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中生代金属矿床组合与成矿规律研究

东秦岭中生代金属矿床组合与成矿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在对东秦岭区域地质背景和中生代主要矿床类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选择了该地区最近几年发现的汝阳东沟超大型钼矿、洛宁沙沟银铅矿、内乡银洞沟银铅矿及镇平秋树湾铜钼矿等为重点,开展了成矿年代学及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对部分相关的花岗岩体、花岗斑岩体开展成矿年代学研究。系统总结了东秦岭地区中生代金属矿床组合特征与时空分布规律,反演了该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重新划分了东秦岭中生代金属矿床的类型及矿床组合。以成矿事件为主线,划分了印支晚期(220 Ma左右)与幔源流体成矿作用有关的碳酸岩脉型钼矿;晚侏罗世140 Ma左右与中酸性I型斑岩体有关的钼铜多金属矿床组合;早白垩世130Ma~110Ma与斑岩体有关的钼矿床、浅成热液金矿及受构造与流体控制的脉状矿床组合类。2、在典型矿床研究方面:1)确定了北秦岭秋树湾铜钼矿146 Ma的平均模式年龄和147 Ma的等时线年龄,这是北秦岭中生代金属矿床中第一个可靠的成矿年龄。秋树湾铜钼矿的形成时代与近年获得华北地块南缘的主要钼矿床及扬子北缘和长江中下游的主要铜钼矿的形成时代一致,为中国东部第二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中生代中国东部的成矿作用具有统一性。2)确定了华北地块南缘区东沟超大型钼矿的含矿母岩—东沟斑岩体的侵位年龄为112 Ma,钼矿的模式年龄为116 Ma,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应于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大减薄过程。3)确定了熊耳山沙沟银铅锌矿的年龄为134.5 Ma,与矿区内蒿坪沟花岗斑岩的年龄(133 Ma)及区域上的花山花岗岩基的年龄(130.7±1.4 Ma)接近,表明其为同一成岩成矿事件的产物。4)对北秦岭银洞沟银铅锌矿的深部进行了矿床与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为一中温热液矿床,流体向深部CO2增多,盐度增大,成矿物质的源区主要来自二郎坪群小寨组地层,而含矿流体早期以来自深部的岩浆热液为主,在成矿的中晚期,有大气降水加入。3、在对东秦岭及邻区成岩成矿事件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对比了华北地块南缘和北秦岭中生代金属矿床组合的异同点,总结了东秦岭区域成矿规律,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1.1 东秦岭造山带研究进展
  • 1.2 东秦岭中生代金属矿床主要类型及相关研究进展
  • 1.2.1 中生代金属矿床主要类型
  • 1.2.2 斑岩型铜钼矿研究进展
  • 1.2.3 深部流体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 1.2.4 成矿模式与成矿系列(矿床组合)研究
  • 1.3 本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 2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1 秦岭造山带区域构造格架、东秦岭主要断裂、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2.1.1 秦岭造山带区域构造格架
  • 2.1.2 区域性主干断裂特征
  • 2.1.3 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
  • 2.2 主要地层、岩浆岩与构造单元
  • 2.2.1 华北地块南缘
  • 2.2.2 北秦岭构造带
  • 3 华北地块南缘中生代金属矿床组合与典型矿床研究
  • 3.1 主要矿集区成矿条件
  • 3.1.1 小秦岭金钼多金属矿集区
  • 3.1.2 崤山金、硫多金属矿化集中区
  • 3.1.3 熊耳山金钼银铅矿集区
  • 3.1.4 外方山钼铅锌矿集区
  • 3.1.5 卢氏—栾川新元古代凹陷带钼(钨)多金属矿带
  • 3.2 中生代金属矿床组合研究
  • 3.2.1 印支晚期(220Ma 左右)与幔源物质有关的钼(铅)矿床组合
  • 3.2.2 晚侏罗世(140Ma 左右)与 I 型花岗斑岩有关的钼、钨、硫铁多金属矿床组合
  • 3.2.3 早白垩世(130~110Ma)金、银、铅、锌、钼矿床组合
  • 3.3 新发现典型矿床研究
  • 3.3.1 汝阳东沟斑岩型钼矿
  • 3.3.2 沙沟构造蚀变岩型铅锌银矿
  • 4 北秦岭中生代金属矿床组合与典型矿床研究
  • 4.1 主要地质构造单元成矿条件
  • 4.1.1 宽坪地体
  • 4.1.2 二郎坪地体
  • 4.1.3 秦岭岩群
  • 4.2 中生代金属矿床组合
  • 4.2.1 晚侏罗世(140Ma 左右)与 I 型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组合
  • 4.2.2 燕山期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金、银、铅、锌、锑矿床组合
  • 4.3 典型矿床研究
  • 4.3.1 镇平秋树湾斑岩型铜钼矿床
  • 4.3.2 内乡银洞沟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银多金属矿
  • 5 东秦岭中生代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5.1 区域构造演化对成矿作用的控制—中生代金属矿床的时间分布规律
  • 5.2 壳幔物质组成对成矿元素组合特征的控制
  • 5.3 区域构造特征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 5.4 陆内俯冲作用对斑岩型矿床的控制
  • 5.5 地层的控矿作用
  • 5.6 断裂构造对成岩成矿的控制
  • 5.7 岩浆活动的控矿作用
  • 5.8 流体活动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 5.9 进一步找矿方向探讨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版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早古生代北秦岭—北祁连结合部构造格局的地层及构造岩浆事件约束[J]. 西北地质 2008(01)
    • [2].北秦岭古生代花岗岩组合、岩浆时空演变及其对造山作用的启示[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7)
    • [3].南阿尔金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新进展[J]. 科学通报 2013(22)
    • [4].河南省北秦岭晶质石墨矿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J]. 华北国土资源 2018(02)
    • [5].北秦岭超高压榴辉岩中长英质脉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 2018(02)
    • [6].北秦岭早古生代宽坪岩体两期花岗质岩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2018(01)
    • [7].北秦岭西段冥古宙锆石(4.1~3.9Ga)年代学新进展[J]. 岩石学报 2010(04)
    • [8].河南境内北秦岭构造带EW向地质特征差异及成因分析[J]. 矿产与地质 2010(06)
    • [9].北秦岭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的多期次部分熔融[J]. 岩石学报 2018(12)
    • [10].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时空分布、P-T-t演化及其形成机制[J]. 地球科学 2019(12)
    • [11].北秦岭西部铜峪VHMS型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动力学背景[J]. 矿床地质 2010(S1)
    • [12].科技期刊亮点[J]. 科技导报 2013(24)
    • [13].北秦岭西段岩湾加里东期碰撞型侵入体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J]. 地质学报 2009(03)
    • [14].北秦岭太白花岗岩体成因——来自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的制约[J]. 矿床地质 2014(S1)
    • [15].梦圆秦岭最深处[J]. 中国人大 2017(04)
    • [16].北秦岭铀成矿带天水—宝鸡地区铀成矿条件分析[J]. 矿物学报 2015(S1)
    • [17].壬溪[J]. 诗潮 2018(10)
    • [18].北秦岭西段黄牛铺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现代地质 2017(06)
    • [19].“7.22”地震岷县养蜂示范基地灾情调查[J]. 中国蜂业 2014(02)
    • [20].北秦岭晚三叠世关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9(02)
    • [21].北秦岭成矿带西段关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矿[J]. 西部资源 2016(04)
    • [22].北秦岭-祁连结合带扫帚滩辉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化学 2017(03)
    • [23].北秦岭西段唐藏石英闪长岩岩体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J]. 现代地质 2008(01)
    • [24].北秦岭西段早古生代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J]. 地质学报 2008(04)
    • [25].北秦岭含柯石英斜长角闪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科学通报 2016(12)
    • [26].北秦岭张家川地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J]. 南方金属 2020(03)
    • [27].北秦岭南台钼多金属矿床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J]. 矿床地质 2014(S1)
    • [28].北秦岭二郎坪岩体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2)
    • [29].北秦岭西峡骨头崖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2017(06)
    • [30].北秦岭宽坪岩群变质沉积岩年代学及地质意义[J]. 中国地质 2018(05)

    标签:;  ;  ;  ;  

    东秦岭中生代金属矿床组合与成矿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