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李昌平用13个字概括出中国“三农”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资金和土地,而我国当前支农资金非常匮乏,各个金融机构在市场机制调节状况下纷纷回避对农民贷款,农民融资需求高涨但融资渠道短缺,同时农村土地作为资产尚处于非充分利用状态,其产权利用的不完整也导致其作为不动产融资功能的丧失。放眼世界,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农地金融制度为农业和农民提供了极佳的融资机制与模式,保证了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这个国家强盛的根基牢不可破。而在我国无论是农地金融制度或是业务尚未真正制定和展开,因此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系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需要的农地金融制度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的金钥匙。以构思我国农地金融制度设计及运行模式为目的,本文通过对部分农村的实地走访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数据和资料,结合已有文献总结出农地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和农业发展的关系,从法律角度和实证角度分析出当前对于农村土地法律规定的不足,剖析农村金融业的现状、结构和问题。在阐述分析我国农地金融试点得失的同时,结合国外农地金融百年发展的历史与经验,在提出多项农地金融发展配套措施的基础上,对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基本框架进行构想和设计,包括制度构建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体系设计和业务运行。通过对农地金融体系构建和运行方式的设计,对理论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构思,在制度构建五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农地金融产业管理司进行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委派政策性金融机构、专业性金融机构以及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各个层次业务,构成系统性农地金融产业结构和运作模式。
论文目录
致谢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农地金融研究相关理论1.3.1 产权理论1.3.2 资本和不动产理论1.3.3 金融发展及作用论1.4 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1.4.1 研究内容1.4.2 可能的创新点2 农地金融及其与农村发展关系2.1 农地金融的涵义2.2 农地金融、农村金融、农业金融的区别与联系2.3 农地金融的特点2.4 农地金融与农村发展的关系2.4.1 农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2.4.2 农地金融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关系2.4.3 农地金融与农业生产的关系3 我国农地金融发展现状及试点建设发展分析3.1 当前法律和政策对有关承包经营权抵押与融资的规定3.2 对当前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分析3.2.1 基于立法和政策颁布的分析3.2.2 分析结论3.2.3 基于法理的质疑与剖析3.2.4 剖析结论3.3 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及其状况分析3.3.1 当前农村正式金融机构构成3.3.2 当前农村非正式金融机构构成3.3.3 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问题3.3.4 从中国农业银行看商业银行的定位问题3.3.5 农村信用社发展困境问题3.3.6 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3.3.7 农村金融的整体风险3.4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试点发展建设分析3.4.1 贵州省湄潭县农地金融制度案例3.4.2 湄潭县农地金融制度基本模式与主要经验3.4.3 湄潭县农地金融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境4 西方发达国家农地金融发展概况及经验借鉴4.1 德国农地金融概况4.2 美国农地金融概况4.3 日本农地金融概况4.4 发达国家农地金融发展经验借鉴5 我国发展农地金融的配套措施5.1 完善农业保险5.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5.3 建立农业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5.4 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5.5 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5.6 增加财政农业支出6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基本构想6.1 农地金融建设的总体目标6.1.1 宏观目标6.1.2 微观目标6.2 农地金融建设的基本原则6.2.1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原则6.2.2 农地使用方式不变原则6.2.3 政府支持原则6.2.4 业务运行合作原则6.2.5 渐进性原则6.3 农地金融体系构建6.3.1 建立农地金融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机构:农地金融产业管理司6.3.2 建立国家政策性农地金融机构:国家土地银行6.3.3 建立专业性农地金融机构6.3.4 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进入农地金融市场6.4 农地金融业务的运行6.4.1 农地资产证券化业务6.4.2 农地金融信贷业务7 结语参考文献作者简历学位论文数据集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地金融制度论文; 承包经营权抵押论文; 国家土地银行论文; 资产证券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