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药道地性是传统中医药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医药理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药材质量控制的客观判别标准。道地药材的质量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是当前中药材道地性研究的核心内容,采用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来揭示中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已经成为道地药材研究的关键。因此,本文以甘草为研究材料,采用本草学、方志学、史学等方法研究甘草道地性的历史演变过程,以揭示甘草道地性的演化规律。利用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比较不同性状、产地、物种的甘草化学特征的差异,揭示甘草道地性物质基础内涵,进而探讨科学的甘草道地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历史时期甘草道地产区的记述有所不同,而记述的物种应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众多本草和史料记载,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等省区的一些地区都曾经是甘草的道地产区。道地性状的描述不同文献略有出入,然以粗大、表面红棕色、横纹、质地坚实、断面黄白、粉性足者为佳。2采用大孔树脂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结合凝胶色谱、反相色谱方法制备了甘草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得到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查儿酮A、异甘草素等成分,纯度达到98%以上。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和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RRLC-MS/MS),同时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查尔酮A、异甘草素、甘草次酸、芒柄花素等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3发现不同道地性状甘草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别,具有色棕红、断面黄色、粉性强等特征的样品,甘草酸、甘草苷和异甘草素含量较高,且具有一定规律性。由此提出,甘草酸、甘草苷和异甘草素等可以作为体现甘草道地性的主要化学物质。4不同产地甘草在道地性状和活性成分含量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指纹图谱也各具特征,新疆与其他地区甘草之间差异较大,指纹图谱相似度值为0.400-0.700之间,明显小于其他产地甘草。产地条件是甘草道地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5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之间,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特别在甘草苷和甘草查尔酮的含量上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区分三种甘草的指标性成分;三者的化学指纹图谱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不同,除上述两种成分外,还存在其他不同的色谱峰。生物物种在甘草道地性特征形成上也具有较大作用。6初步提出了甘草道地性评判指标体系,断面黄白色、粉性足都是道地性状的主要指标,横纹、红棕指标特征因产地而异;传统道地产区(甘肃等)甘草质量较好,可以作为甘草道地性产地指标。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是甘草道地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以其含量为指标可以建立甘草道地性评价的现代化学指标体系;利用指纹图谱能够准确的区别三种不同甘草,主要表现为甘草苷色谱峰以及查尔酮类色谱峰的差异。本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点为:(1)从文献资料、传统性状和现代化学成分特征等多角度、多层次研究了甘草道地性的性状特征、物质基础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甘草道地性的科学内涵。(2)建立了同时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查尔酮A、异甘草素、甘草次酸、芒柄花素含量的HPLC-DAD和RRLC-MS/MS测定方法。(3)通过对不同道地性状、道地产区、生物物种甘草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化学指纹图谱分析,发现了表征甘草道地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初步建立了甘草道地性系统评价的现代化学方法和技术体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甘草片的功效和副作用都有哪些[J]. 保健文汇 2018(12)
- [2].甘草的妙用[J]. 知识就是力量 2010(07)
- [3].盐池气象条件对野生及人工种植甘草产量的影响对比分析[J]. 现代农业研究 2019(11)
- [4].靖远县甘草育苗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17(05)
- [5].甘草“调和”的影响因素探析[J]. 中成药 2013(01)
- [6].甘草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9)
- [7].西北甘草采挖机械现状分析[J]. 中国包装 2017(11)
- [8].甘肃省药用甘草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J]. 甘肃农业科技 2018(07)
- [9].甘草及其制剂在动物保健中研究与应用[J]. 中国动物保健 2017(02)
- [10].百药之王——甘草[J]. 现代养生 2013(03)
- [11].城市夜色[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09(08)
- [12].新疆甘草的开发利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01)
- [13].甘草滴灌栽培技术[J]. 农村百事通 2018(13)
- [14].诸药之王——甘草[J]. 健身科学 2013(06)
- [15].附子配伍甘草对甘草总皂苷的影响[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2)
- [16].甘草断根平植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10(04)
- [17].甘草不同处理方法育苗比较试验[J]. 甘肃农业 2012(06)
- [18].半干旱区促进甘草产业发展的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08)
- [19].甘草细胞遗传转化过程中几种常用抗生素浓度的筛选[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02)
- [20].2种药用甘草种子对盐渍环境的萌发响应及其甘草酸含量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0)
- [21].甘草渣化学成分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J]. 西部中医药 2017(03)
- [22].甘草多糖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体内外生长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6(17)
- [23].甘草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饲料 2015(01)
- [24].甘草“毒药说”?[J]. 家庭药师 2012(08)
- [25].中药甘草:进军国际市场的希望之药[J]. 健康大视野 2008(03)
- [26].中药甘草的功效与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14)
- [27].甘草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8].忆甘草[J]. 中国边防警察 2009(06)
- [29].甘草不能泡茶喝[J]. 家庭医药 2010(07)
- [30].建设稳定的采种基地 提升甘草产业水平[J]. 甘肃农业科技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