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章竹青(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湖北咸宁437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312-02

【关键词】产后出血生命体征监测预防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者,是分娩期间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来势凶猛,如不及时处理,可危机产妇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日后发生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因此,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对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6月—2012年6月分娩总数12603例,发生产后出血102例,年龄23-42岁,平均30.6岁,其中初产妇76例,经产妇26例,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77例,出血量500-1000ml69例,1000-2000ml30例,≥3000ml3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72例,胎盘因素19例,软产道损伤8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102例患者通过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和护理干预无一例死亡,全部于一周左右痊愈出院。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焦虑紧张的情绪易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诱发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此医护人员要给产妇积极的情感支持,稳定产妇情绪,使其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反应。对于因胎儿性别不满而造成的产后出血,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耐心说服家属及产妇时代不同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医护人员以诚恳的态度取得家属及产妇的信任。

2.2产前护理

产前检查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凡高危平分大于10分,且有一定危险因素的产妇均列入专案重点管理,定期检查,既往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对于多胎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既往有出血者均列为高危产妇,严密监测孕妇及胎儿各项生理指标,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其参加孕妇学校学习,了解孕期保健、优生优育知识。

2.3产时护理

第一产程重点观察胎心及宫缩情况,定期肛查,了解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程度,密切监测产程进展。第二产程注意胎心音变化,保护好会阴,防止软产道受伤,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对既往有产后出血者,要安排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操作熟练的助产士接生;对已有宫缩乏力的产妇,胎儿前肩娩出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10单位,并建立静脉通道,滴入催产素,从而增强子宫收缩力,减少出血。第三产程密切观察胎盘剥离征象,正确协助胎盘娩出,胎盘娩出后迅速仔细检查胎盘娩出是否完整,认真检查有无软产道损伤。

2.4产后护理

因产后出血是大部分发生在产后2h内,故要将产妇安置在产房内留观,注意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如产妇2h内阴道流血大于200ml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失血较多但无休克者应及早补充血容量,避免发生失血性休克。

3预防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可大大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孕早期即开始定期产前检查,观察孕妇及胎儿的一般情况,对于某些疾病不宜妊娠者,在孕50天左右终止妊娠。对有产后出血征象的产妇及早做好准备工作,各种药品和器械都处于备用状态,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医务人员要全力抢救。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甚至危及产妇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因此预防产后出血是产科医务人员的重中之重。产后出血的预防落实于每个环节,助产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重视产前宣教及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孕妇,加强监测,积极治疗高危孕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科学接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才能有效地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08.

标签:;  ;  ;  

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