融合

输入阐释论文文献综述

乔馨[1](2016)在《中国早期钢琴音乐的文化阐释——输入、选择与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早期钢琴艺术脱胎于西方音乐艺术的"母体",在经历"本土化"的过程中,既有对西方进步的理论知识、演奏技巧、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消化,也发扬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精髓。如今,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成为音乐教育普及程度最高的"民族乐器"。但西方音乐文化价值观为中心的文化控制机制,依然对中国音乐观念和行为发生作用。虽然一些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作品和演奏法的出现,积极参与音乐文化话语权之中,但传播深广度和接受度与西方钢琴音乐不可同日而语。如何真正实现中西文化有机融合,实现钢琴音乐文化的中国化改造,将会是未来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苏倩[2](2016)在《输入阐释与输出任务对二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词汇附带习得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然而因为输入量相对较小,词汇出现频率较低,语境不够丰富加上学习者本身语言水平的限制等,导致了附带习得效率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有研究者利用输入强化和输出任务等手段来干预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以此促进学习者对词汇的注意和加工,提高词汇附带习得的效率。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比较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理论与斯维恩(Swain)的输出假设,目的是为研究阅读中输入与输出干预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与作用。同时,以往的研究大多以单词为基本研究对象,缺乏对词块的干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输入强化、输出任务、以及输入输出干预相结合的手段来检验不同干预手段对词块的附带习得各有何作用。121名高一年级学生参加本实验。这些学生依据自然班各自分为四组,根据期中考试英语平均分显示,四组之间的英语熟练程度无明显差异。四组同时参与词汇量水平测试,再依据词汇量成绩高低,四组各分为词汇量较高和词汇量较低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阅读一篇包含7个目标词块,长约365个单词的文章,并复述文章大意。四组实验组分别为控制组(文章中的目标词不经特殊处理,保持原状)、注释组(阅读文章内含有目标词块的中文注释);翻译组(要求使用目标词块将中文句子翻译成英语);注释翻译组(阅读文章内既含有目标词块的中文注释,又需要使用目标词块将中文句子翻译成英语)。实验结果表明词汇量与阅读中附带习得词块呈正相关关系,即词汇量越大的学习者,词块附带习得效果越好;在即时测试中,注释翻译的干预手段对于进行学习者阅读附带习得词块效果最好,但在延时测试中,叁种干预手段在对习得词块的记忆保持上没有显着差异;同时,在即时测试中,词汇量与干预手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注释干预手段对词汇量较小的学习者更有促进作用,输出任务干预手段对于词汇量较大的学习者效果更显着。(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魏澜[3](2006)在《输入阐释和强化对二语阅读中附带习得习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二语词汇习得领域的大量研究已表明二语学习中广泛的阅读能促成词汇的附带习得,但以前的研究大多侧重单个二语词汇的附带习得研究,而对通过阅读习得二语习语的研究却极为少见。而且在习语研究领域对习语习得与阅读的关系的实证研究也几近空白。因此,本研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能否在阅读时附带习得习语和输入阐释和强化对阅读时附带习得习语的影响做了调查。本研究抽取的是重庆大学201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者。他们分属四个教学班。受试按班分成四组。通过完形填空测试,四组学生在英语的综合水平上无明显差异。在实验过程中,各组阅读一篇包含有14个目的习语的英语文章。受试事先被告知其任务是阅读文章,然后在没有文章的情况下完成关于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测试。实验用文章内容相同,但一组阅读未经任何修改的文章,一组阅读有输入阐释的文章,其中在每个目的习语后都紧跟有一个对其意义的解释,一组阅读有输入强化的文章,其中所有目的习语都以黑体形式出现,一组阅读既有输入阐释又有强化的文章。受试阅读完文章后,所读文章由老师收起来,然后受试根据要求依次分别完成关于文章中的目的习语的形式和意义的即时的识别测试。本研究通过四组学生在目的习语的形式和意义的识别测试中的表现的描述性数据考察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阅读时习得习语有否可能,同时采用双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来考察各变量的影响对习语习得的作用是否构成显着差异。输入阐释和强化为自变量,目的习语的形式和意义的识别测试为因变量。实验所得数据由社科研究统计软件包(SPSS,12.0版本)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阅读时有可能附带习得一定量的习语;(2)单独的输入阐释对阅读时习语的形式识别没有帮助,但有助于习语的意义识别;(3)单独的输入强化既有助于阅读时习语的形式识别,也有助于阅读时习语的意义识别;(4)输入阐释和强化两者结合使用时对阅读时习语的形式识别和意义识别均有积极作用,而且,输入阐释和强化两者结合使用时习语的意义识别效果优于单独的使用输入阐释和单独的使用输入强化。基于实验研究结果,作者对英语的教与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文中也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及对以后相关研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6-04-13)

王洪月[4](2003)在《输入假设的认知阐释与语言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输入假设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美国着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一套较为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同时,它也是二语习得研究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论最多的语言习得理论。即使今天,这种影响依然存在。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在有些方面与乔姆斯基关于第一语言习得的观点是相同的,比如语言习得机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但是这两种理论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克拉申指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入和语言习得机制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下,再加上语言输入,学习者就会构建一系列第二语言的内在表达方式,换句话说,建构起一个独立与母语之外的语言系统(贾冠杰,1996)。 克拉申在他的输入假设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可理解的输入。他认为只有学习者接受到可理解的输入(Krashen),语言知识才能被内化和吸收。但是遗憾的是,克拉申并没有指出什么样的语言输入才算是可理解的输入。 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认知过程。这一观点已被广大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所接受。但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西蒙(Simon)和奈塞(Neisser)等人提出的信息加工理论已被广大的中外语言学家所熟知。而同为现代认心理学范畴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还没有引起语言学界的充分重视。 本文拟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进一步解释克拉申输入假设中的可理解的输入,以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以达到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目的。 全文共分六章,加上引言和结束语共八个部分。 第一章回顾了行为主义和天生论两种语言学习理论,此外,还对克拉申的输入假设作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章详细论述了输入假设中的五个相关的假设:习得/学习假设,监察假设,情感过滤假古文,自然顺序假设和榆入假设。一方面,本文肯定了输入假设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指出了问题之所在,即克拉申没有明确解释什度输是可理解的输入。 第叁章介绍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揭示了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奠定了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的基础 (奥苏贝尔也是用认知结构来解释学习过程的)。 第四章主要介绍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它主要包括意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变量和意义学习的。。理机制。其中意义学习的,C理机制又包括叁种同化模式:下位同化,上位同化和并列结合同化。 第五章尝试用认知同化理论解释“可理解的输人’。通过分析和综合,找出了同化理论与可理解的输入之间的接口,并得出了如下结论: “可理解的输A” 就是与学习者以前的第一或第二语言知识相关的输入。 第六章阐述了上述结论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本文从语言教学的叁个要素:学生、教师和教材叁个方面分别论述。 最后,结束语是对全文的回顾与前瞻。语言输入的内化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不论语言习得机制还是同化都不能从解剖学上得以验证。但是,本文至少为解释“可理解的输入’提供了一个思路。当然,鉴于资料及笔者对此理解把握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此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03-04-10)

输入阐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词汇附带习得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然而因为输入量相对较小,词汇出现频率较低,语境不够丰富加上学习者本身语言水平的限制等,导致了附带习得效率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有研究者利用输入强化和输出任务等手段来干预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以此促进学习者对词汇的注意和加工,提高词汇附带习得的效率。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比较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理论与斯维恩(Swain)的输出假设,目的是为研究阅读中输入与输出干预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与作用。同时,以往的研究大多以单词为基本研究对象,缺乏对词块的干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输入强化、输出任务、以及输入输出干预相结合的手段来检验不同干预手段对词块的附带习得各有何作用。121名高一年级学生参加本实验。这些学生依据自然班各自分为四组,根据期中考试英语平均分显示,四组之间的英语熟练程度无明显差异。四组同时参与词汇量水平测试,再依据词汇量成绩高低,四组各分为词汇量较高和词汇量较低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阅读一篇包含7个目标词块,长约365个单词的文章,并复述文章大意。四组实验组分别为控制组(文章中的目标词不经特殊处理,保持原状)、注释组(阅读文章内含有目标词块的中文注释);翻译组(要求使用目标词块将中文句子翻译成英语);注释翻译组(阅读文章内既含有目标词块的中文注释,又需要使用目标词块将中文句子翻译成英语)。实验结果表明词汇量与阅读中附带习得词块呈正相关关系,即词汇量越大的学习者,词块附带习得效果越好;在即时测试中,注释翻译的干预手段对于进行学习者阅读附带习得词块效果最好,但在延时测试中,叁种干预手段在对习得词块的记忆保持上没有显着差异;同时,在即时测试中,词汇量与干预手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注释干预手段对词汇量较小的学习者更有促进作用,输出任务干预手段对于词汇量较大的学习者效果更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入阐释论文参考文献

[1].乔馨.中国早期钢琴音乐的文化阐释——输入、选择与融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苏倩.输入阐释与输出任务对二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3].魏澜.输入阐释和强化对二语阅读中附带习得习语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6

[4].王洪月.输入假设的认知阐释与语言教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3

标签:;  ;  ;  ;  

输入阐释论文-乔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