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研究

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研究

论文摘要

在诸多不可持续的重大现实问题面前,人类文明何以可持续发展,这是作者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关注、思考和探讨的基本问题。同时,资源短缺、能源有限和人口众多等问题是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课题。因此,本选题的研究旨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理上,通过“根源式”的研究,拓展环境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为环境政治学兴盛于中国、服务于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解决提供理论支撑;二是提出并论证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环境政治传统,揭示环境与政治互动的内在关系,指出传统环境政治对谋求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价值。本文以环境政治学和现代政治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原则为基础,以夏商至清末民初中国传统社会环境政治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为研究对象,重点提出并论证了传统环境政治的产生和发展、传统环境政治的主要思想基础、传统环境政治运行的原则和机制、传统社会的环境保护法规、传统环境政治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等内容。形成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第一,对“环境政治(学)”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新的概括,对“传统环境政治”进行了初步界定。(1)环境政治是在特定环境和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环境政治权利,实现其生态环境利益的一种生态、社会关系。环境政治的发展将以绿色科技为先导,以生态经济、可持续经济为中心,以环境政治权利的获得和生态利益的实现及满足为目的,以变革政治体制、政治思维和政治价值观为途径,实现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同共荣。(2)“环境政治学”则是以环境政治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与趋势的学问。其学科性质属于政治学。(3)本文所谓“传统环境政治”是指我国1912年前在政治领域中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它以研究环境与政治关系的相关性为重点,以分析环境变迁和环境问题引发的政治响应为基本点,揭示环境政治权力分配的本质,以及环境政治行为、环境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变化规律。第二,尝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为宗,以环境政治学的交叉研究法为主,对我国传统环境政治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探究,初步构建了一个包括传统环境政治思想、原则、环境政治体系、环境政治行为以及环境政治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归纳了传统环境政治的特点,掲示了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客观地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指出了其存在的历史局限。第三,重点分析和归纳了儒、道、佛、法等四大思想流派关于环境政治的基本思想,分析了它们彼此互动、交流、交锋和交融的规律,以及以不同性质、内容和方式共同作用于传统环境政治的特点,指出了传统环境政治指导思想的多元性和融通性。各家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是自主融通,创新发展。第四,结合不同的社会政治形态,对传统环境政治运行的原则和机制进行剖析,这是本文的重要创新之一。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形态与西方大相径庭。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建立开始直至1912年新的民主政体诞生,传统社会长期处于不同质的王朝统治时期,王朝政治持续时间之长是世界罕见的。基于王朝政治统治的事实,我们认为,传统环境政治的首要原则是“王权至上”,同时,基于实际生态场域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究天人之际的认知,提出并施行了体国经野、山川形便、务时寄政、以时禁发、公平公正、均平节用等独特的治国原则,创造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文明,推动了环境政治体系的建构和环境政治行为的实施。第五,自然灾患的多发、群发,特别是大江大河带来的大灾,激发了先人响应环境问题的政治智慧。虞衡机制的设立和长期坚持,政府对兴修水利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开展,因地制宜,植树造林,爱护生物,节约资源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施行,不仅缓解了人与自然矛盾,也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滋养了生态美德。对人地矛盾和人水矛盾等“千年之疡”的制度回应,则为我们认识和把握重大环境问题演变的规律及其制度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代合理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原则和制度等都是一种巨大的政治资源。这种资源如果得到恰当的开发,就能适当兼顾不同阶级、阶层、集团、群体的基本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宣泄对立情绪,起到转化消极因素,增进社会文明,实现价值进化,保护社会生产力的作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面临的环境挑战也史无前例。为了使融入了世界的中国和包容了中国的世界都能和谐、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在把握传统与现代的价值时,需要一种自主融通、创新发展的智慧,需要一种谋求多元价值兼容、进化、平衡的心态。平衡既是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状态和自然界变化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价值进化的基本规律之一。在不同的价值之间实现平衡,是为了推动它们的融合与转化。这种平衡,本质上是要确定一个更恰当的标准。这也是本文立足于研究中国传统,拓展环境政治学术研究领域的真正价值追求。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四、 研究的工作基础
  • 第一章 传统环境政治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一节 传统环境政治的基本内涵和类型
  • 一、 环境政治和环境政治学
  • 二、 传统环境政治的基本内涵
  • 三、 传统环境政治的两大类型
  • 第二节 传统环境政治的形成和发展
  • 一、 传统环境政治产生的生态基础
  • 二、 传统环境政治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三、 传统环境政治的萌芽
  • 四、 奴隶制君侯分治型环境政治的形成
  • 五、 奴隶制君侯分治型环境政治的转型
  • 六、 封建专制型环境政治的形成和发展
  • 第二章 传统环境政治的思想基础
  • 第一节 儒家尊天道重人道、有为而治的生态政治思想
  • 一、 先秦:使民以时、仁治天下
  • 二、 两汉:天人合策、王者法天意
  • 三、 理学:天人一体、圣王专制
  • 第二节 道家君道自然、无为而治的自然主义政治观
  • 一、 老子:法自然、无为而治
  • 二、 庄子:反理法而任自然
  • 三、 “黄老”:顺天从人、循理用当
  • 四、 玄学:君道自然、有无统合
  • 第三节 法家法天重刑、缘法而治的环境法治主义理论
  • 一、 法天合德,事断于法
  • 二、 言轨于法,一断于君
  • 三、 法天重刑,定分止争
  • 第四节 佛教利乐有情、庄严佛土的生态政治取向
  • 一、 心性本净,心净则佛土净
  • 二、 利乐有情,戒杀放生
  • 第三章 传统环境政治运行的原则和机制
  • 第一节 传统环境政治的主要原则
  • 一、 王权至上,政在中央
  • 二、 体国经野,山川形便
  • 三、 务时寄政,以时禁发
  • 四、 公平公正,均平节用
  • 第二节 传统环境政治的运行机制
  • 一、 皇帝的决策地位及环保职责
  • 二、 中央与地方的环保权职
  • 三、 虞衡机构的设官分职
  • 四、 林政管理和植树造林
  • 五、 生物资源保护的诏令和政策
  • 六、 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措施
  • 第三节 重大环境问题的制度响应
  • 一、 人地矛盾的制度化调节
  • 二、 人水冲突与水权制创新
  • 三、 回应自然灾荒的赈恤制
  • 四、 防止生态恶化的四禁制和密折制
  • 第四章 传统社会的环境保护法规
  • 第一节 传统环境保护法规的形成和发展
  • 一、 传统环保法规的产生
  • 二、 传统环保法规的基本法理
  • 三、 传统环保法规的基本形式
  • 第二节 传统环境法规的主要内容
  • 一、 动物保护法规
  • 二、 山林保护法规
  • 三、 农田水利保护法规
  • 四、 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法规
  • 第三节 传统环境保护法规的特点和作用
  • 一、 坚持立法和执法的一贯性与长期性
  • 二、 在礼、法、制的融通中实现法制创新
  • 三、 传统环境保护法规的地位和作用
  • 第五章 对传统环境政治的的评价
  • 第一节 传统环境政治的特点
  • 一、 基于自然经济的独特环境政治关系
  • 二、 高度集权的全能型环境管理
  • 三、 环境政治发展:与王朝政治同命不同步
  • 四、 环境政治思想:以儒为主、多元并流
  • 第二节 传统环境政治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 一、 传统环境政治的积极意义
  • 1.维护了王朝统治的生态安全
  • 2.适应了自然经济发展的生态需求
  • 3.发挥了环境法律的强制性调控功效
  • 4.利用佛教强化了生态保护意识
  • 5.弘扬生态美德,彰显了环境政治的正当与合理
  • 二、 传统环境政治的历史局限
  • 1.唯王唯心:环境政治思想缺乏科学认识基础
  • 2.扞格脱节:环境政治难以完全匹配生态要求
  • 3.两种性质:生态关系与政治关系异质混同
  • 三、 传统环境政治对后世的持久影响
  • 四、 传统环境政治的当代启示
  • 结语:传统环境政治的传承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概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