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工业化大潮中逐渐迷失的民俗文化又慢慢地回归社会,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这种回归中,具有民俗象征性的东西备受宠爱。瞄准民俗象征的商业性,激烈的民俗文化争夺战正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甚至各个国家间不断上演。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护好自己的民俗文化,使其持续地、健康地发展下去,成为民俗文化研究者所共同关注的课题。信仰民俗是民俗学当中一个大的分支,象征民俗又是信仰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应用面最广的属象征民俗中的象征符号。到底象征民俗、象征符号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什么样的魅力,又有多大的价值、多大的魅力,它的产生及其发展,时至今日仍有人不懈地研究它,期望能在本文中能解开这个谜。中国民族象征的龙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的部分。随着长时间的中日文化交流,中国的龙也流传到了日本。同一象征符号的“龙”,在不同的社会中成长,到了今天却有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在坚持无神论的中国,龙不停地衍生变化,龙的精神得到张显,成为了被获许存在的“迷信”。本文从龙的不同表现所反映出的成长环境、现状等要素出发,寻求民俗象征符号的发展条件。本篇论文以龙为中心,探讨了它的起源、外形的变迁、思想性的变化等。实际上是想通过对龙——这个中国最大的象征符号的研究,来进一步挖掘出民俗象征符号的一般性的发展条件。在本篇论文的第一章中,首先集中收集了与象征民俗、象征符号相关的各学者的论述,找出象征民俗的定义和它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考察象征符号与人类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从第二章开始,以“龙”为模型,进入中日象征符号的比较研究。第二章设立了五个部分,以中日龙的形态上的变迁为主展开论述。第一节中,简单的总结了与龙的起源相关的各类起源说,从信仰民俗的角度分析各类起源说的合理性。第二节大致按中国龙的形态分为未统一的“原龙纹”和基本形态完成后的“中国龙”两个部分、探查中国龙在形态上被赋予的各种象征意义。在中国龙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已经有了本土的蛇文化。中国龙传入后,日本原有的蛇与引入的龙在形态上发生了混杂。在日本的古代绘画中经常可见没有四肢的龙和长有犄角的蛇的形象。以大蛇为基础对中国龙的加工应该是基于日本的社会状况而进行的吧。在接下来的第四节中,从形态和感情色彩方面对西欧的龙作分析,期望从形态上、文化冲突上解读西方龙与东方龙的区别。作为象征符号的龙为了能够实现人们的要求、愿望,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神力。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愿望也在发生变化,龙的能力也随之起着变化。龙的能力和它所富含的思想性的变化在第三章中探讨。对应第二章的结构组成,在中国方面,主要分为原龙纹时期的龙和封建社会时期的龙两方面。在封建社会的龙中,从帝王的龙和民间的龙两个角度着手对漫长的封建时期的龙的思想性作分析。同本方面,由于本土的原生蛇文化对中国龙在日本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要从日本的大蛇崇拜的思想性和日本龙的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第四章是龙文化的传承的部分。大致划分为历史传承和近代传承两部分。主要以传承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传承者所属的阶层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推测出传承的范围、程度、以及影响力大小。之后联系当今的实际情况,对中日龙文化传承的未来状况作出推断。本文主要是从形态、功能和思想、传承三个方面对龙象征符号的发展条件进行阐述的,实际上,对象征符号的发展和传承产生影响的因素还有很多。我认为为完成本文所收集的资料还不是很充分。特别是日本方面,受资料条件所限,难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中不足的部分,希望能作为将来的课题继续研究。