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代是汉语发展的特殊时期,有很多语言现象在近代出现或消失。近代汉语中的语音、词汇、语法与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现代汉语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将”的发展变化印证了这一现象。古代汉语中的“将”用法十分活跃,既可以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助词、连词等,又可以作为构词语素组成名词、动词、副词。近代汉语的“将”与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总体来看,“将”的用法从上古到近代由简发展到繁,而从近代到现代又由繁发展到简。清代作为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过渡阶段,此时“将”的用法正处于由繁变简的过渡阶段。《儒林外史》作为清代的代表作品,反映了清代的语言面貌。《儒林外史》中“将”的用法,是“将”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历时性缩影。本文从共时角度入手,穷尽性地考察了《儒林外史》中“将”的用法,并结合历时语料,对“将”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条件和诱因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儒林外史》中,“将”可以作名词、动词、副词、介词、助词以及构词语素,没有连词、形容词用法。本文根据“将”在句中能否单用以及其句法功能的不同,分别从三个大的方面对“将”进行了描写,然后又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将”的语法化进程。本文不包括绪论与结语,共有四章。首先为绪论,概述本论文选题的缘由、研究对象以及选题意义,介绍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理论背景、研究方法、语料来源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章,“将”作语素。“将”作语素时,可以为名词性语素、动词性语素、副词性语素。这一章分别描写“将”作语素时,所组成的复音词,以及这些复音词的历时变化。第二章,“将”作实词。这一章又从两个方面对“将”进行了描写,“将”作名词与“将”作动词,“将”作名词时所受的句法限制以及“将”作动词时所使用的句法环境。第三章,“将”作虚词。本章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将”作副词、“将”作介词、“将”作助词。本文在对“将”的不同词性进行描写的时候,又根据“将”表达的不同语法意义,对“将”分小类进行讨论。第四章,《儒林外史》中“将”的语法化程度。在本章中,首先介绍前人对“将”语法化的研究成果,然后根据“将”的使用情况分析“将”在《儒林外史》中的语法化程度,并分析诱发“将”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最后通过“将”的语法化验证语法化的原则。结语部分对本研究加以总体概括。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儒林外史》讽刺艺术蠡测[J]. 戏剧之家 2020(12)
- [2].《儒林外史》地域叙事的圈层结构及相关问题考述[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3].《儒林外史》中“打秋风”现象浅析[J]. 戏剧之家 2020(13)
- [4].《儒林外史》与永胜方言[J]. 社会主义论坛 2020(05)
- [5].《儒林外史》结构新探——以人物退场之后为例[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6].《儒林外史》的科举叙事与历史上的明代科举[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7].挣扎者与叛逆者——《儒林外史》中的母教文化[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9(04)
- [8].浅析《儒林外史》中饮食描写的作用[J]. 甘肃农业 2018(08)
- [9].薪传近代惟呐喊,师法遥指在春秋——论《儒林外史》对《春秋》的继承[J]. 广西社会科学 2018(08)
- [10].《儒林外史》结构形态试析[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6(06)
- [11].《儒林外史》对民族精神文化的反思与超越[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2].《儒林外史》中知识分子“堕落式”的行为变化过程初探[J]. 名作欣赏 2017(17)
- [13].《儒林外史》本事考释——兼论《儒林外史》的“笔无藏锋”[J]. 泰山学院学报 2017(04)
- [14].从《儒林外史》看吴敬梓的教育思想[J]. 滁州学院学报 2017(01)
- [15].浅谈《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的作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4)
- [16].《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新探[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8)
- [17].《儒林外史》中“出家人”与明清佛徒的纷异[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8].《儒林外史》中的书坊文化[J]. 新乡学院学报 2017(10)
- [19].近十年(2006-2016)《儒林外史》研究述论[J]. 湖南社会科学 2017(05)
- [20].《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探析[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6(03)
- [21].论《儒林外史》的叙事修辞——以反讽为中心[J]. 黄山学院学报 2016(02)
- [22].《儒林外史》翻译中称呼语的人际意义[J].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 [23].从社会符号学视角看杨译《儒林外史》中指称意义的转换[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04)
- [24].从社会符号学视角看杨译《儒林外史》中言内意义的转换[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 [25].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杨译《儒林外史》中语用意义的转换[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04)
- [26].为儒林立品 为世人矫俗——《儒林外史》导读[J]. 初中生世界 2019(46)
- [27].《儒林外史》阅读[J].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20(02)
- [28].儒林群丑的讽刺画卷——读《儒林外史》有感[J]. 初中生写作 2020(05)
- [29].浅谈《儒林外史》的纪传性[J]. 北方文学 2020(09)
- [30].《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方案[J]. 教育界 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