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危险性分区论文-张晓敏

滑坡危险性分区论文-张晓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滑坡危险性分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滑坡灾害,地理信息系统(GIS),指标因子,危险性评价

滑坡危险性分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敏[1](2019)在《基于GIS的陕西省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及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灾情较为严峻,尤以滑坡地质灾害为甚。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为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效率,开展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及区划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实际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域为研究区,针对区内分布最多、最广泛的滑坡地质灾害,基于GIS与历史灾害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滑坡的形成因素,并对各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从而建立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基于数据驱动的统计分析方法,开展研究区滑坡危险性评价及分区研究。论文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分析了陕西省滑坡灾害的发育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受控制因素和诱发因素的影响,区内滑坡灾害主要发生于陕南的低山和中山地区,且与断裂、水系的展布具有一致性。另外,频繁的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使得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加之区域强降雨、连续降雨极易诱发滑坡灾害。(2)基于滑坡灾害各指标因素下的滑坡比例、分级比例和信息量值,对各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和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以高程、坡度、坡向、岩土体类型、与断裂带距离、与水系距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年平均降雨量、与交通线路距离9个指标因子构建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3)基于GIS与数据驱动评价模型(信息量模型、确定性系数模型、逻辑回归分析模型及其组合模型)进行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根据各模型评价分区与精度检验结果,确定I+LR模型为本次研究的最优模型,评价区划结果与历史滑坡灾害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滑坡高危险区与较高危险区占研究区面积的21.86%,滑坡灾害的分布比例为84.65%,主要分布于陕南秦巴山区,且越靠近河流、断裂、交通线路两侧的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越高。(4)结果表明,基于数据驱动的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省级大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精度较高,且具有可靠性。另外,相比信息量模型、确定性系数模型、逻辑回归模型的定量评价,基于信息量的逻辑回归模型与基于确定性系数的逻辑回归模型的组合模型,由于考虑了各指标因子的权重信息,其评价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30)

李嘉雨,毛邦燕,陈亮,葛云峰,王栋[2](2019)在《基于3DEC模拟的既有铁路单体滑坡危险性分区与评价——以川黔线裁缝岩滑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快速、准确地对既有铁路单体滑坡开展危险性分区与评价,将3DEC数值模拟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并利用"触发因素重现周期信息"的方法,制作川黔线裁缝岩滑坡危险性分区图,确定滑坡的年失稳概率。研究表明,该滑坡再次失稳后,滑坡前缘将滑入綦江中,形成体积约14×104m3的滑坡坝,并且有约723 m3溜滑体滑至川黔铁路雷吼洞洞口,阻塞铁路;该滑坡再次失稳的3日累计降雨量阈值为78. 7 mm,年失稳概率为56%。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定量判别单体滑坡失稳后的运动路径和影响范围,为铁路应急抢险和后期防灾减灾提供指导和帮助。(本文来源于《铁道勘察》期刊2019年01期)

刘绪[3](2018)在《ArcGIS空间分析建模在火山次生崩塌滑坡危险性分区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火山喷发前与喷发过程中常伴生地震活动,诱发大量的崩塌滑坡灾害,造成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简化的Newmark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区域性的地震诱发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工作中。本文将火山地震作为崩塌滑坡灾害的诱发因素并设置地震参数,在收集火山地震震源数据的基础上,基于Arc GIS平台构建了一个Model Builder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临界加速度ac、Arias强度Ia分区图,并将其作为中间变量带入Newmark位移计算模型求得累积位移分区图。以长白山天池火山为例,运用该模型对长白山地区火山地震诱发下崩塌滑坡危险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构建Model Builder模型可以大大简化危险性评价的计算过程,同时具备可重复操作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吉林水利》期刊2018年08期)

余飞燕,吕蒙,杨军[4](2015)在《云南省镇雄县滑坡地质灾害主要致灾因子筛选及危险性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环境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野外实地调查及室内整理的数据进行数学模型计算,系统研究了镇雄县滑坡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GIS迭加分析功能,得出镇雄县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采用滑坡确定性系数(CF)法对滑坡地质灾害各个因子数据进行量比,并根据主要致灾因子数据与滑坡形成有利级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最终获得适用于镇雄县滑坡地质灾害主要致灾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得到各个分区的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5年02期)

王禹[5](2015)在《基于粗糙集对分析理论的区域滑坡危险性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滑坡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研究课题,然而区域滑坡的发生不是单一影响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同因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重迭效应,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很少建立因子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工作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冗余,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给区域滑坡的危险性评价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对区域滑坡的危险性评价变成了一个处理不确定、不精确问题的过程。针对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的特点,本次研究将处理不确定性见长的粗糙集理论及集对分析方法引入到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粗糙集的核心是利用上近似集和下近似集来表达不确定性和粗糙程度,可以进行属性约简并从数据中发掘出决策规则。集对分析是利用同异反联系度作为工具来处理不确定性问题。本文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研究区域,在收集研究区历史滑坡数据和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以下工作:⑴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技术,结合基础地质资料,建立了滑坡及影响因子数据库,其中滑坡数据91个,影响因子为:岩性、高差、坡度、坡向、断层、河流和植被,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区域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初步分析。⑵计算各影响因子的敏感系数,运用粗糙集理论对因子进行了属性约简和规则提取,研究结果表明,约简后的7个因子对于危险性评价均是必要的,规则显示因子属性值最优的区域即是滑坡易发区。⑶依据约简后的属性生成评价样本集,使用集对理论构建评价样本与评价标准的联系度,建立起了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的RS-SPA评价模型。⑷通过GIS技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500m*500m的单元网格,最后通过MATLAB编程和属性库管理实现了网格单元联系度值的计算和GIS系统的对接,完成了区域滑坡危险性区划图。(本文来源于《石家庄经济学院》期刊2015-04-01)

苏鹏程,韦方强[6](2014)在《澜沧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空间分布与危险性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结果与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直接验证了本研究的危险性分区结果,为流域灾害防灾减灾和规划安全的人居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胡云瑞,曹荣泰,祈永辉,李彬[7](2012)在《青海省化隆地区滑坡机制及危险性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海省化隆地区330 kV吉官Ⅰ线,官李Ⅱ线已建吊沟至丹麻段线路为研究背景,对该地区黄土滑坡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滑坡的分布规律,类型,特征,并对其进行危险性分区,为该区今后新建输电线路选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2年27期)

郭惠娟[8](2010)在《基于信息量模型的滑坡危险性分区及景观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是受多因子综合影响的复杂的具有时空变异特征的陆地生态过程之一,而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是诱发滑坡灾害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同时景观格局与坡度、坡长以及土壤性质等密切相关,因此,景观的空间格局也会影响滑坡灾害等一系列生态过程。通过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并对不同危险性等级区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对于了解和掌握滑坡灾害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程度和方式及措施配置下的异质化规律意义重大,能更有效地指导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对生态恢复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深入学习滑坡危险性分区和景观格局分析理论及研究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以GIS为平台,建立研究区域滑坡灾害空间数据库,并选取影响滑坡的关键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将灾害发生确定性系数(CF)和信息量模型相结合,对研究区域滑坡危险性分区,并在Fragstats支持下对不同滑坡危险程度的区域进行景观格局特征分析,探索滑坡危险性与景观格局的关系及其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在滑坡灾害内部关键影响因子中,各不同影响因子对滑坡灾害发生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岩性类别中以沉积岩导致滑坡变形失稳的确定性最高;而在一定的坡度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加,滑坡变形失稳越严重;在坡向类别中,西南坡和西北坡较容易导致滑坡变形失稳;土壤类型中的紫色土对滑坡的发生最为敏感,其次为水稻土、红壤、赤经壤、黄壤和其它土壤类型;而中坡度山地和中坡度丘陵的地形体导致滑坡变形失稳的确定性较高。(2)通过各影响因子信息量的空间迭加得到的滑坡危险性得分图中,根据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划分得到了研究区五个危险性等级区域。其中,极高危险性和高危险性区域包含的滑坡灾害个数达到271个,占到滑坡总数的84.69%,且极高危险性区域内单位面积的滑坡灾害点个数达1.707个/103ha,而极低度危险性区域的滑坡灾害点个数仅为2个,单位面积上的灾点数为0.030个/103ha,分区结果与研究实际情况比较吻合。(3)在景观水平上,景观的多样性和破碎化程度均随着滑坡危险性等级的增加而减小,而聚集度则随着滑坡危险性等级的增加而增加,即随着危险性等级的增加,其景观多样性越小,空间异质性也越小。进一步分析可知这与滑坡发生的内在因素及人类活动的范围有关,一方面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地丘陵地带,不可能发生在平缓地带,另一方面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范围一般集中于平缓地及缓坡区域,而在坡度较高的区域则以林地和园地为主,干扰较少,即土地利用活动对滑坡灾害的发生影响较小。(4)在景观类型水平上,景观的大小、形状、破碎程度、聚合程度指数与滑坡危险性等级均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同一景观类型的不同景观指数与危险性等级的相关程度各不相同,而在同一危险性等级区内不同景观类型的景观指数也各不相同。(5)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及利用的程度本身已受到地质地貌因素的影响,因此土地利用作为滑坡发生的外因,只有当研究区域内具备了一定的孕灾条件时,其才对滑坡具有诱发作用。在对其进行影响因子分析时,需结合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形成系统的因子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0-04-01)

许湘华[9](2009)在《贵州省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编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IS对贵州省区域内的滑坡危险性进行评估。首先,研究将历史地质灾害分布、地形、地层岩性、断裂构造、河流水系和年均降雨量作为相互独立的滑坡诱发因子,并对各因子按照一定标准再次分级,形成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绘制各因子的分级图层;然后,考虑因子贡献率,以黄金分割法确定6个因子对发生滑坡灾害的权重;最后,在GIS环境下,应用权重线性组合模型建立滑坡危险性分区图。根据该图,研究区域被划分成4个危险等级:灾害密集发育区、灾害中等密集发育区、灾害偶发区、灾害基本不发育区。通过将滑坡危险性分区图与历史滑坡分布图迭加对比,验证分区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陈彪,张锦高[10](2009)在《叁峡库区巴东新城区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巴东县新城区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因子的分析,确定了16个参评的危险性因子、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并予以分级赋值,根据危险性综合指数进行危险性分区与评价,其分区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09年01期)

滑坡危险性分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快速、准确地对既有铁路单体滑坡开展危险性分区与评价,将3DEC数值模拟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并利用"触发因素重现周期信息"的方法,制作川黔线裁缝岩滑坡危险性分区图,确定滑坡的年失稳概率。研究表明,该滑坡再次失稳后,滑坡前缘将滑入綦江中,形成体积约14×104m3的滑坡坝,并且有约723 m3溜滑体滑至川黔铁路雷吼洞洞口,阻塞铁路;该滑坡再次失稳的3日累计降雨量阈值为78. 7 mm,年失稳概率为56%。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定量判别单体滑坡失稳后的运动路径和影响范围,为铁路应急抢险和后期防灾减灾提供指导和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滑坡危险性分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敏.基于GIS的陕西省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及分区研究[D].长安大学.2019

[2].李嘉雨,毛邦燕,陈亮,葛云峰,王栋.基于3DEC模拟的既有铁路单体滑坡危险性分区与评价——以川黔线裁缝岩滑坡为例[J].铁道勘察.2019

[3].刘绪.ArcGIS空间分析建模在火山次生崩塌滑坡危险性分区评价中的应用[J].吉林水利.2018

[4].余飞燕,吕蒙,杨军.云南省镇雄县滑坡地质灾害主要致灾因子筛选及危险性分区[J].地质与资源.2015

[5].王禹.基于粗糙集对分析理论的区域滑坡危险性分区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

[6].苏鹏程,韦方强.澜沧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空间分布与危险性分区[J].资源科学.2014

[7].胡云瑞,曹荣泰,祈永辉,李彬.青海省化隆地区滑坡机制及危险性分区[J].山西建筑.2012

[8].郭惠娟.基于信息量模型的滑坡危险性分区及景观格局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0

[9].许湘华.贵州省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编制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

[10].陈彪,张锦高.叁峡库区巴东新城区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9

标签:;  ;  ;  ;  

滑坡危险性分区论文-张晓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