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粉梅(山西省古交市中心医院山西古交0302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250-01
1992年2月至2009年8月,我科共收治2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通过采取积极有效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8例,年龄18-35岁,平均26.5岁,孕37-41周,剖宫产19例,顺产9例,分娩男婴11例,分娩女婴17例。
1.2方法助产士及护士采取心理疗法,关心体贴,帮助产妇运用语言、表情、行为、暗示等心理护理疗法去直接影响及改变产妇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感障碍和异常行为,改变产妇心理状态和由此引起的身体症状,达到预防、改善、控制产后抑郁的发生。
2相关因素分析
2.1生理因素产后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当复杂,在产妇经历怀孕及分娩过程中,内分泌激素特别是性激素水平大幅度变化,如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r-氨基丁酸(GABA)受体对苯二氮卓类不敏感,诱导GABA-A4亚单位或是抑制GABA能神经元活动,造成抑制性神经冲动不足,多巴胺功能亢进,产生抑郁情绪。
2.2心理因素分娩是一个生理的过程,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90%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另外,产妇对即将承担的母亲角色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形成心理障碍。
2.3身体因素分娩疼痛与不适使产妇过度紧张,从而诱发产后抑郁、产时产后的并发症。滞产、难产、手术产等突发的应急事件使产妇发生剧烈的心理变化,加之睡眠规律的改变、疲劳、营养摄入不足,导致其出现失眠、认知障碍、倦怠、易怒等与抑郁相似的症状。
2.4家庭因素产妇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此时的产妇非常在乎家人,特别是丈夫的关心和帮助,产后家属冷漠、家庭不和睦、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家庭对婴儿性别的要求等都是导致产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
2.5个性特征孕产妇的个性特征与产后抑郁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孕产妇平时感情脆弱、缺乏自信、性格内向、多虑、情绪不稳定,容易诱发产后抑郁症。
3心理护理
3.1加强围生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做好妊娠及分娩期卫生指导,护理人员应重视孕妇的心理咨询及指导,帮助孕妇了解有关妊娠、胎儿宫内发育及分娩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巧及产后保健、科学育儿等,指导产妇进行合理的营养和适当的活动锻炼。对有并发症的孕妇应积极帮助其调整心态,使其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
3.2入院后指导孕妇入院后,医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热情接待孕妇,介绍休养室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及本科室的技术力量,介绍科学接生的优越性和安全性,讲解分娩过程中的基本知识,认真回答孕妇和家属提出的问题,针对孕妇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进行情感疏导的健康教育,使孕妇消除恐惧焦虑心理,安定情绪。
3.3导乐分娩产妇进入产程后,非常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和家人的陪伴,我科开展了导乐陪伴分娩,导乐分娩是由一名有经验的助产师或护理人员在产前、产时、产后陪伴产妇分娩,与产妇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给产妇以生理、心理、情感上的支持,以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支持产妇顺利分娩,确保母婴安全。减少了体力的消耗,有利于产褥期的恢复。
3.4产褥期心理护理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加之产后会阴伤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切口痛、子宫收缩痛、睡眠差、乳汁不足、照顾婴儿无经验、尿潴留、便秘等均可使产妇情绪低落,所以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产妇。多为产妇提供心理和生活护理,同时向其传授育婴知识,指导母乳喂养的方法、技巧及正确的哺乳姿势,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增强产妇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5情感支持给产妇创造一个温馨、舒适、亲切、宽松的分娩和修养环境,以减少因环境改变而带来的应激反应,营造快乐的心理氛围。我科开展了产后新生儿抚触及新生儿游泳等项目,使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其中,增加亲子交流,使其充分体会到为人母的乐趣所在。
3.6争取良好的家庭氛围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家庭成员角色的获得,有利于建立多种亲情关系,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有同情心,倾听倾诉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情绪,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家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
3.7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护理人员应大力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使她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心理素质,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医务人员和家庭要充分的重视,提供更多的帮助,并协助调整好其心理状态,同时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尤其是对丈夫进行教育和指导,改善夫妻、婆媳关系,改善家庭生活环境,确保母婴健康平安。
4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对婴儿的情感、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了解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以及及时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对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