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论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论文摘要

国家工作人员是我国刑法对一类特殊犯罪主体的称谓。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科学界定,直接影响对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行为的有力打击,和对国有资产的有效保护。它不仅涉及对各类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准确定性与适当量刑问题,而且还涉及某些非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与职务犯罪的准确定性问题,1因此意义重大。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主要的业务就是查办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职务犯罪对主体有特殊的要求,即国家工作人员,目前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比较模糊,存在争议。在反贪侦查实践中,由于立法的不明确,导致侦查范围的不明确,或者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同时侦查,浪费司法资源,或者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互相推诿,出现侦查漏洞,不能有效惩治职务犯罪。同一案件事实,由于主体的不同认定,罪名也不同,司法实践中反贪侦查部门与公诉部门以及法院对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理解不一致,导致对案件的认识存在异议,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有效打击。从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侦查实践的角度去研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能够明确职务犯罪的主体范围,明确区分职务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使司法机关在实践中对职务犯罪主体概念及范围能够达成统一认识,通过对案件准确定性来维护法律的权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加有效的发挥检察机关查办、打击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进而取得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本文在第一章中对我国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在主体认定方面的立法予以回顾,通过对立法演变的分析来阐述其所存在的争议,总结各时期立法的优缺点。具体包括79年刑法颁布后,即改革开放初期的立法。以及97年刑法颁布后关于国家工作人员主体认定方面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在第二章中,阐述了理论界关于国家工作人员主体认定方面的争议,一是关于国家工作人员认定的标准,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身份论”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职能论”,分析两种观点的差别和优缺点。二是对国家机关范围的界定。三是关于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具体分析了对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理解,对“委派”的理解,及对“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的理解。第三章则概括了司法实践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认定存在的困惑,在该章中笔者对刑法第93条所规定的几种主体分别进行了论述,列举了具体的案例,并结合实务中检法及律师之间的一些争议和分歧和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加以分析。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方面,笔者首先阐述了职务犯罪的危害性及准确界定该主体身份的重要性,分析了由于国家机关改革使得个别机关名称及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该部分单位工作人员主体性质的认定。在关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人员的认定中,笔者重点以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为例,结合具体案件及司法解释对检法及律师关于该类型企业人员的身份认定方面的争议进行了剖析,认为现有司法解释认定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工作人员中只有受国有投资方委派从事公务的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其他的人员因没有受委派而不再具有原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这样的规定,将打击的重点放在日益减少的国有独资或全资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上,不利于有效保护国有资产和打击侵犯国有资产的犯罪行为。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人员的认定中,重点对关于委派的方式存在的分歧进行了分析。在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认定,主要从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的身份认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的身份认定两部分进行了分析。在第四章笔者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总结,提出了一些思考。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问题上,笔者提出要科学概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内涵,从实质特征及职能等方面入手,将那些虽未被列入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机关范围,但实质上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责的部门纳入国家机关范围中,从而明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并建议采取“新公务论”的“3+3”模式,即为“资格+职责权限+以职务名义从事国家管理、公共管理或社会管理等公务”。在国家工作人员认定中,强调注重“身份”与“公务”的有机统一,系统的阐述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关于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人员的认定方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四点建议。在关于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方面,笔者建议完善立法将村党支部人员纳入该范围中。总之笔者力求通过本文,为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困难,尽微薄之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的法律依据
  • (一) 旧刑法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规定
  • (二) 新刑法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规定
  • (三) 行政法规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规定
  • 二、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的理论争议
  • (一) 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标准
  • (二) 对国家机关的界定
  • (三) 关于准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
  • 三、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的司法困惑
  • (一)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
  • (二)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人员认定
  • (三)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人员的认定
  • (四)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认定
  • 四、加强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的若干思索
  • (一)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内涵及范围予以科学规范
  • (二) 在国家工作人员认定中,注重“身份”与“公务”的有机统一
  • (三) 对国有公司、企业人员及“委派”人员认定的建议
  • (四) 进一步明晰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市检察机关理论研讨会召开[J]. 宝鸡社会科学 2009(04)
    • [2].发挥检察机关在处理农村信访中的职能作用[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3].检察机关如何服务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J]. 决策导刊 2008(02)
    • [4].宝鸡市人民检察院 宝鸡市检察官协会组织召开全市检察机关理论研讨会[J]. 宝鸡社会科学 2013(01)
    • [5].本市检察机关稳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J]. 上海档案 2016(12)
    • [6].论新时代检察机关捕诉关系的优化[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7].顶层设计与绩效改革——检察机关电子卷宗的应用效果透视[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8].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机制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36)
    • [9].“三型”案件管理发展理念的基层探索[J]. 人民检察 2019(14)
    • [10].检察机关如何更好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J]. 方圆 2019(23)
    • [11].S省检察机关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量刑建议工作的实证调研[J]. 法制博览 2019(35)
    • [12].检察机关服务非公企业的对策和建议[J]. 中国检察官 2019(23)
    • [13].论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J]. 浙江社会科学 2020(03)
    • [14].检察机关对监察机关的制约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20(01)
    • [15].中西部地区省以下检察机关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研究[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6].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发展变化与类型辨析[J]. 人民检察 2019(Z1)
    • [17].江苏省检察机关防疫工作[J]. 中国检察官 2020(05)
    • [18].检察机关试行公益诉讼网格化管理之探索[J]. 中国检察官 2020(01)
    • [19].试析检察机关参与疫情应急管理[J]. 人民法治 2020(06)
    • [20].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反思与运用[J]. 中国检察官 2020(07)
    • [21].全国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张军强调 学懂弄通做实四中全会精神 以更高政治站位推进检察监督能力现代化[J]. 人民检察 2019(21)
    • [22].构建检察机关智能化分案机制[J]. 人民检察 2019(21)
    • [23].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发展路径研究[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4].最高检就检察机关抗击疫情作出系列部署[J]. 人民检察 2020(08)
    • [25].检察机关云桌面应用的研究[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0(09)
    • [26].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优化[J]. 人民检察 2018(11)
    • [27].奋进新时代 实现新作为[J]. 人民检察 2018(Z1)
    • [28].忠诚铸检魂 担当写春秋[J]. 人民检察 2018(Z1)
    • [29].检察机关规范司法行为的意义及实现路径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9(18)
    • [30].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中为何居主导地位[J]. 方圆 2019(11)

    标签:;  ;  ;  ;  

    论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