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张岱年“新唯物论”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张岱年“新唯物论”探析

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传统哲学受西方近代哲学的冲击而面临转型的挑战,而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面临如何中国化的问题。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及西方分析哲学的理解和认同,张岱年先生提出了一条哲学的新路,即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创建一个“广大深微”的唯物论。其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和中国传统之精华相结合,兼综西方逻辑解析法,而创建一个“新唯物论”哲学体系。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从张岱年“新唯物论”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主要内容以及其思想特质三个方面来探析张岱年所创立的“新唯物论”哲学体系。本文导论部分首先明晰研究对象,简述选题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阐述张岱年“新唯物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理论渊源。其理论渊源主要有三,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以及西方逻辑解析法。第三部重点阐释张岱年“新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其“新唯物论”内容丰赡、义理精湛,本文拟从宇宙论、人生论和知识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张岱年“新唯物论”之宇宙论主要包括本体论和大化论。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以及西方新实在论和辩证唯物论进行综合创新,张岱年先生建立了一种“以物为本”的本体论。在大化论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化三极”、“生生两一”和“-本多级”三个命题。其宇宙论不仅独具特色,还为其人生论奠定了宇宙论基础。人生论是中国传统哲学之中心部分,自然在张岱年的“新唯物论”哲学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人生论是中国传统思想与新现实生活实践的结合,是唯物辩证法在人生哲学上的应用,而其唯物与理想相结合又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人生论内涵。与人生论相反,知识论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相对薄弱的部分,而张岱年先生对于中国哲学的这一倾向做了尝试性地弥补。其知识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三:知识的性质、知识的要素和真知的标准,并以此提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命题:“知通内外”和“真知三表”。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张岱年“新唯物论”的思想特质。这一部分主要论述其与当时其他新唯物论者、新实在论者、现代新儒家以及其他唯心论者在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包括方法论和知识论)上的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张岱年先生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有别于以上各学派的哲学体系。然而如何对这一体系进行定位呢?关于其哲学体系的定位和评价,可谓众说纷纭。本文并不纠结于其哲学体系的命名,倘若这一体系整体被揭示出来,以“张岱年‘新唯物论’”这个名称就足以表明其作为一种唯物论思想的独特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一、导论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现状
  • 二、张岱年"新唯物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及理论渊源
  • (一) 张岱年"新唯物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 (二) 张岱年"新唯物论"的理论渊源
  • 1.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 2. 西方逻辑解析法
  •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
  • 三、张岱年"新唯物论"的主要内容
  • (一) 张岱年"新唯物论"之宇宙论
  • 1. 本体论
  • 2. 大化论
  • (二) 张岱年"新唯物论"之人生论
  • (三) 张岱年"新唯物论"之知识论
  • 四、张岱年"新唯物论"思想的特质
  • (一) 张岱年"新唯物论"思想的独特性
  • 1. 与当时其他新唯物论者的区别
  • 2. 与新实在论者的区别
  • 3. 与现代新儒家及其他唯心论者的区别
  • (二) 张岱年"新唯物论"思想定位与评价——兼与辩证唯物论之比较
  • 1. 关于张岱年哲学思想的定位
  • 2. 张岱年"新唯物论"的评价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锻造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工夫——“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方法”研讨会述要[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从古代鞋履看中国传统哲学观[J]. 西部皮革 2020(05)
    • [3].《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出版[J]. 哲学动态 2020(07)
    • [4].陈荣捷“两轮哲学”思想探析[J]. 文化学刊 2020(09)
    • [5].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性建构[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6].中国传统哲学的生生相续——《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读后[J]. 孔子研究 2018(06)
    • [7].中国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型[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8(21)
    • [8].专题研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路径与问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 [9].中国传统哲学解释实践中的三个谜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0].唯物认知范式对中国传统哲学解释的意义与问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1].新时期中国传统哲学的观念嬗变与转型[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9(05)
    • [12].财务会计领域内中国传统哲学的应用小论[J]. 财会学习 2017(12)
    • [13].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发展[J]. 人民论坛 2017(24)
    • [14].中国传统哲学的大智慧[J]. 人民论坛 2017(24)
    • [15].澄清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几个偏颇认识[J]. 人民论坛 2017(24)
    •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教学的新思考[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2)
    • [17].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 学习月刊 2015(02)
    • [18].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理”与西周哲学译名之研究[J]. 日本研究 2015(02)
    • [19].西周对中国传统哲学概念“性”的译介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0].中华传统“五色”的古今色彩意象对比[J].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6(11)
    • [21].在《概论》课中怎样讲好“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视阈[J]. 考试周刊 2016(A3)
    • [22].太极毛笔(一)[J]. 少林与太极 2017(01)
    • [23].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思维底蕴[J]. 意林文汇 2016(24)
    • [24].汉语词汇与中国传统哲学[J]. 青年文学家 2017(27)
    • [25].浅析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1)
    • [26].中国智慧哲学与中庸之道研究[J].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4(02)
    • [27].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诠释的多向维度[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02)
    • [28].价值:制约认知范式应用的隐秘力量——以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为案例的考察[J]. 江汉论坛 2019(10)
    • [29].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流变概述[J]. 决策探索(下) 2019(11)
    • [30].开启世界新方向的中国传统哲学[J]. 人民论坛 2017(24)

    标签:;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张岱年“新唯物论”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