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诗教传统打造“诗香”课堂

回归诗教传统打造“诗香”课堂

关键词:诗歌;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刘爱华,任教于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孔子在他的时代就十分推崇诗歌的教化功能,并将其视为最重要的教育元素。他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认为诗歌中保存了最精粹的思想成果。又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肯定了诗歌对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在一种极端的意义上,他甚至断言:“不学诗,无以言。”将诗歌的实用功能推向极致。

笔者认为,诗歌首先是一种“储存器”,它是中国文化传统重要的存在方式之一。走进中国古典诗歌,就是走近中国文化的历史,走近它生发的根源,而这无疑是一个民族母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二,诗歌是一种思维方式。跳跃性的直觉思维当然应该被视作理性思维的重要补充,它将极大地丰富人的感受方式,进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第三,诗歌还是一种情感方式。对这个世界和复杂人性感知的多样性都被各色诗歌题材和体裁风格化了。因而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热爱读诗的人往往能在情感教育上受益良多。

综上,诗歌教学不但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模式,而且它对学生能产生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回归诗教传统,将诗歌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是一件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事情。

那么我们面对的学生现实又是什么呢?

首先,由于时间的久远,中国诗,尤其是古典诗歌几乎必然地与学生存在接受的“壁垒”。

第二,这一代学生成长于一个感官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常常乐于追求色彩明亮的东西,这种表层化的接受模式有时代的共性,不是我们仅凭激情能够改变的。

所以,对于我们而言,一方面应该坚信中国传统诗教中的正面性,同时又要与学生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寻求一条具有现实可行性的诗歌教育之路。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在这条路上的求索:

一、营造氛围,提高品位

中国是诗歌古国,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精粹。中国又是诗歌古国,诗教是中华教育之魂宝。如果说,把诗歌比作中华文化的皇冠,那么,诗教则是这皇冠顶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一文化瑰宝,创新我们的语文教学。

好的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室四周张贴古诗字画,营造诗意课堂。

养成读诗的习惯。每日一诗。每天在白板右方由同学抄出一首古诗,并带大家读,解释给大家听,还要负责考核评价登记,这样积少成多,班级定期召开古诗吟诵会,其中包括古诗诵读、古诗游戏、古诗歌唱、古诗评析等,学生乐在其中,养成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知不觉提高了自身的品位,也就是文化层次,成了一个个很有涵养的学生。

二、开拓创新,唱响课堂

《辞海》对诗歌的定义: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现代汉语词典对诗歌定义的诠释: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现代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所以,诗歌适于诵读,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语气的间歇停顿上表现所蕴含的情感。

尽管现代诗歌脱离了最初的音乐,但不能掩盖诗歌合乐而起的内质。事实上,许多音乐人并不放弃这方面的努力,他们给诗谱曲,有的已成为众人传唱的经典。台湾音乐界被评论为“情感叙述的音乐大师”的梁弘志将苏轼的《水调歌头》配曲,经王菲空灵妙曼的演唱,悠然而绵远,敲打着我们已经浮躁的心灵……这样的范例还有很多,笔者进行了搜集,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有:

1.歌曲名称:《人面桃花》

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歌曲名称:《虞美人》

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

3.歌曲名称:《人约黄昏后》

相关古诗词:宋·朱淑真《生查子》

4.歌曲名称:《但愿人长久》

相关古诗词:宋·苏轼《水调歌头》

5.歌曲名称:《月满西楼》

相关古诗词:宋·李清照《一剪梅》

6.歌曲名称:《满江红》

相关古诗词:宋·岳飞《满江红》

7.歌曲名称:《别亦难》

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

8.歌曲名称:相看泪眼

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

其中有的是原诗词,如:《但愿人长久》、《月满西楼》;有的稍作改编,取其意境,如:《涛声依旧》。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每周一歌,既教会了诗词,又让学生感受了诗歌最初的律动。古典现代融合,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当歌声在教室飘扬,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三、借得佳句,写就华章

引用诗句入文,可以使文章顿添华采。当学生心中积淀了大量诗词的养分,要将它适时地内化为文喷薄而出。诗歌入文,分三步进行训练:

1.引用诗句排比句训练

如:“”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色彩,瑰丽、灿烂;“”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形象,清新、明丽;“”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性格,自由、灵动。

转动历史的三棱镜,我看到“”的悲壮,“”的悠然;我听到“”的忧愁叹息,“”的乐观自信。

儿时,爸妈在田间劳作,我与奶奶相随饷田去,总希望夜幕的降临,我和全家人一起坐在院中,一起“”,一起“”。

渐渐地步入学堂,我不再局限于自然的满足,而是悄悄走进文人的心灵。我追寻杜甫“”的雄心壮志;我渴望“”的洒脱悠闲;我寻觅“”的真挚友谊。

类似于这样的句式训练,每堂课前进行一例,先是教师出好题目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像做“脑力操”一样填空。一段时间后可让学生自己出题成句,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出口成章。

2.诗句加事例叙述训练

以一句诗引出对某一诗人事例的叙述。例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仙”李白虽做过官,但是不得皇帝的重用,终于因宦官高力士和杨贵妃等人的谗毁,被迫离开了长安。他的政治生涯十分坎坷,使他无法在政治上大展拳脚。这一点固然可惜,但政治上的一再挫折、生活上的长期颠沛,磨练了李白的思想,也开拓了李白创作诗歌的广阔天地。既添诗味,又作为论据,使文章更有力度,一举两得。

3.诗人纵向研究

以某一诗人的几句诗为纲,探究诗人的精神内核。如:以李清照诗句为纲,写成《易安,水边的女子》、《走近易安》等。

4.杂揉,取其诗歌内核

例: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犹如有了源头活水,时时滋润灵动的眼睛,去发现幸福,发现美,欣赏美:姹紫嫣红、草长莺飞是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美。荷败菊谢就大煞风景了吗?为什么不用心去品味“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优美意境呢?在城市,有霓裳倩影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繁华热闹;在乡村,有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的淳朴宁静。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则空明澄澈,超然于名利纷争之外,感到宁静与满足。身居高位,钟鸣鼎食掌印管符,可谓荣华富贵。人在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逗虫鱼养花鸟,自怡心性淡泊明志。拥有一份平常的工作,能感受到生活的平和安逸。“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先天的骄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浸润,更能使你出类拔萃、卓而不群;即便是遇到挫折“行到水穷处”,也要坦然地迎难而上,潇洒地“坐看云起云涌”。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长期有效的以诗入文写作训练,使学生笔下熠熠生辉。

诗歌是人人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短小精悍,韵味无穷,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其中的音乐美、建筑美、灵性美,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不但对于其他种类的文学有真切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枯燥的。”回归诗教传统,打造“诗香”课堂,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提升学生的“诗美”意识,并以此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态。诵诗、唱诗、写诗(以诗入文),长期坚持诗歌的熏陶浸润,定能使得语文课堂诗意盎然,别有一番情趣;也定会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诗味人生。

参考文献:

[1]潘涌.关于诗歌教材和诗歌教育[J].教育艺术,2001(3).

[2]钱梦龙.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J].语文学习,2002(3).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邮政编码:215500

标签:;  ;  ;  

回归诗教传统打造“诗香”课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