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失效论文-杨珊,朱玲,董凯,邹兵林,沈加艮

涂层失效论文-杨珊,朱玲,董凯,邹兵林,沈加艮

导读:本文包含了涂层失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镁合金,Ni-P,Al层,YSZ,TBCs

涂层失效论文文献综述

杨珊,朱玲,董凯,邹兵林,沈加艮[1](2019)在《AZ91D表面Ni-P/Al YSZ复合热障涂层的热震失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带有Ni-P/Al复合中间层的AZ91D镁合金表面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热障涂层(YSZ TBCs),在400℃水淬热震实验中的失效行为。方法通过化学镀和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在Mg合金表面制备带有Ni-P和Ni-P/Al中间层的NiCrAlY/YSZTBCs。于400℃水淬热震试验中进行涂层样品的失效行为及机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及扫描电镜(SEM)等,分析带有Ni-P、Ni-P/Al中间层的YSZ TBCs的物相组成和热震失效前后的显微组织。结果带有Ni-P中间层的YSZ TBCs在平均热冲击循环61次后,涂层表面积的60%发生剥落;带有Ni-P/Al复合中间层的YSZTBCs在平均热冲击循环91次后,整片涂层从基体上剥落分离。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水淬过程中,水介质进入异种金属界面处,化学性质活泼的Mg合金基体和金属Al均发生电偶腐蚀且前者更甚。在400℃加热-水淬过程中,NiCrAlY粘结层和Mg合金基体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同,层间的热应力不断积累并作用于中间层。在腐蚀应力和热应力共同作用下,Ni-P层和Al层发生断裂,涂层剥离失效。结论 Ni-P/Al复合中间层能有效提高镁合金基体抗氧化能力和抗腐蚀能力,且涂层内热应力明显减小,整个涂层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热震寿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赵书彦,童鑫红,刘福春,翁金钰,韩恩厚[2](2019)在《沿海电厂露天钢架构涂层大气腐蚀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福建可门电厂涂层腐蚀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测试了现役涂层的厚度、光泽,分析了涂层存在的缺陷。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钢管涂层进行了结构分析,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对涂层进行了耐腐蚀性能表征,对钢管涂层表面、截面进行了形貌分析,讨论了涂层的失效过程和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沿海特殊的大气环境下,腐蚀介质吸附并渗透涂层到达其与金属界面处形成电化学腐蚀电池,导致涂层起泡,开裂和脱落。涂层表面或内部的微观缺陷对于腐蚀介质在涂层内部的传输起到重要作用,腐蚀介质在涂层中的扩散机理是决定涂层失效过程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全面腐蚀控制》期刊2019年10期)

邓亚东,阮鑫,姜麟,雍兴跃[3](2019)在《有机涂层防护体系在高原环境下的腐蚀失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涂层防护体系作为最方便、最经济、最实用的防护方法而被广泛应用于材料防腐等领域[1]。在大气环境中,有机涂层常常受到多种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而失效。为此,采用加速试验方法,研究有机涂层防护体系在模拟大气环境中的腐蚀失效过程和环境因素协同作用机制,对于研发新型耐腐蚀涂层和预测有机涂层防护体系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加速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涂层防护体系试样在模拟高原大气环境的失效过程。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进行了验证。最后,基于电化学阻抗谱参数、微观形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紫外辐射/周期浸润的协同效应机制。本文研究分析了不同有机涂层防护体系的失效模式,并通过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线性加权法,建立了有机涂层防护体系综合评价模型。由综合评价模型可知,有机涂层H2性能表现最优,与电化学阻抗谱特征相吻合。在周期浸润干湿交替作用下,有机涂层表面仍然保持较好的完整性;在紫外辐射作用下,有机涂层局部表面出现微小鼓泡。然而,在紫外辐射/周浸的交互作用下,有机涂层局部表面开始出现孔洞,腐蚀效果增强,表明了紫外辐射/周浸协同效应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邓亚东,阮鑫,姜麟,雍兴跃[4](2019)在《有机涂层防护体系在高原环境下腐蚀失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涂层防护体系作为最方便、最经济、最实用的防护方法而被广泛应用于材料防腐等领域[1]。在大气环境中,有机涂层常常受到多种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而失效。为此,采用加速试验方法,研究有机涂层防护体系在模拟大气环境中的腐蚀失效过程和环境因素协同作用机制,对于研发新型耐腐蚀涂层和预测有机涂层防护体系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加速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涂层防护体系试样在模拟高原大气环境的失效过程。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进行了验证。最后,基于电化学阻抗谱参数、微观形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紫外辐射/周期浸润的协同效应机制。本文研究分析了不同有机涂层防护体系的失效模式,并通过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线性加权法,建立了有机涂层防护体系综合评价模型。由综合评价模型可知,有机涂层H2性能表现最优,与电化学阻抗谱特征相吻合。在周期浸润干湿交替作用下,有机涂层表面仍然保持较好的完整性;在紫外辐射作用下,有机涂层局部表面出现微小鼓泡。然而,在紫外辐射/周浸的交互作用下,有机涂层局部表面开始出现孔洞,腐蚀效果增强,表明了紫外辐射/周浸协同效应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师超,邵亚薇,刘光明[5](2019)在《磷酸锌环氧涂层的失效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锌作为一种大量应用于重防腐涂料的无毒颜料,是铅系和铬系等传统重金属有毒颜料的有效替代品。本实验将自制的微纳米片状磷酸锌(SZP)和购买的微米片状磷酸锌(CZP)加入到环氧树脂涂层中制备不同添加量的磷酸锌防护涂层。涂层中颜料体积浓度(pigment volume concentration, PVC)与临界体积浓度(critical pigment volume concentration,CPVC)之间比值(λ)的大小对涂层的防护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实验采用EIS测试、宏观(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唐建华,付婷,曹京宜,张寒露,唐聿明[6](2019)在《含氧化亚铜和有机防污剂的防污涂层失效过程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防污剂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其渗出机制与失效过程也不相同,随着防污涂层树脂的水解和防污剂的溶出,防污涂层作为第一道屏障其失效情况也会影响整个防污防腐涂层体系对基体的保护作用。本文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技术,结合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SEM/EDS)以及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了两种含氧化亚铜和有机防污剂的防污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水解失效过程以及涂层配套体系对基体铝合金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涂层体系在常温3.5%NaCl溶液中浸泡四年后其低频阻抗仍然很高,对基体仍然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热循环加速试验(45℃12h+25℃12h)大大促进了防污面漆在NaCl溶液中的水解以及可溶性颜填料与防污剂的溶出,含氧化亚铜较高的W1面漆表面形成大量的微裂纹,导致试样低频阻抗迅速下降,整体屏蔽性能降低;含多硫代化合物的W2面漆柔韧性较好,少有裂纹,涂层的整体屏蔽性能下降较缓。(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卢琳,刘倩倩,肖葵[7](2019)在《热带雨林大气环境中光氧化和霉菌降解对聚酯涂层的失效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环境中使用的涂层材料,不可避免的受到阳光辐照、雨水冲刷、污染物扩散等因素的侵袭。在诸多因素中,微生物的作用往往被忽视,这是由于大气环境中的温度变化较大,养分易流失,紫外线光照强,使得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较恶劣,因此大气环境中霉菌腐蚀行为的研究较少。相对而言,热带雨林环境所具有湿热的气候环境更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茂密的植被为霉菌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能够有效促进霉菌的生命活动。因此,通过户外大气暴露试验对多种涂层的老化行为进行跟踪监测,并筛选出热带雨林环境中可在涂层表面生存的优势菌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聚酯涂层板为例,阐明了热带雨林环境下霉菌对有机涂层老化行为的影响,以及生物降解与光氧化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推进霉菌参与的环境失效过程中有关于有机涂层体系腐蚀失效机理的研究。文中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聚焦离子束(FIB)、电化学阻抗谱(EIS)、和高分辨色散拉曼显微镜等实验手段对经不同周期暴露的涂层表面形貌、局部老化特性、电化学行为和微区腐蚀产物进行了表征。SEM照片显示,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涂层表面变得粗糙,菌丝在涂层表面的分布更加密集;FTIR结果表明,紫外线引起的光氧化作用破坏了聚酯主链,导致脂肪酸酯键断裂,形成低聚合度的酯,为真菌生长提供碳源,并且光氧化作用在旱季表现得比雨季更为明显;此外,涂层的局部老化特性表明,真菌的酶促水解作用能够促进光氧化产生的低聚物水解,生成末端含羧基和羟基的水溶性中间体;菌丝在涂层表面的纵向延伸、生长也加快了涂层失效进程。在光氧化和霉菌生命活动的协同作用下,暴露24个月后的涂层在孔隙缺陷处建立了涂层表面与金属基体之间的快速扩散通道,加速了腐蚀介质的迁移并在基板处发生了腐蚀反应。拉曼光谱分析证实其主要腐蚀产物为α-Fe2O3、ZnO和Zn5(OH)6(CO3)2。由此可知,在聚酯涂层的失效进程中,与紫外的光氧化作用相比,霉菌的生命活动在涂层暴露的后期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霉菌能够降解光氧化产生的低聚物,从而加速涂层表面的损伤过程;同时,在涂层与基体界面的腐蚀反应中,由于微孔中的菌丝具有导电性,加速了腐蚀介质的迁移。另外,真菌的代谢产物对基板的腐蚀反应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尚庆丽[8](2019)在《浅谈涂层防腐失效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钢铁基体涂层防腐失效的原因,主要通过对底漆和面漆的选择、涂层厚度、装备结构设计等方面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0期)

王宁,柳元青,王波,李委托,孙国鹏[9](2019)在《基于内聚力模型的某传动机构涂层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质涂层具有耐磨性好,接触疲劳寿命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然而在重载工况下,涂层基底的界面处可能会发生脱层失效,影响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近年来涂层失效机理及增强涂层结合能力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采用内聚力的理论模型,结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涂层基体的界面分层失效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内聚力理论模型的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程度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因素对涂层结合能力大小的影响。增加涂层厚度和提高涂层弹性模量均可以提高界面的结合能力,增加零件的承载范围。(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9年05期)

王立宇,杨金华,高旭,曹永智,张新鹏[10](2019)在《梯度纳米CrAlN复合涂层的承载失效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设计制备梯度纳米CrAlN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探针和理论计算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承载失效行为。研究表明:梯度纳米CrAlN涂层具有优异的纳米力学性能,并显着提高镁合金表面承载能力。动态承载过程中,接触载荷诱发金属Al和AlN界面高应力状态,Al金属层承受强烈的弹-塑性变形,当界面应力大于Al金属层屈服极限时,在靠近Al/AlN界面处萌生疲劳裂纹并最终导致涂层体系承载失效。本研究成果为软基体表面高强韧梯度复合涂层的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涂层失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福建可门电厂涂层腐蚀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测试了现役涂层的厚度、光泽,分析了涂层存在的缺陷。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钢管涂层进行了结构分析,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对涂层进行了耐腐蚀性能表征,对钢管涂层表面、截面进行了形貌分析,讨论了涂层的失效过程和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沿海特殊的大气环境下,腐蚀介质吸附并渗透涂层到达其与金属界面处形成电化学腐蚀电池,导致涂层起泡,开裂和脱落。涂层表面或内部的微观缺陷对于腐蚀介质在涂层内部的传输起到重要作用,腐蚀介质在涂层中的扩散机理是决定涂层失效过程的主要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涂层失效论文参考文献

[1].杨珊,朱玲,董凯,邹兵林,沈加艮.AZ91D表面Ni-P/AlYSZ复合热障涂层的热震失效研究[J].表面技术.2019

[2].赵书彦,童鑫红,刘福春,翁金钰,韩恩厚.沿海电厂露天钢架构涂层大气腐蚀失效分析[J].全面腐蚀控制.2019

[3].邓亚东,阮鑫,姜麟,雍兴跃.有机涂层防护体系在高原环境下的腐蚀失效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4].邓亚东,阮鑫,姜麟,雍兴跃.有机涂层防护体系在高原环境下腐蚀失效评价[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5].师超,邵亚薇,刘光明.磷酸锌环氧涂层的失效行为分析[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6].唐建华,付婷,曹京宜,张寒露,唐聿明.含氧化亚铜和有机防污剂的防污涂层失效过程对比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7].卢琳,刘倩倩,肖葵.热带雨林大气环境中光氧化和霉菌降解对聚酯涂层的失效行为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8].尚庆丽.浅谈涂层防腐失效的原因和应对措施[J].科技风.2019

[9].王宁,柳元青,王波,李委托,孙国鹏.基于内聚力模型的某传动机构涂层失效分析[J].机械强度.2019

[10].王立宇,杨金华,高旭,曹永智,张新鹏.梯度纳米CrAlN复合涂层的承载失效行为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

标签:;  ;  ;  ;  ;  

涂层失效论文-杨珊,朱玲,董凯,邹兵林,沈加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