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秦岭山地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及生态保育策略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自然地理
作者: 康艳
导师: 刘康
关键词: 植被土壤坡度复合体,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保育策略,秦岭山地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秦岭山地是中国重要的森林分布区,林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75.2%,是中国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在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不仅影响着秦岭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还直接影响着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水生态安全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水质和水量。 本研究基于功能和空间格局这一景观生态学和森林水文学的热点,选取秦岭山地陕西境内的植被-土壤-坡度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采用ArcView3.2、ArcGis8.12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从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具体分析秦岭山地(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和空间分布格局,并提出生态保育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1)秦岭山地总体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覆盖率高,但由于人为活动剧烈,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景观破碎化程度高,天然林大量被农田、草地和灌丛所替代。据计算,单位面积北坡植被复合体的持水量大于南坡,反映出南坡人类活动强烈,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2)植被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与其所在地的植被、土壤和坡度因子息息相关,位置—变化效应指数反映了在扩大森林面积的同时,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格局对有关生态效能的影响,求得有限面积扩展下的最大效益。计算结果显示,秦岭北坡植被位置效应指数小于南坡。 (3)基于功能与空间格局提出生态系统保育策略:以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为评价指标,以调整生态因子空间格局为手段,通过调整植被、土壤和坡度的组合来改变水涵养的状况,增加整个秦岭山地的水源涵养能力。 (4)结果表明自下而上的尺度转换方法,可以保留较多的细节信息,较好的分析出小尺度对大尺度的内在影响,在景观生态学和森林水文学的研究中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多尺度转换方法。 论文以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为依据,提出生态保育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上为秦岭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概述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动机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论文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进展
2.1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及发展
2.1.1 格局与过程
2.1.2 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
2.1.3 尺度的基本概念
2.1.4 多尺度问题
2.1.5 景观生态学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的应用
2.2 国内外森林水文研究进展述评
2.2.1 森林水文研究历史概况
2.2.2 森林水文研究主要成果
2.3 “3S” 技术在景观生态学和森林水文学中的应用
2.3.1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2.3.2 “3S”技术在森林水文学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
3.1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3.2 气候
3.3 土壤
3.4 社会经济概况
3.5 自然资源特点
3.5.1 秦岭水文资源
3.5.2 秦岭植被概况
3.5.3 秦岭森林资源
3.5.4 丰富的生物资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4.2 基础图件绘制与分析
4.2.1 图件来源
4.2.2 图件绘制与分析
4.3 植被水源涵养能力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4.3.1 水源涵养能力的评估
4.3.2 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格局分析
4.4 植被水源涵养功能尺度效应分析
4.4.1 复合体变化—位置效应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
4.4.2 流域水涵养能力
4.4.3 整个秦岭山地水涵养能力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复合体水源涵养能力
5.1.1 生态因子与水流失量的关系
5.1.2 复合体水源涵养能力评估
5.2 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格局分析
5.2.1 复合体持水量分级的空间分布
5.2.2 复合体持水量分级的景观指数分析
5.2.3 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综合分析
5.3 植被生态系统水涵养功能尺度效应分析
5.3.1 复合体变化—位置效应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5.3.2 流域水涵养能力
5.3.3 秦岭山地水涵养能力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态保育策略
6.1 秦岭山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6.1.1 森林面积下降
6.1.2 水土流失严重
6.1.3 生物资源遭受破坏
6.1.4 生态环境恶化
6.2 保育策略
6.2.1 基于空间格局的森林扩展
6.2.2 划分生态功能区
6.2.3 健全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网
6.2.4 实施生态工程建设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问题
7.1 研究结论
7.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11-18
参考文献
- [1].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主要因子与其水源涵养功能关系研究[D]. 王骄洋.河北农业大学2013
- [2].红壤退化恢复林地凋落物归还特征与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评价[D]. 易志强.南昌工程学院2017
- [3].长白山区森林—沼泽复合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 杨絮.华东师范大学2015
- [4].澧水源头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D]. 张展.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 [5].基于InVEST模型的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功能现状及优化研究[D]. 邱问心.浙江农林大学2018
- [6].基于MATLAB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系统的研建[D]. 罗叶琴.北京林业大学2016
- [7].江西大岗山不同密度杉木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 赵磊.东北林业大学2013
- [8].武汉市绿色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D]. 曾容.华中农业大学2008
- [9].江西省大岗山主要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 李道宁.东北林业大学2014
- [10].松栎混交林土壤特性及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 陈莉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基于GIS的秦岭山地植被分布与环境梯度关系分析[D]. 朱晓勤.西北大学2007
- [2].长白山过伐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空间分布格局与林分更新研究[D]. 王俊峰.北京林业大学2005
- [3].莲花湖库区水源涵养林水文效应的研究[D]. 刘少冲.东北林业大学2005
- [4].“3S”技术在水源涵养林效能定量评估中的应用[D]. 肖洋.东北林业大学2005
- [5].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灌木林水源涵养机理及功能评价[D]. 孔亮.东北林业大学2005
- [6].西泉眼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对水质的影响[D]. 辛颖.东北林业大学2005
- [7].阿什河流域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D]. 杨洪学.东北林业大学2005
- [8].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土壤生态特性研究及优化造林模式的选择[D]. 臧贵敏.南京林业大学2005
- [9].莲峡河小流域森林涵养水源功能评价及典型造林设计研究[D]. 张志永.华中农业大学2005
- [10].秦岭山地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空间特征研究[D]. 高雪玲.西北大学2004
标签:植被土壤坡度复合体论文; 水源涵养功能论文; 空间格局论文; 保育策略论文; 秦岭山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