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燃煤循环流化床置换燃烧气固流动特性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热能工程
作者: 吴晓风
导师: 沈来宏
关键词: 置换燃烧,减排,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大气“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问题中最重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关键是要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气体中分离出CO2是一条有效途径。置换燃烧能在没有能量损失的前提下,将CO2从燃烧产物中分离出来,其原理使用金属氧化物作为载氧体,金属载氧体首先和空气接触进行氧化反应,将空气中的氧置换出来,然后与气体燃料接触,进行还原反应,气体燃料的反应产物为CO2和H2O(汽),冷凝后剔除H2O得到纯净的CO2。燃煤循环流化床置换燃烧技术结合了循环流化床和置换燃烧技术的优点。作者采用燃煤循环流化床实现置换燃烧分离CO2,深入研究了实现燃煤流化床置换燃烧的技术途径。此外设计建立了燃煤循环流化床置换燃烧分离CO2冷态实验台,以此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物料,利用测试系统取得多种信号参数,获得反应装置之间的气固流动特性。实验表明,不同流化装置(循环流化床、喷动流化床和返料装置)中的流化风量对燃煤循环流化床置换燃烧装置中的压力以及颗粒循环有着很大的影响。分析显示,循环流化床中的流化风量对其本身的压力影响较大,对喷动流化床中的压力影响相对较小;而喷动流化床的喷动风量变化对其本身的压力和循环流化床的压力变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返料装置中气体流量的增加,循环流化床中各测点的压力变化呈现对称特点。分别改变各个流化风量,循环流化床中的压降与喷动流化床中的压降都有着相反的变化趋势。通过以上设计计算和试验研究建立燃煤循环流化床置换燃烧理论的新方法、新体系,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温室效应
1.2 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和分离技术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3.1 本文研究的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燃煤循环流化床置换燃烧理论分析
2.1 循环流态化技术的进展综述
2.2 置换燃烧分离二氧化碳
2.2.1 置换燃烧原理
2.2.2 载氧体的选择
2.3 燃煤循环流化床置换燃烧技术途径
2.3.1 燃煤循环流化床置换燃烧技术
2.3.2 喷动流化床技术的运用
2.3.3 水煤气反应
2.3.4 氧化铁的还原反应
2.3.5 铁的氧化反应
2.4 小结
第三章 燃煤循环流化床置换燃烧气固流动机理研究
3.1 燃煤循环流化床置换燃烧实验台的设计
3.1.1 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
3.1.2 实验台的启停
3.2 实验测试系统
3.2.1 数据采集设备及采集程序
3.2.2 采样频率的选定
3.2.3 信号时间序列长度的确定
3.2.4 实验参数及测量
3.3 实验工况及压力波动
3.3.1 压力波动状况
3.3.2 压力波动的功率谱分析
3.4 实验结果统计处理及分析
3.4.1 压力波动信号的处理
3.4.2 研究方法
3.4.3 压力沿床高的分布特征
3.4.4 各测点的压力变化特征
3.4.5 压降与操作参数的关系
3.5 小结
第四章 结 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球床多孔介质通道单相流体流动特性研究[D]. 李振鹏.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 [2].柔性壁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大涡模拟[D]. 徐勇.天津大学2013
- [3].300MW直接空冷凝汽器内部流动特性研究[D]. 陈冠兵.华北电力大学2014
- [4].循环流化床内结构布置对气固流动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 张锡梅.浙江大学2010
- [5].低流速油水两相流水包油流型局部流动特性研究[D]. 谷明.天津大学2012
- [6].铜基小通道热沉内单相及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研究[D]. 程岳.北京工业大学2017
- [7].二次风射流对方形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影响的研究[D]. 邓启刚.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 [8].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内流动特性研究[D]. 张伟.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 [9].水在螺旋盘管内的换热及流动特性研究[D]. 姜芳芳.西安科技大学2013
- [10].出口特性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丽梅.太原理工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化学链燃烧系统的化学反应性能研究[D]. 徐迪.华中科技大学2008
- [2].煤基化学链燃烧技术的氧载体研究[D]. 刘黎明.华中科技大学2007
- [3].循环流化床新型气固分离器的研究[D]. 林小鹏.山东科技大学2007
- [4].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气固两相流动模型及试验研究[D]. 韦晓丽.上海交通大学2008
- [5].煤气化链式燃烧联合循环系统性能研究[D]. 狄藤藤.东南大学2006
- [6].循环流化床炉膛给煤扩散及燃烧份额[D]. 李炳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
- [7].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防磨技术研究[D]. 王立新.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
- [8].102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仿真模拟[D]. 刘勇先.重庆大学2007
- [9].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D]. 程永新.重庆大学2007
- [10].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D]. 徐祥.东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