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过优化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监测指标运行了系统研究,并以国家女子柔道集训练队员为测试对象,进行了指标的测试和检验。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监测指标的初选、专家筛选、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等,较全面地反映出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素质结构特征2、采用特尔斐、因子分析、层次分析以及项目理论知识四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素质二级典型评价指标及其指标权重,较科学地反映了女子柔道项目对于运动员运动素质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以36+名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实测数据为依据,按照“百分位数法”制定出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监测指标的单项与综合评价标准。回代检验显示,综合评价标准能够较客观的反映出不同水平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差异。3、运动素质结构特征主要由最大力量因子、专项力量因子、速度耐力因子、速度协调因子、力量耐力因子和爆发力因子构成,相应典型评价指标为:高翻、15s投入、1min拉橡皮条、10s打入、引体向上和立定跳远,其权重分别为:0.16D8、0.4585、0.1608、0.2088、0.0486和0.0284。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柔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J]. 山西体育科技 2010(04)
- [2].浅谈柔道运动员的供能与疲劳恢复[J]. 山西体育科技 2010(02)
- [3].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J]. 山西体育科技 2012(02)
- [4].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背负投技术运用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2)
- [5].8位不同体质量的顶级柔道运动员在同一赛前训练计划实施中的能量代谢特征[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01)
- [6].功能解剖角度下女子柔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7)
- [7].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赛前个性化力量训练[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9(01)
- [8].浅析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J]. 青少年体育 2018(02)
- [9].简论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 青少年体育 2018(07)
- [10].关于男子柔道运动员使用寝技技术的现状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6)
- [11].以人为本视域下对柔道运动员训练损伤的防治研究[J]. 运动 2016(20)
- [12].功能解剖视角下女子柔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 [13].河北省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分析[J]. 运动 2017(01)
- [14].核心稳定训练对柔道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 运动 2017(06)
- [15].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技术训练的基本原则及训练方法[J]. 青少年体育 2017(05)
- [16].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疲劳的监测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2017(03)
- [17].营养干预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和体成分的影响[J]. 青少年体育 2017(06)
- [18].体能训练对柔道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07)
- [19].技能迁移规律下投掷力量训练运用于柔道运动员训练的方法[J]. 田径 2017(11)
- [20].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伤病调查与分析[J]. 武术研究 2017(11)
- [21].辽宁省摔跤柔道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25)
- [22].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心理技能与竞赛焦虑的相关研究[J]. 才智 2016(07)
- [23].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特点的研究[J]. 才智 2016(14)
- [24].中国男子柔道运动员比赛成绩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运动 2016(09)
- [25].试论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J]. 青少年体育 2016(06)
- [26].不同级别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调查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10)
- [27].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研究[J]. 武术研究 2016(11)
- [28].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体重控制分析[J]. 武术研究 2016(11)
- [29].柔道运动员初级阶段选材方法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12)
- [30].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