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后需切除的下鼻甲组织中VEGF、MVD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相关性。 结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VEGF染色阳性率为82.35%、阳性细胞数为57.39±4.54,明显高于下鼻甲粘膜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16.67%,阳性细胞数为19.82±6.25。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下鼻甲组织中的MVD分别为46.82±3.71、23.52±2.4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VEGF阳性表达者MVD值(50.16±4.06)显著大于阴性表达者(35.93±5.43)。VEGF、MVD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无关。VEGF和MVD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9)。 结论:VEGF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血管生成有关,可能参与了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过程。MVD可定量反映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生长状况。VEGF及MVD有可能成为判断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的良好指标,抗血管生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鼻腔粒细胞肉瘤1例报道[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22)
- [2].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23)
- [3].鼻腔鼻窦及前颅底恶性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20)
- [4].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3例[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11)
- [5].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17)
- [6].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0(05)
- [7].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内镜手术治疗(附28例报道)[J]. 中国内镜杂志 2008(09)
- [8].鼻内镜下摘除蝶鞍罕见占位性病变(附2例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11)
- [9].鼻内镜加柯-陆联合术式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35例[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22)
- [10].下鼻甲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J]. 中国肿瘤临床 2010(05)
- [11].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综合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效果[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8(11)
- [12].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Fascin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14)
- [13].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8(02)
- [14].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诊断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应用效果[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12)
- [15].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0例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4)
- [16].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式选择[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07)
- [17].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18例临床研究[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02)
- [18].鼻内镜下综合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分析[J]. 华夏医学 2011(03)
- [19].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案选择及手术技巧[J]. 天津医药 2010(11)
- [20].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14)
- [21].下鼻甲平滑肌瘤伴淋巴组织增生1例[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11)
- [22].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研究[J]. 河北医药 2010(24)
- [23].鼻神经内分泌癌8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14)
- [24].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疗效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18)
- [25].鼻中隔来源鼻腔肌上皮细胞瘤1例[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14)
- [26].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J]. 河北医药 2012(06)
- [27].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术式的选择与疗效[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0(06)
- [28].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11)
- [29].鼻内窥镜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中的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 2011(02)
- [30].蝶窦胶质细胞瘤1例[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23)
标签:鼻肿瘤论文; 乳头状瘤论文; 内翻性论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论文; 微血管密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